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琳玲
摘要:當今社會智能手機得到基本普及,信息、通訊等效率都有了極大提高,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弊端,有些視障生對手機迷戀甚至成癮,給盲校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自身發(fā)展帶來了負面影響。視障生對手機迷戀有與普通中學生存在的普遍因素,也有著自身的特殊因素,本文對此進行分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干預對策。
關鍵詞:視障中學生;迷戀手機;心理因素;對策
視障生,俗稱盲生,通常來說分為全盲和低視力。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手機能為視障生的生活、學習及人際交往帶來了極大便捷性,但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因而需盲校教師與家長及早發(fā)現(xiàn)、預防,針對視障生迷戀手機的具體原因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幫助視障生正確使用手機,減少手機迷戀現(xiàn)象。
一、視障生迷戀手機的原因分析
1.視障生的生活較單一
由于醫(yī)學技術的進步,視障生人數(shù)在逐漸較少,但盲教育的特殊性又難以讓視障生能夠隨班就讀,因此目前大部分盲校都是寄宿制的特殊教育學校,大部分學生除雙休日或節(jié)假日回家,整個學期基本都在學校。視障生比普通學生更早地開始學校住宿生活,缺乏家務勞動、家庭生活,在校也很少參與體育鍛煉、戶外活動。大部分視障生的生活比較單一,他們會更傾向于在智能手機中擴展生活的豐富性。手機游戲、視頻音樂的豐富性深深地吸引著視障生,他們也能在網絡中快速獲取外界信息,通過手機得到精神上的放松。久而久之,就使得學生由被吸引轉變?yōu)槊詰伲罱K導致迷戀手機問題的出現(xiàn)。
2.通過手機實現(xiàn)人際交往的需求
視障生由于視力缺陷,會出現(xiàn)接收信息不全、對事物感知不充分等現(xiàn)象,判斷力與分析能力受到限制,同時他們的活動范圍狹小、參與社會活動較少及社會交往相對較狹隘。處于青少年時期的視障生,他們渴望獨立的心理特點又往往會缺少與家長和教師的交流,會盲目地以自我為中心。李祚山的研究發(fā)現(xiàn):視障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沖動、恐怖和身體癥狀焦慮過高。在實際生活中,他們的人際關系需求得不到滿足,在網絡中卻可以通過與陌生人尤其是能在盲人群體中交流而得到緩解。使視障生的表達欲望得到宣泄,長此以往會導致了部分視障生對手機的迷戀。
3.在手機里找到自我實現(xiàn)的心理需要
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表明:自我實現(xiàn)的心理需要對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視覺缺陷造成視障生的認知渠道受到很大限制,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需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大的努力,克服更多的障礙。而視障學生更多的是利用聽覺來獲取知識和外界信息,他們的日常娛樂方式主要是聽廣播、聽電視以及玩手機。在這些活動中他們能獲得他人的好評和贊揚,能找到與同齡人的共同點,甚至有的孩子能比同齡人的語言表達更優(yōu)秀,這使得他們從中獲得了自信,但也會加重他們對手機的依賴。
二、中學生迷戀網絡的對策分析
1.引導視障生提高認識、學會自我管理
盲校教師要在各類課堂中將互聯(lián)網聯(lián)系到視障生的實際生活,幫助他們全面且具體地認識互聯(lián)網和手機游戲,了解互聯(lián)網和手機游戲的設計特點。引導視障生要明確自己對待手機的態(tài)度:要讓手機為自己所用,不能做手機的奴隸。引導學生制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和任務,學習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如如何安排一天的學習、鍛煉和休閑時間,通過什么方式來自我限制使用手機的時間。
2.根據視障生的情況采取干預措施
盲校教師、信息技術教師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要注意向學生講授網絡的負面影響,為學生做好上網心理指導工作,使視障生明確迷戀手機會導致的心理障礙以及其他問題。對于迷戀手機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會同學校心理教師或專業(yè)心理醫(yī)生,分析個案,確定教育思路和辦法。首先,實施積極關注,與家長建立聯(lián)系,家校聯(lián)合,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受關注的,督促孩子將注意力從手機轉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來;其次,幫助其找回信心,任課教師在上課時更多地關注他們,幫助他們學習,有必要時進行單獨輔導;再次,引導視障生多參加趣味性活動,如舉辦詩歌朗誦會、主持人大賽、體育運動會等,鼓勵學生參加,給予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傊?,學校及教師都應對迷戀手機的學生給予特殊關注,讓他們時時處于被關注的狀態(tài)下,運用環(huán)境教育的力量,引導他們調整自己的行為。
3.建立家校聯(lián)系制度
家長的關注是視障生重要的情感支持,也是對視障生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班主任要定期與家長聯(lián)系,了解其家庭情況、與家人的關系,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生活、學習等情況,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適當時候要對家長如何應對視障生迷戀手機等問題給予指導,使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得以培養(yǎng)。
教師應當針對視障生迷戀手機的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探究,明確視障生迷戀手機的原因,采取科學的干預方法,幫助視障生學會自我管理,加強家校合作,有效減少視障生迷戀手機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戈玉麗.中學生迷戀網絡的心理因素及對策分析[J].新課程(中旬),2014(12).
[2]李祚山.視覺障礙兒童的人格與心理健康的特征及其關系究.中國特殊教育,2005,(12):79—83.
[3]林坤紅 賴高明.迷戀手機網絡問題的家校教育合力探索[J].新課程(中旬),新課程研究,2017(4):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