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春霞
(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yī)院 血液內科,山西 運城 044000)
血液病在臨床中是以血液系統(tǒng)出現(xiàn)問題而導致的血液質量改變,一般臨床表現(xiàn)為貧血、出血以及發(fā)熱,嚴重的會威脅患者的生命。血液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治療的主要措施是化療。但在臨床中化療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強烈的不良反應,其中惡心嘔吐最為多見[1],不僅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會影響患者的化療信心以及化療效果。因此在化療的同時開展有效的護理措施是至關重要的。本文探討在血液疾病患者化療中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后對惡心嘔吐癥狀改善情況以及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匯報如下。
抽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治療的血液病化療患者100例作為本次護理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的住院時間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其中觀察組中男和女分別是27和23例;年齡分布在29~72歲,平均(47.4±2.1)歲。對照組中男和女分別是26和24例;年齡分布在28~74歲,平均(48.3±1.6)歲。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護理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作為護理研究對比。
對照組的研究對象開展化療常規(guī)的護理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化療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并根據醫(yī)囑進行各項治療;觀察組的研究對象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化療前護理干預
化療前與患者進行溝通,注意護理人員溝通技巧,耐心聽患者傾訴,同時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鼓勵患者將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并針對患者的病情及狀態(tài)開展護理:①認知干預:加強患者對化療的了解情況,根據患者的不同理解能力,采用多種形式比如口頭闡述、宣傳手冊、書籍等方法,增加患者對疾病治療的認識,告知患者癌癥并不是不治之癥,經過化療會改善患者病情,糾正患者不正確的認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配合能力。②支持干預:指導家屬參與到治療中,使患者能夠有社會支持,包括家人、朋友的關懷和鼓勵,均能滿足患者心理需求,將化療治療成功的案例與患者分享,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2]。③情緒干預:護理人員對患者開展情感交流活動,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采取傾聽、訴說等方式,讓患者宣泄不良心理情緒,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心理疏導。
1.2.2 化療期間護理干預
化療中發(fā)生惡心嘔吐癥狀一方面是藥物原因;一方面是患者的心理因素所致。因此采取以下護理:①提高住院環(huán)境的舒適度,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病房內可以放置患者喜歡的物品。②向患者講解化療后惡心嘔吐癥狀會發(fā)生,但是發(fā)生程度與病人緊張、焦慮有一定的原因,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③化療過程中可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比如聽輕音樂、深呼吸等方法,讓患者以舒適的體位接受治療[3]。④部分患者情緒敏感所致的惡心嘔吐,可以排除胃腸道反應時,護理人員采用陪伴交談的方式改善患者的狀態(tài)。⑤指導患者家屬多陪伴,保證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化療,以減少惡心嘔吐癥狀。
1.2.3 化療后護理干預
化療結束后觀察患者的胃腸道癥狀,多關心患者,囑患者多飲水,促進藥物的代謝。
①惡心嘔吐程度比較[4]:根據化療常見惡心嘔吐副反應的分級標準進行評價,0度是指化療后無無惡心及嘔吐的癥狀;1度是指化療后出現(xiàn)惡心但無嘔吐癥狀;2度是指化療后出現(xiàn)惡心,但偶爾發(fā)生嘔吐癥狀;3度是指患者的惡心及嘔吐癥狀需要治療。2度和3度發(fā)生率之和是總發(fā)生率。②生活質量方面是由生活質量評分表(SF-36)對不同護理后的兩組患者進行評分,總分均為100分[5]。③負性情緒:評估患者不良心理情緒,主要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以及SDS(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分,每項分值總分為50分,分值高于30分證明有焦慮及抑郁情緒,分值越高焦慮及抑郁越嚴重。
所有數(shù)據均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組間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存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研究對象的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存在差異性(P<0.05),具體數(shù)值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發(fā)生情況比較(n, %)
兩組不同護理后,觀察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存在差異性(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比較( ±s, 分)
?
治療和護理后不良情緒比較,觀察組各個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負性情緒比較( ±s, 分)
表3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負性情緒比較( ±s, 分)
?
血液系統(tǒng)疾病主要發(fā)生在患者的造血系統(tǒng)中,相關臨床資料表明[6],血液系統(tǒng)包括血液組織、骨髓組織造血功能、淋巴組織等,引起此類疾病的原因很多,多見化學、生物、物理、感染、免疫以及遺傳等。多年來,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水平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血液系統(tǒng)的疾病越來越多[7]。患者發(fā)病早期會出現(xiàn)貧血、感染以及出血等癥狀,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及惡化會加重患者病情,對生活質量及生命帶來威脅。
血液疾病中采取化療手段是主要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化學藥物將患者血液中惡性造血細胞進行消殺,但臨床治療的同時,副作用也較多,最為常見高發(fā)的為惡心、嘔吐癥狀,此不良反應會加重患者的不良心理負擔,同時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化療的同時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會緩解患者不良反應癥狀,同時改善生活質量[8]。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是臨床護理中較為新穎的護理手段,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更為細致全面地做好相關護理。將此護理模式開展于血液病化療前、中、后的治療中,運用心理、飲食以及生活護理多個方面的干預,能夠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降低患者惡心嘔吐程度。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的患者在開展綜合護理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也高于對照組,同時比較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方面,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存在差異性(P<0.05)??梢?,在血液系統(tǒng)疾病化療治療的同時開展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惡心嘔吐癥狀,同時提高生活質量,改善不良心理狀態(tài),使患者能夠面對疾病,產生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