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豐,張姝慧,李慧玉,姜 靜,陳 肅,黃海嬌,李長海
(1.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北林業(yè)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彩葉植物由于色彩絢麗,較觀花植物有更長的觀賞時間;與一般綠葉植物相比,通過合理的搭配和區(qū)段設計,為園林植物景觀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因而應用更加廣泛[1-2]。但在綠化植物種類較少的北方,寒冷多變的氣候使得適合栽培的彩葉喬木樹種較為稀缺。紫雨樺(Betulapendula‘Purple Rain’)是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從加拿大引種的彩葉園林綠化喬木樹種[3],其葉片的顏色在春、夏、秋等季節(jié)雖然略有不同,但基本呈現(xiàn)暗紫色或紫色,在歐洲及北美被廣泛應用于庭院觀賞和園林綠化[4-5]。該樹種引種到黑龍江省后,受原產(chǎn)地與引種地環(huán)境條件差異的影響,枝梢凍害幾乎每年發(fā)生,造成樹干及側(cè)枝嚴重彎曲,影響觀賞效果。凍害成為該樹種在我國北方高寒地區(qū)推廣的瓶頸。但彩葉樺‘紫霞1號’(B.pendula‘Zixia 1’)新品種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可在高寒地區(qū)推廣。
彩葉樺 ‘紫霞1號’是以紫雨樺為母本、東北地區(qū)廣泛分布的白樺(B.platyphylla)為父本,通過雜交育種獲得。新品種的選育始于2011年,在東北林業(yè)大學實驗林場白樺群體中選擇生長健壯、擁有大量雄花序的個體為父本,在即將散粉時套袋收集花粉,置室內(nèi)干燥處晾曬陰干包裝待用。在紫雨樺株系中同樣選擇生長健壯、大量開花的個體為雜交母樹,去除母樹枝條頂端的雄花序,選擇雌花序較多的枝條套袋,待雌花序小花的雌蕊呈現(xiàn)紫紅色并分泌黏液時,利用提前采集的白樺花粉進行授粉,每天上午9:00授粉1次,連續(xù)授粉3 d,第7天去除母樹上的袋子。母樹進行常規(guī)管理,2011年7月25日采集果序,曬干后去除雜質(zhì),將干凈種子用塑料袋密封,放入-20 ℃冰柜中。2012年春取出儲藏的種子按常規(guī)方法播種育苗,發(fā)現(xiàn)子代群體中產(chǎn)生綠色葉和紫色葉苗木,保留全部紫色葉苗木及30株綠葉苗木進行后續(xù)研究。2013—2015年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紫葉子代群體個體間的葉色發(fā)生較大分化,紫色葉為其基本顏色,但存在深紫色、中間紫色、淺紫色等變化。對全部子代群體苗高、葉色季節(jié)變化及抗寒性等性狀進行調(diào)查后,選出1株秋季葉色呈現(xiàn)絢麗深紫粉色的單株,通過組織培養(yǎng)技術擴繁100余個分株。針對這些分株進行連續(xù)4 a觀測,發(fā)現(xiàn)性狀穩(wěn)定,符合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要求,且對冬季嚴寒具有較強抗性,病蟲害發(fā)生少。2019年12月獲得國家林木植物新品種權,正式定名為‘紫霞1號’(品種權號:20190379;圖1)。
A.10月中旬‘紫霞1號’葉片顏色leaf color of ‘Zixia 1’ in mid October;B. 組培苗移栽后的葉片顏色leaf color of tissue culture plants after transplanting;C. 7月初 ‘紫霞1號’葉片顏色leaf color of ‘Zixia 1’ in early July;D. 7月初‘紫霞1號’枝條上的不同葉片different leaves on branches of ‘Zixia 1’ in early July。圖1 彩葉樺新品種‘紫霞1號’主要觀賞特征Fig.1 Main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new birch cultivar Betula pendula ‘Zixia 1’
‘紫霞1號’為喬木,樹干灰白色(成年大樹),枝條紅褐色,葉片紫色,單葉互生,葉片紙質(zhì),寬卵形,葉尖銳尖,葉緣鈍鋸齒、淺裂,葉片上下表面均有絨毛分布,一級側(cè)脈5~6個。葉片紫色為主要觀賞特性,但在不同生長季有變化,采用英國皇家園林協(xié)會RHS比色卡測定葉片正面顏色,早春葉片呈現(xiàn)暗紫色(N187A)或紫色(N186B),盛夏枝條上部葉片為紫色(N186A),晚秋呈深紫粉色(N66C)。果序單生,圓柱形,下垂,長2.5 cm,直徑8 mm;果苞長5 mm,背面密被短柔毛至成熟時漸脫落,邊緣有短纖毛,基部窄楔形;中裂片三角狀卵形,頂端漸尖,頂尖紫色;側(cè)裂片卵形,斜展,長及寬均大于中裂片。與‘紫雨樺’[5]比較,除了抗寒性提高,晚秋時葉片深紫粉色是其特有的顏色(圖1)。
彩葉樺‘紫霞1號’宜選擇微酸性至中性壤土或沙壤土進行栽植,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省中東部的城鄉(xiāng)均可種植。繁殖:采用嫁接和組培進行擴繁。定植:春季萌芽前定植為宜,對于大營養(yǎng)杯苗可在整個生長期定植。密度:可塊狀或片狀造林,株行距3 m×3 m左右。追肥:每年在5月上旬、6月中旬和8月下旬分別施化肥,第1次施肥以氮肥為主,第2次施用氮、磷、鉀混合肥,第3次施用磷鉀肥,施肥量根據(jù)樹體大小酌情確定。灌溉:根據(jù)土壤墑情及時灌溉或排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