李志萬
(寧波甬港拖輪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000)
隨著對港口綠色化要求的提高,海港港口作業(yè)船舶在靠岸停泊時,岸電的使用已經(jīng)相當普遍。岸電通過岸電控制箱引入船舶電網(wǎng)。根據(jù)規(guī)定,船電和岸電不得同時向用電設備供電,即不得并聯(lián)運行。因此,在使用岸電前,船電必須與電網(wǎng)匯流排脫離,船電與岸電的控制開關之間必須要提供可靠的電氣互鎖[1]。因此岸電控制箱是實現(xiàn)船電和岸電無縫銜接的重要樞紐。
整個岸電的結構,由碼頭端岸電輸入控制箱、船端岸電接入點控制箱、船端岸電控制箱、船-岸電轉換控制板4部分組成。岸電系統(tǒng)將工業(yè)電網(wǎng)經(jīng)碼頭端岸電輸入控制箱、船用電纜后,接入到船端岸電接入點控制箱,并經(jīng)過船端岸電控制箱的相序轉換作用和船-岸電轉換控制板的電氣互鎖作用,使岸電最終供應到拖船上,岸電結構示意圖見圖1。其中岸電控制箱的電路結構大致可以分為主電路和控制電路。主電路由主開關和主觸頭組成,其作用是控制輸送順序電源??刂齐娐酚砂峨婋娫粗甘倦娐贰⒒ユi電路、相序控制電路、相序指示電路構成。岸電控制箱控制電路功能如表1所示。
圖1 岸電結構示意圖
表1 岸電控制箱控制電路功能
在港作拖船靠岸并網(wǎng)過程中,船用岸電無法連接,經(jīng)檢查所有相關指示燈顯示正常,在此情況下將岸電手動合閘,碼頭岸電控制箱主開關出現(xiàn)跳閘,船用岸電依舊無法連接。
本文就該故障原因進行初步排查。船上岸電控制箱顯示正常,船電與岸電互鎖控制線路正常,即從表面無法得知故障原因,需要對岸電控制箱按照電路邏輯結構,進行故障原因排查。
首先,從“生產(chǎn)安全第一”的原則出發(fā),立即檢查船上照明和動力系統(tǒng)絕緣值,結果顯示5 MΩ以上,說明船上系統(tǒng)絕緣正常,電路不是因接地短路引起的跳閘。接著從碼頭端檢查,發(fā)現(xiàn)碼頭端岸電箱顯示電壓正常,同時了解到兄弟船舶使用正常,這說明碼頭岸電箱不是故障點。因此判斷故障點很可能出在船端岸電箱上。
岸電控制箱電氣原理圖如圖2所示。按照從主電路到控制電路的故障檢測常規(guī)思路,首先合上主電路岸電開關DF,電源指示燈HL1亮,表明碼頭端岸電箱有電送到船端岸電箱,那么需要檢查主電路情況。用萬用表測量主接觸器KM1或KM2上下樁三相接線電壓,測量顯示電壓400 V,主電路初步檢測正常。
圖2 岸電控制箱電氣原理圖
然后,檢查控制電路,將岸電電纜三相線接線位置隨機轉換,在主接觸器KM1工作時,K1的綠燈亮,K2的紅燈亮;在主接觸器KM2工作時,相序指示燈紅綠燈顯示相反。這表明相序繼電器K1、K2工作均正常(K1、K2同時顯示為紅燈,一般情況下是碼頭岸電箱輸出有誤,或是相序繼電器K1、K2有故障)。且從相序指示電路檢查中發(fā)現(xiàn),指示燈顯示順序燈HL2亮,這意味著控制電路初步檢查正常。
最后,常見故障點都未發(fā)現(xiàn)問題,岸電中唯一未檢測的地方是岸電電纜,于是決定檢查船端岸電接入點控制箱的岸電接入電纜。斷開岸電接入點控制箱的主開關,用搖表測量三相線對地絕緣,顯示無窮大。拆下岸電電纜,用500 V兆歐搖表檢測三相線相間絕緣性,顯示阻值為500 Ω以上,說明電纜可以放心使用。
綜合以上現(xiàn)象,從表面上看,極容易得出船上岸電控制箱正常的錯誤結論。經(jīng)過初步篩查未發(fā)現(xiàn)問題,需要結合設備工作原理進一步排查。
因為輸入電纜是正常的,所以最終懷疑船端岸電控制箱是否能正常輸出400 V的額定電壓。因此再次分析岸電控制箱的電路原理圖,認為故障點出在交流接觸器上的可能性最高。按照交流接觸器的工作原理:當接觸器吸引線圈通電后,使靜鐵芯產(chǎn)生電磁吸力,銜鐵被吸合,與銜鐵相連的連桿帶動觸頭動作,使常開主觸頭閉合,接觸器輸出電壓。當線圈斷電時,電磁吸力消失,銜鐵在釋放彈簧的作用下釋放,使觸點復原,常開觸點斷開。一般交流接觸器主觸頭不吸合只有2種原因:①吸引線圈燒毀;②控制電源問題。
