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琴芝 朱繼飛 陽輝 龍平 唐學軍 吳永瓊 高立波 莫庚生
葛根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是藥食同源性植物,素有“亞洲人參”的美稱。葛根性味甘、辛、平,無毒,對冠心病、心絞痛、早搏、腦血栓、高血脂、突發(fā)性耳聾、偏頭痛、肺炎、糖尿病、跌打損傷等多種疾病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還可以促進人腦血液循環(huán),增強人的記憶功能,降低血壓、減肥健美,達到抗衰老、延年益壽的功效。其適應性強,分布廣泛,喜光向陽,耐熱、耐旱,抗寒性強。葛根是桂林中藥材和蔬菜中的主要品種之一,桂林主栽區(qū)為臨桂區(qū)、雁山區(qū)、陽朔縣、平樂縣等縣區(qū),種植面積為4 000 hm2左右,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可助推產業(yè)富農、強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選擇豐產、優(yōu)質、抗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如粉葛一號。
可采用壓條、扦插、組培和種子繁殖等方法,在生產上以扦插繁殖為主,可用營養(yǎng)袋或露地扦插。
進入冬季,葛根藤蔓停止生長轉入休眠期,即在12月上旬,選取粗0.5 cm 以上、充分木質化、無病蟲為害和損傷、生長健壯的中下段(距根部1.5 m 以內)芽苞大的藤蔓作為種源,將剪好的藤蔓捆成小捆,放于地窖,也可挖坑儲藏或冷藏1~2 個月,待用。
第2年1~3月截去種藤頭尾,選中間部分剪成4~6 cm 的插條,每個插條留1 個節(jié)眼,作為扦插種源芽節(jié)即插穗,用鋒利的枝剪切斷,刀口要平滑。保證芽節(jié)下端留2~4 cm、上端留約2 cm。
用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或7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浸泡處理好的芽節(jié)5 min 進行消毒,撈起,再用生根粉5 g(或萘乙酸0.2 mg)對水2~3 L 浸蘸芽節(jié)下端“根”,促進生根,提高成苗率。
①營養(yǎng)土配制 將三元復合肥、磷肥、細肥土按1∶2∶100 的比例混勻,再施入適量腐熟有機肥,然后用薄膜覆蓋,堆漚1 個月,期間需翻堆1~2 次。使用前,與水混合均勻,含水量在65%左右。
②苗床處理 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未種過葛根的地塊作苗床。作畦,畦面寬1.0~1.3 m、溝寬0.35~0.40 m、溝深0.15 m 左右。用7 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噴苗床,放置1 天。
③營養(yǎng)土處理 采用營養(yǎng)袋扦插的,可選用直徑12 cm、高8 cm、底部打孔的營養(yǎng)袋,將處理好的營養(yǎng)土裝入營養(yǎng)袋中,整齊排列于苗床地中。
直接在苗床上扦插的,將準備好的營養(yǎng)土均勻撒在苗床上,營養(yǎng)土厚度為6 cm 左右。
將插穗剪口下端插入苗床,節(jié)眼朝上,插穗露出土面1/5,注意澆水保濕,苗床要用小拱棚,蓋膜保溫、保濕。約30 天,待插穗長根、發(fā)芽后便可移到大田種植。
葛根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在大部分土壤中都能生長,但以土質肥沃、疏松、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的地塊為佳,土壤pH 值為6~8,還可選擇光照充足的緩坡耕地或荒山、荒坡、林果園等。
種植地塊要及早耕整,使種植溝內土壤充分風化,提高土壤肥力,清除石塊等雜物。種植前土壤翻耕30 cm 左右,破碎耙平。按南北向、行距1.0~1.2 m的規(guī)格要求從同一方向順序開挖種植溝,溝深約60 cm,溝寬約55 cm,先將表土耕作層回填溝底20~30 cm 厚,施入基肥,將底肥與土壤拌勻,然后回填約10 cm 厚土壤,再將種植溝整理成龜形的高壟低埂,壟高30 cm,保證葛根生長的松土耕作層深在70 cm以上?;虬葱芯嗉s120 cm 挖種植穴,穴深、長、寬各40 cm 左右,每穴施入基肥,并與肥料混勻后回土。由于葛根收獲期長,要施足基肥,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1 800~2 200 kg、三元復合肥75~100 kg、磷肥50~100 kg,再加上適量農作物秸稈。最后蓋膜待種植。
次年2月底3月初,按株距60~80 cm 規(guī)格定植,每667 m2種植500~700 株。將已發(fā)芽的插穗移栽,先破膜再每穴定植1 株,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
及時查苗檢查成活情況,及時補缺,確保全苗、壯苗,獲得高產。
葛根生長速度快,需肥量大,在苗期及時追肥促苗生長,葛苗成活后,苗高30 cm 左右,追第1 次提苗肥,每667 m2施高氮復合肥4~5 kg,對水澆施;約15 天后追第2 次肥,每667 m2可選用尿素3~4 kg、氯化鉀5~6 kg、復合肥3~4 kg 對水澆施,或用濃度約5%的沼液等腐熟有機肥淋施。第2 次追肥后,根據(jù)葛苗生長情況,相隔30 天左右,再追肥1~2 次作提苗肥,濃度相同。塊根形成后,可根據(jù)需肥情況追施2~3次高鉀復合肥或者沖施肥,促進塊根膨大。當根系可吸收利用基肥養(yǎng)分后,不再進行根外追肥。
苗期地膜覆蓋既能保濕,又能提高地溫,促進葛苗正常生長。進入雨季后及時去除地膜,為葛苗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
當葛藤長到30~50 cm 時,及時搭架引蔓。用長1.8 m 左右的竹竿插在2 株葛苗中間,可相鄰2 行搭成“人”字架,再橫放1 根長竿用繩索固定;或種植行獨立搭架,并用木樁固定。再把葛藤引上架,便于管理,利于通風、透光。
通過修剪能抑制植株瘋長,促進塊根膨大。修剪分2 個階段:一是每株葛苗可留1~2 條葛藤培養(yǎng)形成主蔓,葛藤主蔓1 m 以下的側蔓全部抹除,促進主蔓長粗長壯,1 m 以上萌發(fā)的側蔓保留,保持足夠的光合葉面積。二是當所有的側蔓生長點距根部距離達到3 m 時,及時摘除頂芽,促進滕蔓粗壯和腋芽發(fā)育,確保根部膨大所需營養(yǎng)。及時剪除枯藤、病殘枝。
進入雨季后,雜草生長快,適時中耕除草,培土清溝及時排出積水,為葛根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中耕除草一般進行2~3 次即可。
6~8月及時摘除花穗,減少養(yǎng)分消耗,有利于塊根養(yǎng)分的積累,提高產量。
塊根形成后,應把植株四周的土扒開,選留1~2 個生長較粗壯的塊根,10~20 天定形后再回土,其余剪除或采收上市,這樣可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集中養(yǎng)分促進塊根形成,并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修根后要及時預防根腐病。
生長前期主要有蟋蟀、金龜子等害蟲為害莖葉,蟋蟀可將麥麩或米糠炒香與敵百蟲誘殺;金龜子可用氟氰菊酯等藥物噴霧防治。根結線蟲病、根腐病可用阿維菌素+敵克松(敵磺鈉)混合液淋施防治,根腐病也可用甲霜·噁霉靈或銅制劑等灌根防治;疫病可用甲霜·錳鋅等噴霧防治;炭疽病可用多菌靈或代森錳鋅等噴霧防治。
葛根收獲期長,從9月至第2年4月均可采收,根據(jù)市場行情分批采收或統(tǒng)一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