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虹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強調,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tài)、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fā)展活力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中國學生核心發(fā)展素養(yǎng)把學生“自主發(fā)展”作為三大基本內涵之一,“自主發(fā)展”重在個體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fā)現(xiàn)自我價值,發(fā)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使其發(fā)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的人。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學生的自主發(fā)展空間不足,盡管進行數(shù)輪的課堂教學改革,但是學生被動學習的氛圍仍難以改變,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發(fā)揮。因此,我校設立專項研究課題組,把表達作為學生自主發(fā)展的突破口,提出了“培養(yǎng)有朝氣學生”的發(fā)展目標,通過搭建“表達”舞臺,讓學生敢表達、會表達、善于表達、勇于表達,成為自信的新一代。
表達是將思維所得的成果用語言、表情、行為等方式反映出來的一種行為。因此,表達是觀察、記憶、思維、創(chuàng)造和閱讀的綜合運用,是各種學習能力的尖端反映。抓住了表達,就抓住了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的牛鼻子,就抓住了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根本。
表達既然是一種能力,就需要培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學校通過開展以下活動,讓學生縱情表達。
一、晨讀早誦,讓學生敢表達
古人云:“松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清者,而讀書聲為之最?!睍暚槵樖切@的標志。可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節(jié)奏的加快,高效課堂的實施,校園里的讀書聲越來越少。學生缺少開口的機會,導致學生不愿意表現(xiàn)自己。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缺少自信,擔心出丑。針對這種現(xiàn)象,學校認為:首先應想方設法讓學生愿意表達自己,才能逐漸實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經(jīng)過課題組反復研究,學校推出“晨讀早誦”活動。學校規(guī)定:學生每天早晨到校,先大聲誦讀二十分鐘再上課。誦讀時,教師跟進指導,學校每天檢查,嚴格監(jiān)督管理。在晨讀早誦的過程中,學生不斷豐富閱讀形式,如齊讀、個人讀、小組讀、領讀、跟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增添了誦讀的趣味性。
晨讀早誦,口讀耳聽,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讓學生從羞澀、膽怯、自卑,不愿開口,到嘗試、敢開口,愿意表達自己,大大加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由于學校搭建了晨讀早誦的平臺,營造了“大聲朗讀是高尚的事情”的誦讀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興趣,讓開口朗讀成為一種習慣,學生變得愿意表現(xiàn)自己。
二、課前演講,讓學生會表達
課前演講從語文、政治學科開始實施,現(xiàn)已開展到外語、歷史、地理、生物等其他所有學科。學期初各科教師統(tǒng)籌安排學生的演講學科、順序、時間、內容,并將《班級演講安排表》張貼到教室,讓學生提前收集資料、撰寫演講稿、練習演講,做到“人人登講臺、個個能演講”。教師精心設計演講主題,使其既符合學科特點,又與課本內容相結合,講求實效,不流于形式。
課前演講是學生表達的舞臺,在演講時每個學生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給大家。所以在演講前,學生需要針對演講主題,反復思考,才能將知識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表達出來。同時,學生也要做好神態(tài)、手勢動作等各方面充分的準備,以期在課堂上大放異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探索、積累,對演講的反復練習,增強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語言的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我校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演講活動,如“小小朗讀者”“英語口語大賽”“學科知識演講大賽”“消防知識大講堂”等。在這些活動中,學校不僅邀請演講學生的家長到現(xiàn)場為學生加油鼓勁,還邀請了該主題領域的專家給予點評和指導。