根據(jù)該工作原理對交流接觸器進行故障排查,首先,將線路斷電,用萬用表電阻檔測量接觸器吸引線圈阻值,若讀數(shù)為無窮大或0,說明線圈損壞,而實際測得線圈阻值約300 Ω,這初步證實線圈狀況良好。其次,排查銜鐵是否有卡滯現(xiàn)象,如果有卡滯現(xiàn)象,通電時會有很大的噪聲,并伴有震動,而實際沒有此現(xiàn)象,說明銜鐵工作正常。再次,檢查線圈的控制電源。電源達到額定電壓85%以上,是接觸器線圈保持吸合的最低要求。線圈額定電壓一般會標注在線圈接線附近,KM線圈標注額定電壓為380 V,實際測量結果也是380 V,這說明電源也沒有問題。經(jīng)過以上排查,觸點是僅剩的故障疑點。一般情況下,主電路上2個互鎖的主接觸器不可能同時壞,而啟用KM1時要跳電,那么變換岸電電纜三相接線位置,使得主電路上的KM1退出工作,KM2接入工作,船電轉換岸電,試合閘成功。
以上現(xiàn)象說明,故障點在主接觸器KM1上。查閱交流接觸器使用相關技術要求規(guī)定:①傳統(tǒng)接觸器斷開電路時,觸頭之間產(chǎn)生的電弧較為強烈,燃弧時間長,以便充分釋放電弧中剩余的能量;②電弧燃燒產(chǎn)生的高溫和強光,對觸頭表面有嚴重的燒灼作用,觸頭材料在多次開斷之后,逐漸損耗。觸頭電磨損嚴重時,導致交流接觸器報廢,不能開斷電路。
根據(jù)以上要求,查找故障思路切入點,把主接觸器KM1拆卸下來,手動模擬接通線圈。該型號主接觸器有A、B、C 3副常開主觸頭。通過萬能表測量確認,該型號接觸器主觸頭均為常開型。用一字螺絲刀按下手動按鈕,即模擬手動接通故障接觸器線圈,接著用萬能表測量。使用萬用表電阻檔測量3個主觸頭通斷情況,結果顯示兩相無法接通,雖然測得主接觸器三相主觸點電壓確實為380 V,這只能說明觸點虛接。由此判定故障是由缺相引起的,故障點就是在這個KM1接觸器上。在更換新的接觸器后,故障排除,進一步證實了岸電無法合閘的原因在于KM1接觸器的觸點虛接。
在判定KM1接觸器故障后,為了進一步了解故障的根本原因,當即對該接觸器進行拆解,在初步拆解后發(fā)現(xiàn),主觸點有不同程度的燒灼現(xiàn)象,最為嚴重的出現(xiàn)了明顯的凹坑和碳化現(xiàn)象;繼續(xù)拆解,結合經(jīng)驗分析,判斷接觸器三相觸點彈簧塑料框架出現(xiàn)了老化問題,使得線圈產(chǎn)生的部分電磁吸力浪費,造成吸力不夠的現(xiàn)象。從拆解中發(fā)現(xiàn)的以上2點,最終使主觸點三相不能完全吸合。而觸頭燒損是較為常見的接觸器損壞原因[2],這進一步印證了其為故障發(fā)生點。
為了快速排除故障,應遵從由簡單到復雜的有序排查思路。首先根據(jù)故障表象對常見故障點進行排查,確保最快解決常見問題、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然而當常規(guī)思路無法解決問題時,應根據(jù)設備工作原理,對設備按照懷疑程度的高低逐一排查。本次故障排查從電源性故障(保險絲類故障)到控制電路故障,在保險絲和岸電纜檢查正常的情況下,岸電控制電路是首要懷疑對象,應根據(jù)其工作原理圖進行故障排查。
面對無法用常規(guī)思路或程序化手段解決的故障,應遵從由故障表象深入工作原理的排查思路,即不拘泥于表象,從設備或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出發(fā),在充分的理論支持下,發(fā)現(xiàn)可疑的故障點。本次故障排查在確認外部工作正常后,立即確認相關電路的原理圖,轉入對于內(nèi)部控制電路的分析與排查。
在相關元件應對建議方面,由于港作拖船的船-岸電轉換頻繁,接觸器主觸頭頻繁吸合產(chǎn)生電弧磨損,大大縮短了其使用壽命。交流接觸器在接通電路時,主觸頭反復吸合不僅影響系統(tǒng)的性能,而且降低接觸器的電壽命[3]。而反向并聯(lián)晶閘管和控制模塊單元共同組合的無觸點開關,分斷電路時不產(chǎn)生電弧。本文建議利用該無觸點開關,來代替有觸點KM,以避免傳統(tǒng)接觸器電弧對觸頭材料的電磨損,并極大增加觸頭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為岸電的正常使用提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