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陽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越來越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和弘揚工作,作為為黨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普通高中,更是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普通高中語文課程弘揚革命文化,培養(yǎng)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基本理念決定了這門學科在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本文論述了作為語文教師在高中語文課中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的途徑和對策。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課;紅色基因;途徑和對策
引言:紅色基因是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內(nèi)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中國革命建設(shè)的實踐一再表明,有紅色基因的傳承和弘揚,才有我們國家的獨立和富強,從“五四”精神、長征精神等。無數(shù)歷史事實都向我們昭示著一個真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正是因為血脈里永不褪色的紅色基因,才能在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堅持夢想,勇往直前。新時期,在高中語文課中傳承和弘揚好紅色基因,對引導高中師生理解時代賦予的生命坐標和歷史使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要為黨培養(yǎng)人,要讓新時代青少年自覺成為紅色基因的繼承人和弘揚者,在社會中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發(fā)揚社會主義精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1]。
一、新時代高中階段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當下,我國已進入一個高速發(fā)展,價值多元的時期,城市物質(zhì)條件十分優(yōu)越,對正處于人生觀及價值觀形成階段的中學生來說,信息化社會帶來的不良影響很有可能侵蝕青少年的思想,稀釋青少年血液中的“紅色基因”。而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民族偉大精神成果的紅色基因,能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健康向上的品格,保持不斷奮斗的精神,承擔起歷史的責任和使命,培養(yǎng)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接班人。高中語文課的人文性性質(zhì),也更適于作為歷史課和政治課的有益補充,共同為傳承和弘揚好紅色基因貢獻力量。
二、高中語文課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從學校層面看,對學生接受紅色基因教育的多途徑支持有待進一步加強
從目前學校開展紅色基因教育的現(xiàn)狀來看,課本之外參與性的活動不足,與被動接受文字或影像資料相比,參與性的活動,比如參觀歷史博物館,聆聽老紅軍或校外專家講座等,更能讓師生有真正地思考和記憶,也更能深刻理解紅色基因的內(nèi)涵,進而在行動上落實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就語文學科而言,可以利用學科優(yōu)勢開展起來的一系列活動,比如觀后感、演講、辯論賽等,都需要學生的參與性活動做基礎(chǔ)。
(二)從教師層面來看,非專業(yè)教師的紅色基因自我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作為非歷史,政治專業(yè)的教師,對紅色基因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較淺層次,對各個時期紅色基因的具體內(nèi)涵、形成背景及起到的歷史作用缺乏深入、系統(tǒng)的理解,與此相對應,在教學中涉及紅色基因教育的部分,也就缺乏傳播的深度和力量。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經(jīng)驗不足,紅色基因教育意識薄弱的教師也很難做到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
(三)從學生層面來看,學生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的行動落實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向?qū)W生普及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的目標時,沒有充分考慮到教師和學生的特點和差異,忽視了知道行的具體實踐,而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我們的紅色基因才能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是因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教育模式,而某些教育模式并不適用于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二是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運用了太多的方法來增加學生對于紅色基因的理解,忽視了對學生的教育內(nèi)容[2]。也就是說對紅色基因教育在學生行動上的影響力沒有給予充分重視。
三、高中語文課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的途徑和對策
(一)加強整體系統(tǒng)規(guī)劃,提高語文教師對紅色基因的認識
針對非專業(yè)教師對紅色基因理解較淺,缺乏深入、系統(tǒng)理解的問題,學校可以利用政治、歷史學科的優(yōu)勢,對紅色基因教育做出整體系統(tǒng)規(guī)劃,并通過講座、微課、黨支部活動等方式對非專業(yè)教師進行知識補充,從思想上提高所有教師對紅色基因的認識,還可以通過對本地紅色資源,比如烈士陵園、紀念館、博物館等的了解和充分的利用,做好年度參觀規(guī)劃,在雷鋒月、五一勞動節(jié)、七一建黨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等有重要意義的時間節(jié)點走近先烈,走近歷史,通過聽、看、思的過程,讓紅色基因教育從教師開始。
