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紹娟
【摘要】目的:研究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到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中的護理作用與效果。方法:摘選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期間我院接收的106例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參考隨機性分組法,均分對照組(n=53)、觀察組(n=53),對照組行常規(guī)性護理,而觀察組行臨床護理路徑,對其最終結果觀察并比較。結果:觀察組住院時間、住院花費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更低(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更低(P<0.05);觀察組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更低(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到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中,能夠得到更為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ICU;護理;重癥顱腦損傷;效果;臨床護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5-0095-02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ICU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JI Shao-juan (ICU of Kunshan zongrenqing Memorial Hospital, Suzhou Jiangsu 215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Methods: 106 cases of ICU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from March 2018 to August 2020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3) and observation group (n=53).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The final resul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cos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the scores of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applied to ICU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an get more satisfactory results.
[Key words] ICU; nursing;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effect; clinical nursing path
在臨床中,對于重癥顱腦損傷而言,其大多都是因為各類暴力作用至頭顱所引發(fā)的一種損傷,其是臨床中十分普遍的高危疾?。挥捎谶@類患者較易出現(xiàn)死亡,所以,就算患者進入至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中,也極有可能使得病情有所加重,如果在這時沒有對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會引發(fā)許多并發(fā)癥,并出現(xiàn)十分嚴重的后果[1]。所以,臨床中更具針對性的救治、干預均是減少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各類并發(fā)癥的核心[2]。以往臨床中對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大多應用常規(guī)性護理,但是,其最終的效果不夠理想[3]。而在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到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后,可以促進患者的病情最大限度地得到改善,以保障其預后[4]。本研究特選取本院106例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分別采取兩種不同的護理方案,探究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花費、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的應用價值。
1 一般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摘選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期間我院接收的106例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參考隨機性分組法,均分對照組(n=53)、觀察組(n=53),對照組行常規(guī)性護理,而觀察組行臨床護理路徑。在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34:19;年齡53~74歲,均值在(63.81±10.99)歲;腦挫裂傷、硬膜下血腫、硬膜外血腫、腦干損傷患者依次是24例、13例、9例、7例。在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35: 18;年齡54~73歲,均值在(63.33±10.11)歲;腦挫裂傷、硬膜下血腫、硬膜外血腫、腦干損傷患者依次是19例、13例、11例、10例。兩組患者資料數(shù)據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以比較。
1.2方式 對照組給患者開展常規(guī)性護理,對病房環(huán)境加以管理,保障病房中的溫度、濕度都處在最為適宜的狀態(tài)下,且定時進行消毒;掌握患者的各項情況,并隨時報告給醫(yī)生;在患者出現(xiàn)藥物有關的不良反應后,立即進行處理。
觀察組施予臨床護理路徑,具體護理方法如下:參照患者自身的情況,制訂出臨床護理路徑表格。在進行制訂期間,需要與有關的科室間進行交流、溝通,以保障最終的臨床護理路徑表格能夠符合于患者的各項需求。①在進入至ICU的第1d:先借助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對患者實施評估,若評分超出了8分,需要對患者施予降低顱壓、吸氧等;若評分處在9~12分的范圍中,需要對患者開展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測,以明確其皮下層是否出現(xiàn)了淤血或是較小的出血點,并進行相應的處理。②在進入至ICU第2d~第3d:對患者的心率、呼吸、脈搏等各項情況隨時實施檢測,并對其體溫進行檢測,若體溫處在36.2℃~37.9℃的范圍中,即為正常;若體溫太高或是太低,需要對患者施予冬眠合劑以實施輔助性治療,并借助冰帽保護好其大腦。 ③在進入至ICU第4d~第5d:對患者的眼部、口腔等實施護理,每天借助生理鹽水及1%-3%的雙氧水對長時間昏迷或是鼻飼的患者實施口腔護理,以減少口腔感染發(fā)生的機率;同時,保障患者的口腔更為濕潤、清潔。對無法閉合上眼瞼的患者而言,需要對其角膜應用凡士林紗布或是涂擦紅霉素眼膏。④在進入至ICU第6d~第7d:需要定期輔助患者進行翻身,并給其進行拍背以輔助排痰,進而避免引發(fā)壓力性損傷、肺部感染等。⑤在進入至ICU超出8d:需要對患者施予腸內營養(yǎng)支持,參照其病情,盡早對其留置胃管。選取500~1000mL的短肽型腸內營養(yǎng)液,更為均勻且持續(xù)性地給患者進行泵入。
