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六排放標準中固定運轉法的試驗研究

    2021-09-16 11:06:02李琪莉柳東威
    天津科技 2021年8期
    關鍵詞:測功機樣車迭代法

    溫 溢,李琪莉,柳東威

    (1.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0;2. 北京卡達克汽車檢測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

    0 引 言

    GB 18352.6—2016《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相比前一階段的國五排放標準,除了試驗循環(huán)由NEDC工況變?yōu)閃LTC工況外,附件CC中道路載荷測量及測功機設定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國五標準中底盤測功機加載可以采用查表法或者迭代法滑行。國六標準中取消了查表法,轉鼓阻力加載值的獲取只能通過滑行法得到,附件CC8.1.3.4規(guī)定:滑行法可以選擇固定運轉法或迭代法進行調整,其中迭代法只能采用車帶鼓的加速方式,而固定運轉法可以選擇鼓帶車和車帶鼓2種加速方式,且迭代法要求模擬精度在10 N以內,固定運轉法則沒有相關要求[1-2]。由此可知,國六標準中底盤測功機存在不同的設定方法。因此,需要開展不同滑行方法的差異性研究,采用不同滑行方法對排放和油耗測試結果的影響也急需評估。

    關于底盤測功機的滑行方法,此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如趙傳利等[3]對轉鼓上的滑行方法進行了深入分析,方茂東[4]對滑行法原理以及阻力設定方法進行了研究,易金花等[5]研究了國六標準中風洞法與滑行法,郁增德等[6]開展多輛樣車的轉鼓模擬道路滑行試驗。關于車輛在底盤測功機上開展排放和油耗試驗,不同的轉鼓加載力對試驗存在影響,國內也開展過大量研究,但大多都是基于國五標準的查表法與滑行法的對比,WLTC工況下的研究很少,不同車型得到的結論也不太一致[7-9]。

    為了研究國六標準中新提出的固定運轉法,本文從原理入手,選取實車進行滑行并分析數(shù)據(jù)。另外,還對比分析了迭代法,探究了新標準中2種滑行方法的差異,并按照不同滑行方法用實車進行了滑行試驗以及排放、油耗試驗,得出了一些重要結論。

    1 滑行原理

    1.1 固定運轉法介紹

    固定運轉法是國六標準中新提出來的一種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滑行過程中的轉鼓設定既可以采用車帶鼓加速,也可以采用更為簡單的鼓帶車加速,且固定運轉法對滑行結果沒有判定要求,所以這種方法更容易被采納。

    在已知樣車道路載荷系數(shù)為tA、tB和tC后,滑行法采用固定運轉法時數(shù)據(jù)處理的具體方法為:轉鼓設置為對樣車進行4次滑行,在完成第一次滑行后,得到1個轉鼓加載的設定值,之后的3次滑行均使用這個設定值作為系數(shù)進行滑行,得到3次結果,取后3次的平均值即可。數(shù)據(jù)處理公式為:

    式中:tA、tB和Ct是車輛道路阻力;Asn、Bst和Cst是第n次運行的模擬道路載荷系數(shù);Adn、Bdn和Cdn是第n次轉鼓設定系數(shù);n包含第一次的轉鼓滑行次數(shù)。

    1.2 迭代法介紹

    迭代法進行滑行的數(shù)據(jù)處理是采用最小二乘法來計算[10],且規(guī)定滑行結果偏差限值為±10 N以內,否則需要調整加載系數(shù)繼續(xù)滑行,直到滿足標準要求偏差。迭代法數(shù)據(jù)處理中調整載荷公式如下:

    2 實車滑行結果及分析

    2.1 樣車及設備

    選擇了1輛狀態(tài)良好的樣車進行轉鼓滑行及排放試驗,車輛具體參數(shù)見表1。

    表1 樣車參數(shù)Tab.1 Parameters of test vehicle

    試驗中樣車通過滑行法進行載荷設定所用轉鼓是德國MAHA公司生產的底盤測功機,設備滾筒直徑48 in(1 219 mm),最大速度為200 km/h,加載電機最大功率為150 kW,最大扭矩5 400 N,滿足試驗要求。

    國六排放試驗所需設備主要有排放分析儀、定容稀釋系統(tǒng)、溫濕度模擬環(huán)境倉、底盤測功機(與滑行試驗同一設備)等,具體型號如表2所示。

    表2 試驗設備Tab.2 Test equipment

    2.2 固定運轉法試驗數(shù)據(jù)

    按照標準要求對樣車進行固定運轉法滑行試驗,滑行過程按照國六標準的要求來進行?;袠榆嚨牡缆份d荷系數(shù)tA(N)、tB(N/km/h)、Ct[N/(km/h)2]分別為120.2、1.067、0.026 06。

    滑行數(shù)據(jù)處理第一步是設定轉鼓的初始載荷,根據(jù)公式計算如下:

    根據(jù)樣車道路阻力,在滑行區(qū)間為135~15 km/h(每10 km/h為1個區(qū)間)時,劃分出每個區(qū)間的滑行時間,根據(jù)每個區(qū)間的速度點計算出對于道路阻力的值。這樣道路阻力可以分解為表3中的12個區(qū)間。

    表3 道路阻力區(qū)間劃分Tab.3 Road resistance interval division

    樣車在轉鼓上進行第1次滑行,其中加載數(shù)據(jù)為初始加載值。表4中列出了第1次滑行后得到的數(shù)據(jù),主要有速度區(qū)間的實際滑行時間,速度點下的模擬道路阻力,通過對比實際道路阻力,可以計算出每個速度點的力偏差。通過對比偏差,可以計算出下一次的加載力。