通過課前演講,學生不僅提升了學習能力,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還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在活動中成就自我,增強了自信心。學生鏗鏘有力的演講并輔以大方得體的動作,讓他們神采奕奕,充滿了朝氣。
三、學生講題,讓學生善表達
學生具備了演講能力后,學校還鼓勵他們講題。學校為學生搭建了“數(shù)理化講題”的舞臺,讓學生在課堂講題和講題大賽中綻放風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隨時給學生提供登臺講題的機會,指導學生使用規(guī)范語言,突出重點有條理地表述問題,并書寫合理的板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先安排能勝任的學生上臺,樹立標桿,再通過個別培訓、談心鼓勵等方式,逐步鋪開,最終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講題活動中。
在講題之前,教師讓學生提前備講,避免學生因緊張或重點把握不準確而過度耗時。在講題時,教師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講授,然后再進行指導。經(jīng)過長期的培養(yǎng),學生以能“搶到”上講臺講題的機會為榮。在學生積極參與登臺講題的基礎上,學校還開展了講題大賽,采取班級賽、級部賽的形式進行。學校整理編訂數(shù)理化題庫,在班級賽的基礎上,隨機抽號讓學生參加級部大賽。每個班級抽取3名學生,1名當主持人,2名各講一題,小組合作,共同備課,分工參賽。另外推薦5名學生代表本班參與臺下聽課質疑、提問等環(huán)節(jié),其他同學在教室收看直播。對獲獎選手和聽課積極質疑、提問的學生頒發(fā)證書和獎品,以資鼓勵。
學生講題講的是解題思路、思維過程和解題后的反思,這有利于學生提高思維層次,實現(xiàn)從會做到會講,再到講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以能當“小老師”為榮,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增強了學習內驅力。初三學生肖蘊朱說:“每當回憶起講題大賽,我都有點小開心,因為這是屬于我的講題比賽。最后,希望講題大賽像一場永遠放不完的電影,一直演下去,我還想?yún)⒓?!講題大賽讓我收獲的不僅是榮譽,更重要的是增強了我的自信,自信就是力量!”
學校通過開展學生課堂講題、講題大賽等一系列活動,使課堂煥發(fā)了生機,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課堂的自主性、能動性。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已成為學生的自覺意識,學生在種種經(jīng)歷中不斷反思、不斷成長,增強了表達自身的勇氣,培養(yǎng)了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
四、班干部競選,讓學生勇表達
為鼓勵學生勇于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我校采用班干部競選制。學生通過“自愿報名、班級演講、現(xiàn)場答辯、師生投票”四個環(huán)節(jié)競選產(chǎn)生班干部。學校在《寧海中學競選班干部報名表》中設計了“競選原因、自身優(yōu)勢、成功打算、家長鼓勵”等內容,報名環(huán)節(jié)正式、莊重。為了競選,學生自制PPT課件、撰寫演講稿?,F(xiàn)場答辯更是考驗學生的應變能力,有的學生對答如流,有的學生的回答讓人耳目一新。聲情并茂的演講,充分展示了學生的自身優(yōu)勢。師生根據(jù)選手的表現(xiàn)進行投票,并現(xiàn)場公布競選結果,頒發(fā)聘書,合影留念。這一系列的競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一種強烈的儀式感,讓當選的學生充滿自豪感和使命感,讓落選的學生心服口服,并接受一次挫折教育。班干部選舉,讓學生更加勇于表達自己。
班干部競選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在班干部競選過程中,參加競選的同學必須把自己的才能先寫出來再演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也鍛煉了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校通過開展“晨讀早誦”“課前演講”“小老師講題”“班干部競選”等系列活動,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臺,營造了有朝氣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針對“培養(yǎng)有朝氣學生”這一理念采取的一系列舉措,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意在培養(yǎng)朝氣蓬勃的一代新人,這些活動取得了非常驕人的成績。學生常琳榮獲煙臺市“學憲法、講憲法、用憲法”演講第一名、省二等獎。張瀚予獲得煙臺市“講煙臺故事,建文明城市”比賽第一名。牟實在“山東省青少年國學與綜合素質大賽”中獲得第一名。張瀚予和牟實雙雙獲得“山東省新時代好少年”稱號。同時,學校的聲譽也不斷提高,獲得“山東省文明校園”“煙臺市教育教學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學校開展的“小老師大講堂”系列活動贏得了學生的喜歡、家長的支持和各界媒體的廣泛報道。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寧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