1.3觀察指標 ①住院時間、住院花費:護理后,評估并記錄下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花費;②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護理后,評估并記錄下2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而其中,并發(fā)癥主要包括了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壓力性損傷;③SAS評分、SDS評分:護理前、后,評估并記錄下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重度:分數(shù)超出70分;中度:分數(shù)在60~70分;輕度:分數(shù)在50~59分;正常:分數(shù)低于50分[5]。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SDS評分比較護理前,對于SAS評分、SDS評分,觀察組依次是(38.67±3.99)分、(36.48±4.20)分,與對照組依次是(37.90±2.00)分、(35.39±3.59)分相比,沒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依次是(27.99±1.48)分、(26.35±1.33)分,與對照組SAS評分、SDS評分依次是(33.32±1.19)分、(32.08±1.81)分相比明顯更低(P<0.05)。
2.2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比較 護理后,對于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觀察組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壓力性損傷患者依次是1例、1例、1例,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5.66%,與對照組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壓力性損傷患者依次是2例、4例、5例,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20.75%相比明顯更低(P<0.05)。
2.3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花費 比較 護理后,對于住院時間、住院花費,觀察組依次是(4.98±0.54) d、(4.48±0.77)萬元,與對照組依次是(8.03±0.46)d、(6.90±0.14)萬元相比明顯更低(P<0.05)。
3 討論
對于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而言,其是由于患者受到各類外力作用或是被疾病所影響,引發(fā)了顱腦損傷,其病情十分嚴重,需要轉入至ICU中以進行各項治療;這類患者治療所需的花費較高、創(chuàng)傷十分嚴重,在進行治療的這一整個過程中,較難全方位地掌握其各項指標所發(fā)生的改變[6]。若在進行護理期間,并未對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施予更具針對性的護理,輕的會使得護理無效;十分嚴重的會使得患者出現(xiàn)有關的并發(fā)癥或是死亡[7]。以往臨床中所應用的常規(guī)性護理最終的效果不夠理想,其無法給患者給予康復方面的幫助,所以,會使得患者的住院總時間有所延長,且其對于護理的總體滿意率也不夠理想[8]。
現(xiàn)階段,在各項新興的醫(yī)療技術得到十分迅猛地發(fā)展后,許多護理方法也應時而生,而其中,臨床護理路徑就是一種[9]。臨床護理路徑參照現(xiàn)代化醫(yī)療與服務理念,把滿足于患者的各項需求當作核心,具有十分良好的應用效果[10]。而其中,臨床護理路徑可以參照患者各項表現(xiàn)與癥狀所發(fā)生的改變以制訂出更具針對性、個體化的護理方案,從而更為精確地控制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護理,增強護理最終的效果與質量[11]。同時,在實施護理的這一整個過程中,臨床護理路徑需要護理人員對部分十分細節(jié)的數(shù)據進行記錄,進而給調整護理方案給予更多的參照[12]。在本次研究中,對患者施予臨床護理路徑,這一護理能夠由患者住院直至出院對患者施予全程化護理,比如,借助GCS量表對患者實施評估、隨時對患者的體溫進行檢測、給患者實施眼部與口腔等方面的護理、對患者施予腸內營養(yǎng)支持、定時輔助患者進行翻身,進而保障護理更為全方位且高效,最終,讓患者獲得更多的舒適度、安全感。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住院時間、住院花費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更低(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更低(P<0.05);觀察組SDS評分、SA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更低(P<0.05);由此證實了,臨床護理路徑對于SAS評分、SDS評分、住院時間、住院花費、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均具有十分理想的改善效果、價值。
綜上,在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予以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明顯改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花費,降低其SAS評分、SDS評分,并減少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黃笑英, 郭潔欣, 朱小冬, 等. 改進急救護理干預措施對重型顱腦損傷伴腦疝患者并發(fā)癥和臨床預后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 2019, 26(2): 223-226.
[2] 牟靜, 李玲, 熊光, 等. 球囊擴張訓練式護理對顱腦損傷術后吞咽困難病人環(huán)咽肌痙攣的康復作用[J]. 安徽醫(yī)藥, 2019, 23(9): 1868-1871.
[3] 李麗華, 唐瑜, 杜春秀, 等. 早期機械通氣聯(lián)合NICU??谱o理對重型顱腦損傷并發(f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影響[J]. 西部醫(yī)學, 2019, 31(10): 1621-1625.
[4] 李細榮, 胡愛龍, 柳平霞. 精細化護理改善額顳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大骨瓣開顱術后康復質量的研究[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7, 21(8): 71-75.
[5] 李曉莉, 艾艷.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的神經、肢體運動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 2017, 14(4): 200-202.
[6] 陳美芳, 吳月峰, 黃春華. 危機管理模式結合傳統(tǒng)外傷急救護理對急診顱腦外傷患者的應用效果[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9, 17(4): 693-695.
[7] 楊小麗, 姜麗娟, 顧玉慧, 等. 基于初級創(chuàng)傷救治原則的院前急救護理應用于急性顱腦損傷患者對急救效率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9, 28(3): 324-326, 330.
[8] 楊麗娜, 陳燁, 李麗麗, 等. 手術室護理與病房護理相銜接的護理模式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20, 17(16): 186-189.
[9] 李嬌龍, 趙曉輝, 朱玲玲. 中醫(yī)平衡理論配合呼喚式護理干預對重癥顱腦外傷致昏迷患者意識復蘇的影響[J]. 中醫(yī)藥導報, 2017, 23(11): 115-116, 119.
[10] 仲愛玲, 張強, 王海波, 等. 體位護理聯(lián)合床頭抬高角度干預對重癥顱腦損傷病人顱內壓及腦灌注壓的影響[J]. 護理研究, 2018, 32(17): 2817-2819.
[11] 盧佩蕾, 陳曉荷. 應急預案急救護理在預防重癥監(jiān)護室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并發(fā)顱內感染的應用研究[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9, 19(17): 3028-3030.
[12] 陳安麗, 劉萍.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病人神經功能、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18, 43(9): 1232-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