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東
[摘要]? 生命教育理念的培養(yǎng)已經得到各學科教師的重視,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每個生物老師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加之生物課教學的目標就是向學生傳遞生命信息,了解生命的源頭與人類的繁衍發(fā)展歷程,最終形成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價值觀,讓學生的人格獲得全面發(fā)展?;谶@樣的教學理念,審視了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方面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 生命教育;初中生物;課程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37-0046-02
近年來,用生命教育來提升學生終身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悄然興起,有效地提升了中學生的生命意識,降低了因學業(yè)或家庭等原因隨意選擇輕生行為的發(fā)生。生物教學在生命教育理念的培養(yǎng)中更是游刃有余,因其學科原本的教學目的就是向學生傳遞生命的信息,了解生命的源頭與人類的繁衍發(fā)展歷程,形成敬畏生命和熱愛生命的價值觀,讓人格獲得全面發(fā)展?;谶@樣的教學理念,筆者審視了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方面的不足之處,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
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意義
“生命”在生物學中的解釋為:“以高分子的核酸、蛋白體和一些其他物質為基礎構成的生物體的特有現象,能夠繁殖后代,并且遵循遺傳規(guī)律進行生長、發(fā)育和運動,具有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而廣義上對“生命”的理解,則應當提高一個層次,界定為具有智慧與思維能力的生物體。生命教育所要傳達的珍視生命、熱愛生命的范圍,重點在于對自己和對全人類以及動植物、整個生態(tài)圈生命共同體的保護意識。社會中關于青少年自殺或者虐殺小動物的負面新聞,雖然是個別的案例,但是其中反映出的對生命的無知與漠視,卻令所有教育工作者警醒,我們有責任在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也在積極嘗試各種教學活動來加強生命觀的教育。作為初中生物課的老師,所能做的生命教育是以課本的“生命”主線為學習與研究的根本,再貼合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從實際生活出發(fā)更新與充實教材內容,滿足學生對生命形態(tài)以及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知。
在初中生物課程中滲透生命教育,不僅對學生終身個性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而且對成長中不能缺少的生命教育,生物課程的教學以其顯性教育的優(yōu)勢,處處體現著“生命”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形成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熱愛生命的遞進式生命意識,對學生生理與心理的發(fā)展都有著積極的教育意義。
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來看,生物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能更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學習的機會。學生對自身生命體與整個生態(tài)系統中動植物生命體的全面認識,都是貼近生活的學習內容,生物教材中的知識點就有了實踐的依托。這種在探索中學習的方式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加深了學生對生命教育意義的認同感。另外,以該學科生命教育的滲透式教學,可以啟發(fā)學生對生命的概念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觀察周邊事物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初中生物教學的效率。
二、當前初中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的不足之處
初中生物教學中對生命教育的不足之處,主要存在于教師對教材的深度解讀以及向學生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缺少了由生物學基本知識向情感教學目標的延伸。主要表現在:
(一)生物課中對生命教育的體現較為欠缺
生命教育是教學實施認知與技能目標之后,達到情感目標效果的最終環(huán)節(jié)。生物教材中的學科知識點,是對生命體各項特征的描述,教師作為潛移默化完成生命教育滲透的任務實施者,所做的工作是將課本的基本生物知識完整傳授給學生,在達到這個認知目標后,讓學生達到聯系生活實際靈活進行生物學習的技能目標,最后,由對生物的理解產生對生命的敬畏,再上升到熱愛生命的高度,就達到了情感教育目標的效果。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體現生命教育理念,是每個生物老師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傳統教學方式以老師的講授為主體,對教材的知識點傳授頗為重視,而忽略了以生命教育的貫穿為目標的講授方向。有部分生物老師在各科滲透生命教育的大環(huán)境之下,有自發(fā)的教育意識,但尚缺少如何在教學內容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細節(jié)安排。
(二)生物課中對生命教育理念的滲透模式單一
當前大部分初中生物課老師以講解教材內容為主,也會安排相應的思維拓展環(huán)節(jié),但總體來看,缺少了現代優(yōu)質課堂教學的三個目標:認知、情感與技能。生物課堂教學的目標,認識生命體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以此知識點得以延伸,讓學生對生命觀有深刻系統的理解,所以說教學實施過程的單一模式,無法將生命教育理念以多種形式進行滲透。體現在課堂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就缺少了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還有翻轉課堂的靈活運用,只能以陳述型講授為主,讓學生達到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沒法進行生命教育理念的進一步滲透。
(三)生物課中對生命教育的內容不完善
單從教材章節(jié)的安排來看,僅僅體現了“生命”的生物學解釋,缺少了從“生命教育”層次切入的生命神圣感與社會責任感,缺少了對生命認識+珍惜+體驗+感悟的教學遞進過程。首先,在“認識生命”環(huán)節(jié),除了課本上的各類動植物生命體生存條件的學習內容較為完整,還缺少聯系青少年發(fā)育階段的青春期生理與心理知識板塊;“珍惜生命”在教材中有對健康教育的涉及,但是缺少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學內容,而這部分內容恰恰也是生命教育的重點,是和中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且直接影響青少年成長的教學內容。“體驗生命”的教學內容主要表現在真正理解生命意義的情況下,從生活的點滴做起,熱愛生活且熱愛周邊一切生命體。生物教學的學科局限性就在于對生命體基本生存形態(tài)的解讀,而缺失情感教學的目標,這也是初中生物老師在教學中可以補充的地方。最后“感悟生命”這部分內容教材中沒有涉及,原因是基礎生物知識點是認知層面的教學目標,而以此衍生出的情感教學目標是從對生命體的認知升華到生命的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死亡教育,這些教材中沒有設置的內容,也是在生物課中對生命教育內容貫穿的缺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