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濤 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qū)廬山康復療養(yǎng)中心消化內(nèi)科 332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xiàn)D)為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病癥,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目前存在11%左右人群受該疾病困擾,影響正常工作及生活[1]。莫沙必利、胃蘇顆粒均為目前臨床治療FD的常用藥物,其中莫沙必利是一種促進胃腸動力類藥物,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項臨床體征,但部分患者單獨應用療效不佳。胃蘇顆粒屬于一種中成藥劑,具有良好的健脾益氣、散寒養(yǎng)胃之效[2]。鑒于此,本文將探討胃蘇顆粒聯(lián)合莫沙必利應用于FD疾病治療中,對患者胃腸激素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計算機程序生成隨機數(shù)的方法,將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我中心接受治療的93例FD患者分為對照組(n=46)與觀察組(n=47)。對照組男21例,女25例;年齡26~48歲,平均年齡(36.28±3.54)歲;體重43~82kg,平均體重(62.16±5.45)kg;病程2~11個月,平均病程(6.23±3.10)個月。觀察組男19例,女28例;年齡25~49歲,平均年齡(36.14±3.51)歲;體重41~83kg,平均體重(62.29±5.38)kg;病程2~12個月,平均病程(6.26±3.09)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對比性。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內(nèi)科學》[3]中FD診斷標準;②均經(jīng)患者臨床體征表現(xiàn)、血生化、胃鏡等檢查確診;③可耐受本研究所用藥物;④均了解本研究詳情,且與本院簽署相關(guān)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消化道功能存在器質(zhì)性病變;②合并肺、肝、腦等重要器官嚴重病變;③精神疾病或老年癡呆史;④合并全身感染性、血液系統(tǒng)疾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就診后,均根據(jù)醫(yī)囑予以止吐、止瀉、營養(yǎng)支持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予以莫沙必利(成都康弘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70320、20190603,規(guī)格:5mg)口服治療,5mg/次,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胃蘇顆粒(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70121、20190625,規(guī)格:15g/袋)治療,15g/次,加入200ml溫開水沖服,3次/d。兩組均連續(xù)用藥治療28d。
1.4 評價指標 (1)治療28d后評估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胃鏡檢查表現(xiàn)正常,且腹脹、噯氣等癥狀全部消失;有效:患者胃鏡檢查表現(xiàn)正常,且腹脹、噯氣等癥狀部分消失;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2)采用《臨床疾病診斷治愈好轉(zhuǎn)標準》[4]對兩組治療前、28d后癥候積分進行評估,其中包括腹脹、上腹痛、胃灼燒、反酸4個方面,將癥狀分為無賦值0分,輕度賦值2分,中度賦值4分,重度賦值6分,分值越低,則提示癥狀越輕。(3)分別采集兩組治療前、治療28d后清晨空腹靜脈血5ml,離心后取上層血清,采用發(fā)光免疫檢測法對兩組患者機體P物質(zhì)(SP)水平進行檢查,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兩組患者機體內(nèi)胃動素(MTL)、胃泌素(GAS)水平進行檢測。(4)記錄兩組治療期間嗜睡、皮疹、腰腿酸痛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總發(fā)生率=(嗜睡例數(shù)+皮疹例數(shù)+腰腿酸痛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87%,高于對照組的82.6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2.2 癥狀積分 治療前,兩組各項癥狀積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各項癥狀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對比分)
2.3 胃腸激素水平 治療后,兩組SP、MTL、GAS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胃腸激素水平對比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發(fā)生嗜睡1例、皮疹1例、腰腿酸痛1例,總發(fā)生率為6.38%(3/47),對照組發(fā)生嗜睡2例、皮疹3例、腰腿酸痛2例,總發(fā)生率為15.22%(7/46);兩組總發(fā)生率相比,差異不顯著(χ2=1.082,P=0.169)。
FD為臨床常見的胃腸病癥,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與不良飲食習慣、精神壓力等有關(guān),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噯氣、腹脹、腹痛等,如未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不僅影響進食、消化、吸收等循環(huán)系統(tǒng),還會造成抑郁、焦慮等精神疾病。促胃腸動力、抑酸等藥物均為目前臨床有效控制FD的常用藥物,但各種藥物種類繁多,效果參差不齊[5-6]。因此,本文旨在尋找高效、安全的藥物,以期提升患者的預后質(zhì)量。
相關(guān)研究表明,F(xiàn)D的進展過程與機體SP、MTL、GAS水平息息相關(guān),其中SP屬于一種腦腸肽,可提升機體胃腸平滑肌的收縮功能,并加速胃排空;MTL屬于興奮性的胃腸激素,對腸胃蠕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GAS是一種重要的胃腸激素,可有效促進胃體收縮,增加胃腸道運動,因此,提升SP、MTL、GAS水平對遏制疾病具有積極意義[7]。本文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各項不良癥狀積分、胃腸激素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應。分析原因在于,莫沙必利是一種選擇性5-羥色胺4受體激動藥,口服進入機體后,可有效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可有效刺激胃黏膜,分泌較多的MTL,可有效促進腸胃蠕動,加速胃排空,有利于疾病的恢復;同時,該藥物可提升組織黏膜的供氧量,抑制胃壁產(chǎn)生糖胺,達到抑制惡心、嘔吐的作用[8-9]。胃蘇顆粒屬于一種中成藥劑,主要由紫蘇梗、香附、陳皮、香櫞、佛手、枳殼、檳榔、雞內(nèi)金等中藥組成,其中紫蘇梗具有梳理腸道、散寒養(yǎng)胃之效;香附具有活血、散瘀、止痛之效;陳皮具有排出腸管內(nèi)積氣之效;香櫞具有清理腸道、抵制潰瘍之效;佛手和胃止痛、疏肝理氣之效;枳殼具有理氣寬胸、行氣消積之效;檳榔具有殺蟲消積、降氣之效;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散寒養(yǎng)胃之效;且現(xiàn)代藥理表明,胃蘇顆粒幫助患者增強腸胃功能,提高人體的消化能力,從而加快人體代謝,使人的抵抗能力也得到提高,從而可改善患者各項臨床體征[10-12]。由此可見,兩藥合用可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值得臨床廣泛推廣與應用。
綜上所述,胃蘇顆粒聯(lián)合莫沙必利應用于FD疾病治療總效果顯著,可有效促進患者各項臨床體征轉(zhuǎn)歸,促進胃腸激素水平恢復,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