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近年來,隨著普職比的差距縮小,中職招生規(guī)模逐漸擴大,一些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斷增多。這些中職生,成績普遍偏差,面對學習、生活中的挫折,缺乏自信,容易產(chǎn)生消極甚至偏激的心理。很多問題背后都有原生家庭的原因。如果學校開展積極探索學生原生家庭教育現(xiàn)狀,對癥下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動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化被動為主動,其教育的效果和作用巨大。
關鍵詞:中職生;原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職生原生家庭現(xiàn)狀分析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家長們都為生活奔波著,甚至,有來自農(nóng)村的家長流動到城鎮(zhèn)打工,小孩也隨著來到本地職校就讀。中職學校來自農(nóng)村家庭的學生比重就更大了,家庭教育缺失或不足的現(xiàn)象便越發(fā)顯著。
(一)離異或再婚家庭相對較多
近年來,我國離婚率不斷攀升,中職生家庭中離異和再婚的情況也比較多。一方面,離異或再婚家庭的家長相對于原生完整家庭的家長生活壓力更大,對孩子關心、關注程度可能不足,孩子出現(xiàn)問題不能及時應對;另一方面,有些家長因未能給孩子完整家庭而感到愧疚,對孩子百依百順,包庇袒護,讓孩子缺少正確的家庭教育,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二)家長文化水平相對不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觀念、態(tài)度等都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中職生家長自身的文化水平較低,觀念落后,缺乏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常常處置不當,甚至還有少數(shù)家長存在包庇和隱瞞的情況。一些家長只重視兒女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最重要的言傳身教,他們自身就有不文明行為習慣,甚至有喝酒賭博等惡習,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就會進行效仿。
(三)隔代養(yǎng)育方式存在缺陷
相關的調(diào)研顯示,我國有近七成的家庭都存在隔代養(yǎng)育的現(xiàn)象。不少中職生的家長迫于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孩子,將孩子交由祖輩教育。這種隔代養(yǎng)育的方式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如容易出現(xiàn)溺愛和對教育輕視的情況,祖輩對孩子的管教往往力不從心,存在年齡代溝,容易導致孩子性格、心理、品性和行為出現(xiàn)偏差。
(四)溝通方式不當,親子關系緊張
中職生的年齡介于16-19歲之間,這個時期是個人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被心理學家稱為“心理斷乳期”或“危機時期”。青春期是第二反抗期,主要是體現(xiàn)在心理上的反抗。此時的他們追求自我的獨立,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然而,大部分父母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常常會以家長自居,用“說教”的溝通方式與學生進行談話,完全忽略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甚至,有的家長還會用“我這么努力工作,你怎么還不爭氣”類似的暴力語言來責罵孩子。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進而也會導致親子關系越發(fā)緊張。
二、對于中職生原生家庭問題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打造健康積極校園文化,培養(yǎng)學生陽光心態(tài)
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能夠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活躍班級氣氛,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學校每年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全體教工和學生參與,使心理健康教育猶如一位沉默而有風范的老師,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學校要注重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弘揚正能量。通過張貼古今教育家、科學家的畫像和他們的勵志名言,觸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tài);亦可建設積極向上的校園社團,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展示學生才藝,讓學生個性得到發(fā)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自信心的良好效果。
(二)建設好心理咨詢室,進一步充分發(fā)揮其功能。
心理咨詢室是面向全校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固定場所,可以為師生提供個別心理咨詢服務。面對中職生的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各種心理問題,我們應進一步發(fā)揮心理咨詢師室的作用。
如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小團體心理訓練等;通過個別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指導學生自助,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zhì)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建立全體學生的心理檔案。
(三)普及家庭教育知識,開展家校合作
由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問題歸根結(jié)底還是要從原生家庭尋求解決辦法。因此,開展家校合作,積極同學生家長開展有效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班主任,要時刻關注學生成長的點滴,及時向家長反饋,正面引導家長,讓家長信任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抱有信心,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家長看到孩子成長成才的希望。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將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以照片或短視頻的方式向家長展示出來,讓他們見證學生的成長。同時,對于取得進步的學生,要及時電訪或在家長群中公開表揚,增強家長的榮譽感。
為了讓家長對家庭教育有更清晰的認識,要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多樣化的家長學習活動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比如舉辦“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家庭教育案例分享、正面管教德育論壇”等家庭教育知識培訓活動。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他們學習先進的家教理念和科學的家教方法,自覺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jié)合?!奔彝ソ逃?qū)W校教育任何一方缺失,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是好的教育。關注中職生的原生家庭教育,對癥下藥開展教育輔導,才能讓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樸英.基于學校文化建設的家校合作實踐策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4).
[2]梁錦芳.中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面臨的困境及建議[J].學周刊,2019(29):103.
[3]周玉蓮.中職學生親子溝通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