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佃亮
俗話說“千年王八萬年龜”,其實龜?shù)膲勖]有那么長。據(jù)《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記載,海龜?shù)膲勖铋L可達152 歲。比龜還長壽的動物有很多,譬如狗魚、格陵蘭鯊、深海海綿等。狗魚的壽命最高為267 歲;格陵蘭鯊最長壽命為400 歲。但它們都不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
世界上最長壽的軟體動物是“明”,它屬于圓蛤類,活了507 歲,可謂軟體動物界的“老壽星”。之所以叫“明”,是因為這種動物誕生的時候中國正處于明朝。
“明”長期生活的家園位于冰島海底,據(jù)《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其貝殼上的紋理顯示,“明”的年齡已高達507 歲??茖W家介紹,“明”的貝殼只有在夏季才會生長。在海水溫度較暖并且食物充足的情況下,“明”的貝殼上每年都會長出一條厚度約為0.1 毫米的紋理。正因為“明”貝殼上每條紋理的厚度取決于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因此,人們可以此為據(jù),了解當時海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氣候變化。
“明”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長壽的軟體動物,但還不是最長壽的生物。
世界上最長壽的生物是一種叫“瑪士撒拉小蟲”的細菌。瑪士撒拉是圣經《舊約》里的“老壽星”,據(jù)說活了969 歲,相當于中國的“彭祖”。2000 年7 月16 日,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英國科學家于2000年在英國芬得克里夫蘭郡的地下發(fā)現(xiàn)了瑪士撒拉小蟲,年齡為2.6 億歲。如此高壽,真是超出了人類的想象!
科學家推測,瑪士撒拉小蟲的發(fā)現(xiàn)地曾是一片淺水。隨著時光推移,水蒸發(fā)殆盡,小蟲與鹽一起沉積下來。在漫長的地質變遷過程中,小蟲逐漸適應了地下鹽層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以鹽層中貧乏的有機物維持生計,新陳代謝速度降到幾乎為零,這才得以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生存下來。
再來看看我們人類自身。人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卻不是最長壽的生命??茖W家認為,人的正常壽命是120~150 歲。
圖1 大象的壽命為150~200 歲
120~150 歲的范圍是怎么得出來的呢?美國微生物學家列奧那多·海佛烈克(Leonard Hayflick)曾在《實驗細胞研究》(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雜志上發(fā)表文章。文章中報道了體外細胞培養(yǎng)分裂實驗,發(fā)現(xiàn)人胚肺成纖維細胞只能分裂大約50 次,之后便會出現(xiàn)畸形、停止分裂、死亡現(xiàn)象。而且,從胚胎期算起,人體大部分細胞都是在大約分裂50 次后慢慢停止分裂、死亡。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海佛烈克極限”。然而若是從20 歲人的肺中取出成纖維細胞進行體外培養(yǎng),僅分裂大約20 次便會出現(xiàn)死亡。
后來有科學家用人的皮膚成纖維細胞做實驗,驗證了海佛烈克的實驗結論,同時利用統(tǒng)計學分析發(fā)現(xiàn),細胞供者的年齡每增長1 歲,分裂次數(shù)就減少大約0.2 次。體外培養(yǎng)的細胞的分裂周期可通過改變溫度等手段縮短或延長,但總的分裂次數(shù)不會改變。譬如,把細胞在液氮(-196℃)中冷凍后,細胞分裂暫時停止,但解凍后,細胞又繼續(xù)分裂,直到完成冷凍前該完成的分裂次數(shù)。
這些研究表明,每種細胞的分裂次數(shù)都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反映了正常細胞都會經歷一個衰老的過程。
人體細胞平均每2.4 年為一個分裂周期,據(jù)此推測,人的正常壽命為120 歲。綜合考慮體外實驗因素誤差、人體整體環(huán)境等因素,人的正常壽命應為120~150 歲。然而,由于自身健康狀況及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shù)人活不到自然歲數(shù)。
令人困惑的是,女人比男人更長壽。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2019 年世界衛(wèi)生統(tǒng)計》顯示,全球女性平均壽命為74.2 歲,而男性則是69.8 歲,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高出4.4歲之多。
有人認為,這是由于男性基因比女性基因少。除常染色體都是22 對外,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科學家發(fā)現(xiàn)Y 染色體上的基因比X 染色體的少。但是,難道基因少就不長壽嗎?
也有人認為,與女人相比,男人更易于酗酒、打架、脾氣暴躁,且承擔更多繁重的體力勞動,所以壽命相對會減短。
從進化的角度考慮,女人比男人承擔了更多孕育后代的責任,為了保證人類種族順利繁衍生息,女人需要更長的壽命。這種更長壽命的密碼,也許就隱藏在女人獨特的身體結構和生理功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