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國
摘? 要:德育教育是當前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職高學校是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的關鍵途徑。學生的積極性就得不到提高,會逐漸喪失學習的動力,班主任的管理難度就會增加。德育教育的實施關系到未來學生的素質與能力發(fā)展。因此在當前階段,職高班主任一定要重視德育教育,給予學生更多地鼓勵與關懷,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教育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職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優(yōu)化措施
班主任一直是學生的一個榜樣,如果班主任各方面做得都很好 那可以給學生起一個模范的作用,尤其是在德育工作方面,班主任更應該以身作則。在職高學校中,有很多學生還沒有完全的形成正確的三觀,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也比較弱,所以需要班主任進行正確的溝通和引導。但在現(xiàn)代的職高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提升方面,班主任還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關注學生身心發(fā)展
在職高教學中,班主任首先要清楚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職高教育的教學目標與普通全日制不同,它注重技術為本、實踐為準的教學理念,招錄渴望從事技術發(fā)展的人,不斷為社會各行各業(yè)輸送人才,從而提升整體勞動人民的道德素養(yǎng)與技能水平。職高學校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學生對于很多事物尚未形成清楚明確的認知,在此時需要班主任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為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班主任作為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建設者,相較于任課教師而言班主任和學生相處的時間最長,班主任需要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將德育教育融入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班主任需要采取激勵措施,觸動學生的心靈,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德育活動的積極性,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德育知識的學習和探索,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班主任可以定期地開展班會,在班會上表揚一些進步突出的學生,請他們介紹成長的經(jīng)驗,得到的教訓,激勵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作為班主任這素質結構中的基礎,德育教育中所體現(xiàn)地教師學識以及個性品質非常重要。職高班主任需要了解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以穩(wěn)定的情緒、強烈的求知欲和廣泛的興趣為著眼點。始終堅持民主的態(tài)度以及良好的個性,豐富德育教育的內容。鼓勵學生主動的模仿教師,將班主任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另外,班主任的責任感、敬業(yè)態(tài)度以及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非常的深遠,教師也需要注重到自我規(guī)范。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德育工作開展環(huán)境
職高學生很想要一個能夠展現(xiàn)自己的舞臺,雖然在這個年齡段有很多缺點,但是也有著很明顯的缺點,例如職高學生活潑開朗、團結意識較強、交際能力強等等,班主任在德育工作開展中要減少理論的講解,盡量給學生們創(chuàng)建一些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集體榮譽感,當學生做出展現(xiàn)自我或者積極向上的舉動或者事情時,班主任要多用:“你真棒!”“你們是我見過最團結向上的學生”、“我們職高學校的學生就是不一樣”“大家最近進步真大,老師感覺好欣慰”等語言激勵、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們找到從未拾起的自信心和滿足感,激發(fā)學生們的生活熱情和學習熱情,在日后的生活中,愿意更熱情、主動地去參與學習和實踐活動,學生們的生活熱情和團結精神還會得到激發(fā),逐漸他們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和集體合作的意義,與教師形成亦師亦友的和諧關系,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
三、多方面討論促進學生情感內化
討論是促進自我認知的一種教育方式。教育者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與他人的行為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晰的明確自己或團體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xiàn),通過自我的評價,學生可以自覺發(fā)現(xiàn)自我的不足、產(chǎn)生改進不足的心理。思考自己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xiàn)是一種認識自我的有效方式,并且自我的覺醒比他人的鞭策更具影響力。如果是小組合作活動,活動時組內的相互討論有助于小組調整的活動狀態(tài),幫助組內成員合作更加融洽。結束后通過組員相互的討論,應該先做一個小小的活動總結,再聯(lián)系活動內容、小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中,學生不自覺地受到他人的影響,加深并產(chǎn)生新的情感體驗。教師身份是具有威望的,教師的肯定對學生有迫切的吸引力,反之教師的不認可可能會將一位學生打落低谷。教師要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改進不足、正面強化學生的良好行為、促進學生的良好情感內化。
四、加強“德”“育”的結合
只有真正的腳踏實地才可以更好地知道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只有在實踐中才可以看到效果。班主任提高德育教育的工作能力同樣是如此,班主任只有把方法融入實踐中,才可以真正的提高德育工作能力。職高教育的班主任工作前提是明確教育理念、界定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評價標準,很多職高院校的班主任認為只要是學生不鬧事、不打架這就算是完成了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內容,顯然這樣的理念是不正確的。德育教育中要求班主任能夠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做好學生行為習慣的引導者,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綜合素養(yǎng)。那么,要做到“德育并重”,就需要先和學生站在同一高度,本著尊重學生的原則開展工作,同時還需要切實關愛學生,是從學生的利益點和感受點出發(fā)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本階段的學生正直青春期,極看重自己的尊嚴,班主任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這一點并利用學生重視尊嚴的心理適時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質。
五、結語
綜上所述,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前提,就是為學生們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校園生活環(huán)境和班級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和諧、溫馨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由于職高學生年齡較小,無論是認知能力還是生活閱歷都是十分不足的,自我約束能力也比較差,在課堂中的注意力不夠集中。
參考文獻:
[1]沈晟.職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優(yōu)化策略探究[J].才智,2018(16):17.
[2]張明雙.職高班主任應如何優(yōu)化德育工作探討[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8(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