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英
摘要:從多年的英語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一進入初中,由于課程增多,作業(yè)量加大,對英語單詞和句型等需要記憶的內(nèi)容所花費的時間相對減少,新授課內(nèi)容不能及時消化掌握,平時的英語口語交流練習又不是很多,致使初中階段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總是難以提升?;诖?,以下對淺析以生為本視角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以生為本;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9-350
引言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影響下,教師容易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不重視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也較為被動,很容易降低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教師需要在當前素質教育理念下,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幫助學生進行英語拓展,強化知識運用。
一、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所接觸的教育資源是十分匱乏的,所實施的教學策略也是令學生感到乏味,而英語作為一門外國語言,如此教學會使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課堂教學質量遲遲得不到改善。因此,在教學改革大力發(fā)展、教育資源不斷豐富的時代背景下,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不妨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價值,以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闹笇?,使學生可以對所學內(nèi)容有深刻的印象,達到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shake?”這部分內(nèi)容時,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使學生在形象畫面下去理解不同民族的飲食文化和風俗習慣,如此則會令學生保持全神貫注的學習狀態(tài)。然后,引導學生學習本單元的重點單詞及詞組,特別幫助學生區(qū)分可數(shù)名詞與不可數(shù)名詞,助力學生弄清楚如何將可數(shù)名詞變?yōu)閺蛿?shù)。之后,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制作香蕉奶昔的視頻,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本單元的語言目標。最后,再次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幫助學生整理了學習內(nèi)容,令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系統(tǒng)的認識與理解,并對學生進行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教育,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了學習心得。
二、重視教學評價,優(yōu)化教學方式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相關的教學評價模式也發(fā)生了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過于重視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只要學生的書面成績達到標準,就認定這位學生的英語學習達到了較高水平。這種錯誤的教學觀念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下顯得過于落后,教師也應當將教學評價放在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上。比如,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技巧和學習習慣,在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收獲的學習效果也存在著差異。有的學生由于英語基礎較好,自主學習的過程就比較順利,有的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對單詞的認識都不全面,也就導致整個自主預習效果較差。這時候教師就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來采用不同的教學評價方法,完善教學評價模式。例如,在學習“Do you like bananas?”時,有的學生在自主預習的過程當中,既掌握了單詞的用法,也掌握了句型的用法,有的學生則在自主預習的過程當中,僅僅對單詞有了基本了解。這時候教師就需要根據(jù)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來進行分層教學,對每一位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進行理性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優(yōu)化自主學習方式。
三、拓展課堂學習內(nèi)容,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以教授單詞、講解課本中的文章為主,這種教學設計雖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詞匯和語法的掌握,但有礙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運用。老師可以在原有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適當增添一些內(nèi)容以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比如,在講解單詞時,可以適當運用一些電影臺詞或優(yōu)美范文,以此加深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在講解課文時,可以播放一段與教學內(nèi)容相似或相關的視頻,增強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
四、講練得當,學以致用
聽力、閱讀、口語、寫作一直以來都是語言學習所需要攻克的四大難關,初中階段的英語教材在生詞數(shù)量、詞匯難度、語法知識點的數(shù)量等方面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初中英語教學的模式也在隨著教材的編排和改換來進行適時調整。不論是劃分課型還是分層教學,其目的都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高效課堂的構建不是教師一人的任務,而是全體學生的有效參與。不論是哪種類型的英語課,都需要教師講解和學生操練的有效結合,也就是說,初中英語教學不僅要劃分教學內(nèi)容,還要留給教師和學生以不同的空間。
五、掌握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尋找英語學習方法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很多英語教師習慣使用提問法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能夠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少之又少,教師教得非常吃力——既不明白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又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兒沒有交待清楚,學生也學得一塌糊涂,教學成績始終徘徊不前。因此,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這樣,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才能積極,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升。例如,對于單詞教學,老師在講解分析后,讓同桌在課余時間互考以強化記憶;對于重點題目的分析,可以采用小組討論法,給每位學生明確探究任務,讓他們學有余力;對于理解能力的提升,可以設置不同題目,讓每一名學生能夠完成任務,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
結束語
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若要踐行生本教育理念,必須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與足夠的尊重,基于教學內(nèi)容不斷創(chuàng)新出類似于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聯(lián)系實際生活、展開問題教學、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能夠始終保持強烈的學習熱情,從而以有效的引導語言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益的理想化。
參考文獻
[1]肖玉聰.論如何以生為本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J].中學生英語,2021(16):120.
[2]陳小燕.以生為本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研究[J].智力,2021(07):157-158.
[3]王云婷.以生為本,開啟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讀寫算,2020(31):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