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
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對初中生物教師來說,更是一個挑戰(zhàn):生物學科是貼近生活的學科,很多知識都能讓人們懂得了解自身結構、如何適當健身和對世界有更深入的認識——尤其是微生物世界的認識,但這次疫情,暴露了大眾對生物學知識的缺乏,對防疫手段、接種疫苗的不重視,如何讓學生群體感受到初中生物知識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生物的重要性,從而升華到對疫情工作者的尊重、對微生物世界的敬畏是擺在初中生物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命題。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對疫情后初中生物教學的情感教育的思考。
一、初中生物教學情感價值觀教育現(xiàn)狀
初中生物的情感教育,一直以來表現(xiàn)出“雞肋”的感覺,盡管國家提出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提到生物教育中要注重理性思考、對社會責任的思考的情感教育,但在實際教學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很多問題。首先是缺乏評價,知識技能可以在考試下檢測到教育效果,而情感教育難以量化,難以檢測到教育的效果,這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其次是教育任務重,教學壓力大,教學課時緊張,在課上生物教師們更傾向多講幾道題、多練幾道題,對情感教育是較為忽視的。
二、生物教學中情感價值觀的重要性和實施方法
1.知識與實踐結合,加強情感教育
在教學中,尤其是在初中生物學中,帶有人體免疫和微生物部分知識,教師就可以落實實驗,讓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一方面使生物學教學更有趣、生動形象,另一方面使同學們更好理解防疫措施的意義。
以學到人體免疫這一節(jié)時為例,如何讓同學們更清晰認識到細菌、病毒的繁殖速度很快呢?可以結合擴展實驗來完成,如教師可以準備兩個帶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分別讓學生用沒有進行洗手和消毒的手掌和進行過洗手和消毒的手掌按到培養(yǎng)基上進行接種,蓋上培養(yǎng)皿蓋后,每天觀察菌群的成長情況。這樣的實驗可以清晰明了的將洗手、消毒的理念深深植入到每個同學的腦海中,讓同學們體會到細菌、病毒的危險性——一時不慎,病原體就有可能大量繁殖。通過引導,讓學生體會到醫(yī)護人員的偉大,將情感教育融入課堂。
2.課堂與課后結合,升華情感教育
對初中生物教師來說,課上的時間確實比較緊張,我們也可以將課后活動時間利用起來,對于生物學來說,疫情是一次體現(xiàn)生物教學理論與生活聯(lián)系的好時機,疫情作為社會熱點問題,所有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學生也比較關心,教師可以設計課后的活動來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完成對情感價值觀教育的升華。
本人認為,生物教師可以開展“辟謠”之類的課后活動,在疫情期間,民眾在恐慌下,很多錯誤防控辦法通過公眾號、視頻平臺甚至所謂土方法防治等方式廣泛傳播,我們可以讓學生在關注疫情新聞、文章時,把自己看到的覺得不確定、不可靠的防控辦法,如“噴消毒水就可以防治新冠病毒”“口罩對新冠病毒防御沒有作用”“可以通過人群的群體免疫效應來抵抗新冠”“吃鹽抗疫”等等言論記錄下來,與同學一起討論、查閱資料、詢問老師后得出真與偽。這樣的學習活動,學生是非常歡迎的,同時,這樣的活動,可以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提升學生對生物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信心,讓更多的學生喜歡學生物、親近學生物、愛上學生物。
3.國家和學校結合,融入國家情感教育
在這次疫情中,我國衛(wèi)生防疫部門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才將疫情控制下來,但學生群體在遇到抗疫安排時,時常會看到有發(fā)生口罩不認真戴、消毒不認真、對抗疫安排執(zhí)行不夠認真的情況,甚至由于逆反心理的存在,有些學生有“嫌麻煩”的心理。
初中生物的教學可以引入關于國家的情感教育,以講到“傳染病”這一節(jié)時為例,可以安排學生觀看國外疫情的現(xiàn)狀視頻、報道,通過中國的全民抗疫、全力抗疫和部分外國自由抗疫、無序抗疫的結果,進行對比,融入國家自豪感、民族自豪感。
責任編輯? ?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