(二)結(jié)合新時期實際,深度挖掘紅色基因的時代內(nèi)涵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lǐng)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歷程中所凝結(jié)的理想信念、精神品質(zhì)、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等,紅色基因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鑄就,在社會主義建設(shè)和發(fā)展時期得到傳承,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到新中國成立后形成的“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具體表現(xiàn),但相同的是這些精神前后相繼,形成了一個不斷發(fā)展的脈絡(luò)。2020年以來抗擊重大突發(fā)事件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習近平主席在全國表彰大會上所言的“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精神,就是紅色基因的傳承和弘揚,就是紅色基因新的時代內(nèi)涵,所以,我們的紅色基因教育永不過時,永遠在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我們語文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帶領(lǐng)學生在新時代大局下,在自己的心靈圈子里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要通過實踐教會學生“學”和“做”,真正做到教育實踐的最后一公里,鼓勵將青春的激情夢想融入偉大的中國夢,以傳承紅色基因[3]。
(三)在“知”的方面開拓學生接受紅色基因教育的途徑
在學校把“紅色元素”融入校園文化生活的前提下,語文課也要發(fā)揮起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在學校中能多角度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教師可以在語文課上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比如課前開展以“紅色基因我來講”為主題的三分鐘演講,學生可以選擇近期歷史或政治課中講過的紅色故事,以演講的形式讓大家加深記憶;每年開春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之后寫觀后感進行交流;三月雷鋒月期間,開展“致雷鋒叔叔的一封信”活動,讓學生以書信形式致敬雷鋒,讓雷鋒精神深入學生心田,影響學生行為;“七一”建黨節(jié)期間,組織學生開展以感黨恩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會活動,除此之外,還可以在“五一”“八一”“十一”等有紀念意義的時間節(jié)點組織各類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既可以讓更多學生發(fā)揮特長,參與到活動中來,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又能充分挖掘紅色文化的獨特價值,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得到熏陶,都能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4]。
在語文課堂之外,我們教師還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傳播紅色基因。制作“紅色微課”就是拓寬紅色基因教育的有效途徑,微課具有收看者花費時間少,形式新穎,感染力強等優(yōu)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微課的制作當中,把有興趣的學生分成小組,擅長電腦操作的負責制作,擅長朗讀的負責配音,擅長寫作的負責寫稿,有閱讀積累的負責搜集材料,利用當下流行的、學生喜聞樂見的動漫元素制作微課,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還可以利用自媒體、微信等方式進行廣泛傳播,讓紅色基因的傳承和弘揚輻射到更多地人。我們就可以圍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為精神主題,編制出“家國篇”“命運篇”“英雄篇”“力量篇”“生命篇”“科學篇”“健康篇”“自律篇”“學習篇”等專題內(nèi)容,讓學生以不一樣的方式去了解,自覺承擔起紅色基因的傳承和弘揚任務。從已經(jīng)開展起來的微課制作效果來看,學生通過參與制作環(huán)節(jié),不但對精神主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還能聯(lián)系紅色基因中的其他精神進行展示,真正達到了使紅色基因入腦入心的目的。
(四)在“行”的方面開拓學生接受紅色基因教育的途徑
紅色基因的傳承和弘揚是一個“知、情、意、行”逐步完善的過程,因此,我們的紅色基因教育既要重視理論教育,也要重視參與體驗和實踐,一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帶領(lǐng)學生去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紅色文化場景、博物館等地參觀,引導學生在感知人、事、物的過程中,加深對紅色基因的理解,認識紅色基因的具體內(nèi)涵;二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成為體驗教育的實踐者和受益者,比如寒暑假鼓勵高年級學生參與社區(qū)的志愿者服務工作,寒暑假鼓勵家長帶孩子到鄉(xiāng)村參與農(nóng)事或參加城市的公益性勞動,讓孩子直觀、感性了解志愿者精神,了解社會主義新面貌,有助于學生健康、積極、進步的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延續(xù)他們對生活和家鄉(xiāng)的熱情[5]。經(jīng)過這樣一個從知到行的過程,紅色基因的傳承和弘揚就真正落實到了實處。
結(jié)束語
“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是習近平主席對我們提出的殷切希望,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守好教育主陣地,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既注重知識傳播,也加強情感培養(yǎng),推動行動轉(zhuǎn)化,使紅色基因滲入青少年血液、浸入青少年心扉,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接班人,成為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的實踐者,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深溪.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的時代價值和路徑研究[J].學習論壇,2020,34(10):45-46.
[2]吳雨濛.“紅色基因”在藝術(shù)高中傳承的重要意義及實施辦法[D].2020,45(778):34-35.
[3]劉瑞宏、馮義平.利用地域紅色資源,傳承中華紅色基因——普通高中紅色文化課程化的思考與實踐[J].江蘇教育研究,2019,1000(028):23-26.
[4]王兵琴.“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民族精神”實施策略探究[J].新課程(中),2019,34(14):45-46.
[5]李忠慶.新媒體背景下紅色文化傳播與紅色基因傳承路徑研究[J].新聞傳播,2020,383(1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