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濱
(吉林市龍?zhí)秴^(qū)人民醫(yī)院 內科,吉林 吉林 132000)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SIE)常發(fā)生于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心臟病。它也可能發(fā)生在沒有心臟病的患者身上。病原菌以細菌為主,其次為真菌、立克次體、衣原體和病毒[1]。主要表現為低熱至中度發(fā)熱、進行性貧血、疲勞、盜汗、肝脾腫大、手指(腳趾)杵擊、可發(fā)生血管栓塞,中青年患者較多。綠色鏈球菌是該病的主要病原體,但近年來已明顯減少。各種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腸球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已成為主要致病菌。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的加重,導致醫(yī)學臨床上發(fā)生心血管內膜受損患者越來越多,特別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fā)生,并且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埋下了極大隱患[2]。為了分析探討關于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臨床有效治療措施,本次研究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20年21例患有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為觀察對象,入選標準:①患者均符合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癥狀診斷標準;②患者均自接受治療,且患者家屬全部知情,并與我院簽署同意書;③患者均無精神異常者,聽力完好,思維邏輯正常,無家族遺傳者;④患者病歷本齊全。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年齡29~67歲,平均(48.00±5.34)歲;觀察組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年齡28~65歲,平均(43.20±4.31)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guī)用藥原則治療,用藥青霉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7020079,生產廠家:山東魯抗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劑量為10000000~20000000 U/d,通過靜脈滴注,再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5020773,生產廠家:金陵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福州梅峰制藥廠)進行肌肉注射,劑量為0.4 g/d。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常規(guī)用藥基礎上再參照病原學檢查結果進行給藥治療,以病原菌實驗室檢查結果為參考,對于真菌感染患者采用兩性霉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821,生產廠家:上海新亞藥業(yè)有限公司),第1次使用劑量為10 mg,通過靜脈注射給藥,后續(xù)每次注射可增加劑量在5~10 mg,總劑量不能超過3.0 g;對于革蘭陽性桿菌感染患者可采用第二代或第三代頭孢霉素進行治療,每天使用劑量為8 g以內,不低于4 g,分為3次進行注射;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與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可使用青霉素加鏈霉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7020187,生產廠家:山東魯抗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注射,青霉素劑量為10000000~20000000 U/d,注射方法為靜脈注射,鏈霉素的使用劑量為0.5 g,注射方式為肌肉注射,每日注射2次。
①將兩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時間與住院天數進行比較;②將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進行比較,臨床癥狀包括:食欲不振、乏力、低熱、貧血、血管栓塞等。③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臨床癥狀有顯著的改善效果,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有效:患者生命體征基本平穩(wěn),臨床癥狀有改善,輕微并發(fā)癥發(fā)生;無效:患者各項改善指標均表現較差,嚴重出現并發(fā)癥??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用SPSS 20.0軟件對所統計的研究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達,采用χ2檢驗,如果P<0.05,則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將兩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時間與住院天數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時間及住院天數短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抗生素使用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 ±s, d)
表1 兩組患者抗生素使用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 ±s, d)
?
將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進行比較,觀察組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n(%)]
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發(fā)現,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有效率對比[n(%)]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通常發(fā)生在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和其他心臟病的基礎上[3]。病原菌主要為細菌,其次為真菌、立克次體、衣原體和病毒,主要為低溫、溫帶貧血、疲勞、出汗、肝脾腫大和血管栓塞。綠色鏈球菌是該病的主要病原體,但近年來已大大減少。溶血性鏈球菌、腸道細菌和布氏菌已成為主要致病菌[4]。對于做過局部口腔手術、流產、分娩或泌尿道手術、心臟手術患者或在呼吸道感染期間,細菌可進入血流。由于身體的防御機制,大多數不會造成傷害,然而,當細菌粘附在受損的心臟瓣膜或心內膜上時,它們將被局部血小板和纖維蛋白沉積,并被細菌包圍形成植被[5]。細胞很難被吸收。當贅生物脫落時,細菌經常進入血液,產生反復出現的慢性細菌。
感染性心內膜炎通常由最初的心臟病傳播。最常見的心臟病是瓣膜?。ㄖ饕切牧λソ撸┖拖忍煨孕呐K?。ǚ澧舨 ⑹议g隔疾病、動脈不透血管和雙主動脈瓣)。偶見于冠心病、二尖瓣脫垂和老年性瓣膜退行性變[6]。在上述疾病中,風濕性瓣膜病的比例近年來有所下降,而先天性心臟病和老年性瓣膜退行性變則有所增加。近年來,據報道,沒有基本心臟病的患者也會生病[7]。最常見的病原體是綠色鏈球菌,其次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腸道細菌和真菌。里克特和衣原體也可能引起疾病。過去,90%的疾病是由非抑制性A型鏈球菌引起的,即所謂的細菌性心內膜炎。近年來,人們發(fā)現霉菌、里克特和病毒都能引起疾病,因此,它已轉變?yōu)楦腥拘孕膬饶ぱ譡8]。正確診斷感染性心內膜炎是合理治療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前提。因此,有必要確定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診斷標準,對感染性心內膜炎、白細胞增多、出血、心臟雜音、栓塞、脾臟、心臟瓣膜腫瘤和造血的診斷非常重要。治療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主要使用抗生素,應盡快使用抗生素,使用劑量應該足夠,注意療程,確保用藥安全,避免復發(fā)。由于該病易復發(fā),治療后,應進行一系列的隨訪。如果復發(fā),護士應廣泛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另一方面,如果有必要,他們也可以確??股氐寞熜А4送?,在服藥前,醫(yī)生必須對患者進行一系列實驗室細菌測試,并根據結果服用適當的抗生素。本次研究報告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時間及住院天數短于對照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說明了參照病原學檢查結果進行給藥治療的重要性與有效性。該病的預后與治療時間、抗生素控制病原體的能力、心臟瓣膜損傷程度和患者的耐藥性有關,在預防或治療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上因素。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用藥基礎上將病原學檢查結果相結合進行抗生素給藥的臨床療效顯著,可以減少患者用藥時間與住院時間,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