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玉魯 廣西河池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547000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指的是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發(fā)生缺血、缺氧,導致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及軟化的臨床綜合征[1]。多見于老年人群,具有發(fā)病率、病死率、致殘率高等特點,為我國嚴重的醫(yī)學、公共衛(wèi)生問題。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療為臨床公認的治療方法,但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療腦梗死后血管再通的患者中[2],部分患者因血管再閉塞導致病情持續(xù)惡化。在尿激酶溶栓治療過程中,27.3%的患者血管再通后可出現(xiàn)再閉塞。故臨床在腦梗死治療過程中聯(lián)合運用rt-PA與替羅非班,以減少血管再閉塞發(fā)生率,已顯示出良好的臨床效果。但尿激酶治療后立即運用替羅非班的安全性、有效率的報道尚不多見?;诖?,本文觀察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期腦梗死后橋接替羅非班的臨床效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以Excel表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腦梗死臨床診斷標準,并經CT/MRI證實;(2)發(fā)病時間在6h以內,且為初次腦梗死;(3)治療前存在明確的神經功能缺損體征,腦功能損害體征持續(xù)時間≥1h,且比較嚴重;(4)NIHSS評分≥4分,患者及其家屬同意接受溶栓治療;(5)意識清晰,可配合完成各項治療操作。排除標準:(1)頭顱CT檢查無法排除腦出血,且存在大面積腦梗死影像學改變;(2)治療前近1個月內服用過抗凝藥物,且國際標準化比值(INR)>1.5;(3)入院前48h內接受各種肝素治療,且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4)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短時間內可自行恢復;(5)CT提示存在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6)14d內接受過大型手術或嚴重創(chuàng)傷;(7)治療前收縮壓>18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張壓>100mmHg。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阿托伐他汀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7)20mg,1次/d。血壓≥180/105mmHg時,給予降壓藥物。有高血糖者,給予降糖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尿激酶(廣東天普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006)靜脈溶栓治療,100萬U,靜脈滴注,30min內滴完。24h后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沈陽奧吉娜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051)100mg,1次/d,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替羅非班(遠大醫(yī)藥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290)治療。尿激酶滴注完畢后,立即給予替羅非班0.4μg/(kg·min),靜脈注射30min。靜脈注射完畢后,以替羅非班0.1μg/(kg·min),持續(xù)泵入48h。靜脈泵入替羅非班結束前4h,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口服。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4d。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4d以NIHSS評分評價治療效果,分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無變化、惡化5個等級?;救翰埑潭葹?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以上;顯著進步:病殘程度1~3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不足17%;惡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以上??傆行?(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例數(shù)×100%。(2)比較兩組治療后肌力恢復情況。0級:肌肉處于完全癱瘓狀態(tài);1級:肌肉有輕微收縮;2級:肌肉可進行簡單的平面運動,無法抬高;3級:可完成動作,無抵抗力;4級:具有較小抵抗阻力;5級:肌力完全恢復正常。(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shù)(BI)評價,內容包括:進食、洗澡、穿衣、行走、如廁等10個方面,61~99分為輕度障礙,41~60分為中度障礙,40分及以下為重度障礙。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統(tǒng)計軟件為SPSS26.0,計量資料以(Mean±SD)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14d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0%,高于對照組的63.34%(χ2=4.565,P=0.033<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治療后肌力恢復情況比較 治療14d后,觀察組肌力4~5級比例高于對照組(χ2=5.079,P=0.024<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肌力恢復情況比較[n(%)]
2.3 兩組生活能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B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4d后,兩組BI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BI評分比較
目前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首選治療方案為靜脈溶栓治療,通過溶栓藥物使動脈內血栓溶解,促進栓塞血管再通,缺血的腦組織恢復原有功能。尿激酶為臨床最常用的溶栓藥物之一,可通過作用于內源性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催化裂解纖溶酶原成為纖溶酶而發(fā)揮溶栓作用。國內外的多項研究表明[3-4],尿激酶治療發(fā)病6h以內的急性腦梗死療效滿意,但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且大量使用可導致全身性溶栓及抗凝狀態(tài),引起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
替羅非班為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可與GPⅡb/Ⅲa受體發(fā)生可逆性結合,發(fā)揮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有報道表明,在腦梗死急性期單用替羅非班不增加顱內出血發(fā)生率,安全性良好,可減少病死率,但無法改善神經功能結局,療效并不理想。在替羅非班聯(lián)合尿激酶的動物實驗研究中,兩藥聯(lián)合應用治療兔急性腦梗死,血管再通率遠大于單純應用替羅非班與尿激酶。國外的研究也表明[5],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已單獨或聯(lián)合纖溶藥物靜脈注射治療急性腦缺血疾病,改善溶栓治療效果,防止血管再閉塞,減少溶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上述研究均提示替羅非班聯(lián)合尿激酶治療急性腦梗死具有抗血栓形成、防止血管再閉塞的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替羅非班與尿激酶聯(lián)合應用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單用尿激酶治療。分析可能的原因為:替羅非班與尿激酶聯(lián)用可增強溶栓效果,可選擇性舒張病變部位血管,促進病變部位神經再生、發(fā)育,減輕損傷部位對周圍神經的影響,改善腦供血。由于急性腦梗死可導致患者神經功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損傷,患者有癱瘓現(xiàn)象出現(xiàn),從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故本文比較了治療后患者肌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后肌力4~5級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也高于對照組。這可能與藥物聯(lián)合應用促進血管再通,增加機體血供,促進神經功能、肌力恢復有關。
綜上所述,尿激酶靜脈溶栓后橋接替羅非班治療急性期腦梗死,可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肌力及日常生活能力,適于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