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瑩 琪
孫大勇/圖
娘,86 歲了,在老家跟著我的姐妹生活。在外地工作的我不能在娘身邊盡孝,平日里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與娘通個電話。
前幾年的信息技術(shù)還是3G 前時代,通話“只能聞其聲不能見其人”。每每與娘接通電話,腦海中便能想象出娘接到電話時興奮的神情,雖然幾乎每天都通一次電話,但從娘的聲音里能聽出,她已覺隔了三秋。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母思兒想斷腸。每次通話都是我說不了幾句問候的話,娘就開始對我千叮嚀萬囑咐。娘的叮囑猶如夏日的清涼、冬日的陽光,與娘通電話,成了我每天精神的慰藉。娘不會撥打電話,我有時工作忙,忘記了打電話,娘就讓我姐妹給我打過來,總免不了帶著責(zé)備的口氣說:“怎么好幾天沒有往家里打電話了?”娘每天都在盼著我的電話,在她的心里,她盼的不是兒子對她的問候,而是了卻她一天對兒子的牽掛。
每次通話,她總會說 “我現(xiàn)在很好,你放心就行”。但這句話卻往往是善意的謊言。有一次通話,我聽出她的嗓音有些沙啞,問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她說今天起床晚一些,嗓子還沒有亮開。我感覺不對勁,因為娘是個勤快的人,早上一向起得很早。那天我也正好有點空閑,徑直開車回到了家,悄悄地推開門,娘正閉著眼睛,躺在床上掛著吊瓶,花白的頭發(fā)有些凌亂,滿是皺紋的臉龐疲憊而蒼白,屋里彌漫著急促粗重的呼吸聲。娘聞聲睜開眼,見到我進(jìn)來,很是吃驚:“你怎么也不提前說一聲就回來了?”一邊說著,一邊艱難地挪動著身體想要坐起來,我趕緊扶住她,她故作輕松的臉上帶著一點窘迫:“你看看,我就是有點感冒,讓你碰上了,早知道你來,我今天就不掛吊瓶了?!?“娘,您在電話中不是說你現(xiàn)在很好,讓我放心就行嗎?”娘見我著急了,強打著精神,若無其事地解釋著: “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對你說也不頂事,還影響你工作……”唉,可憐天下慈母心!
與娘每次通話,常常都是提醒我要注意天氣冷暖、出門要注意安全,但叮囑最多的,還是要我為人處事要老老實實。娘不識字,每日生活里吃的、住的、人情往來的……平實而簡單,但親戚鄰里都說她是個明白人,平日身邊大事小情是非對錯,在娘心里像明鏡似的。“老老實實”,這也許是娘自己一輩子在平實簡單生活里悟出的最樸素道理。
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了,在娘身邊少了,也少了平日里娘對自己的身教,娘就在每天的通話里,把心中的至寶言傳給了自己最心疼的兒子。一路走來,時時體味著“做人做事老老實實”這句話的味道:做人要老老實實,就是要對自己負(fù)責(zé)、對家人負(fù)責(zé)、對朋友負(fù)責(zé),陽光坦蕩、表里如一、始終如一;做事要老老實實,就是要用心用情、敬業(yè)精業(yè),做任何工作要對得起組織、對得起群眾、對得起良心。“老老實實”是娘給出門在外的我的護(hù)身符、是給出門在外的我的指南針,它時時在校正著我人生的航標(biāo),時時在校正著我生活的言行。
古人曰,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對今天的我來說,父母在,不斷線,線必常用。因為這條“線”是娘對我的牽掛!是娘對我的護(hù)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