    表4 第一次滑行數(shù)據(jù)Tab.4 First coast-down data

    圖1是轉鼓主控顯示的第1次滑行界面圖,可以看到,速度越大,模擬出的道路阻力值偏差越大。通過與道路阻力對比,計算軟件進行了第1次加載力調整。

    固定運轉法的數(shù)據(jù)處理規(guī)定隨后的3次滑行,轉鼓加載力均按第1次滑行后調整得到加載阻力進行,即:Adn=26.28、Bdn=1.210 3、Cdn=0.023 65。

    表5列出了固定運轉法的后3次滑行結果。將后3次Cd2、Cd3、Cd4的滑行結果分別帶入公式(1)、(2)、(3),計算出樣車固定運轉法滑行得到的底盤測功機最終加載力,結果為:A=25.88、B=1.209 4、C=0.023 72。

    2.3 迭代法滑行數(shù)據(jù)

    對樣車采用迭代法進行滑行試驗,分析數(shù)據(jù)處理的全過程。

    第一步初始載荷設定與固定運轉法相同,隨后進行第1次滑行,得到新的轉鼓加載,之后再用新的加載進行下一次滑行,結果如圖2所示。

    樣車迭代法進行滑行的3次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迭代法滑行數(shù)據(jù)Tab.6 Coast-down data of iterative method

    迭代法滑行的最終轉鼓加載力采用最后一次滑行后的載荷,所以樣車迭代法滑行數(shù)據(jù)處理得出的加載阻力為:A=22.38、B=1.249、C=0.023 44。

    2.4 滑行結果對比分析

    圖3是樣車分別用迭代法和固定運轉法滑行得到的2條轉鼓加載力對應車速的曲線。從整體上可以看出,2種滑行方法下得出的轉鼓加載力非常相近,且在整個速度區(qū)間的趨勢也相同。圖4是2種滑行結果在整個速度區(qū)間內的力差異。力差異是迭代法得到加載力與固定運轉法得到的加載力之差,由圖可見,整個速度區(qū)間內采用迭代法滑行得到的轉鼓加載力均大于固定運轉法滑行得到的加載力,2種滑行方法加載力差值在2~4 N,趨勢是速度越大或越小時差異更大,中間速度點差異偏小。

    表7列出了樣車在各個速度點下的2種滑行方法得到加載力差值,以及偏差與道路阻力的比例。其中,加載力偏差是用迭代法得出的加載力減去固定運轉法得出的加載力,偏差比例是用每個速度點的加載力偏差比上對應速度點的道路阻力。由表可知,在20~130 km/h的速度區(qū)間內,2種滑行結果偏差比例均控制在3.1%以內,最大偏差3.08%出現(xiàn)在130 km/h點,最小偏差僅為2.1%,出現(xiàn)在70 km/h速度點。通過滑行試驗結果,說明2種不同的滑行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對樣車在底盤測功機加載力設定影響很小,也說明該樣車內阻和變速箱在滑行過程中穩(wěn)定且線性較好。

    表7 加載力偏差對比Tab.7 Comparison of loading force deviation

    3 排放試驗結果及分析

    3.1 國六排放結果

    按照國六標準中常溫排放試驗要求對樣車進行了2次排放試驗,試驗中底盤測功機所設定加載阻力分別采用固定運轉法得到的加載力和迭代法得到的加載力。

    圖5—圖9是樣車在2種加載力下污染物THC、NMHC、CO、NOx、N2O結果對比。由圖可知WLTC工況下樣車在2種阻力下得到的結果相差不大,其中最大的NOx,相對限值偏差僅為2.9%。由于2種方法下底盤測功機加載力相差約2.5 N,對整車進行試驗室排放試驗的結果影響很小。

    圖10—圖11是樣車在2種加載力下顆粒物質量和顆粒物數(shù)量結果對比。由圖可知樣車在兩種阻力下得到的PM結果較為一致,PN相對限值偏差比例為13.6%。顆粒物數(shù)量在測量重復性方面受到多方面影響,且標準中對計數(shù)器偏差的要求為10%,故13.6%的偏差不能說明阻力的影響較大。

    3.2 五階段油耗結果

    圖12是按照五階段油耗標準對樣車進行2次油耗試驗的結果對比,2次試驗中底盤測功機設定加載阻力分別采用固定運轉法得到的加載力和迭代法算出。從圖中可以得知,2次試驗的綜合油耗值相同,且在WLTC工況下的4個階段中,每個階段的油耗值基本一致,說明樣車采用固定運轉法或迭代法的油耗沒有差異。圖13是整個WLTC工況下2次試驗CO2排放的濃度對比,整體上相差不大。

    4 結 論

    固定運轉法既可以采用鼓帶車加速也可以采用車帶鼓加速,且標準中的滑行方法規(guī)定只需滑行4次即可。迭代法只能采用車帶鼓加速的方法,滑行結束條件是偏差必須滿足±10 N的要求。固定運轉法在計算方法和實際操作上都更加簡單。

    固定運轉法與迭代法由于滑行方法的不同,得到的加載力存在差異,樣車呈現(xiàn)出來的規(guī)律是低速和高速下的偏差更大,中間速度偏差更小,平均偏差值為2.4 N,各速度點偏差力相對道路阻力的平均偏差值為0.8%。

    國六WLTC工況下,污染物THC、NMHC、CO、NOx、N2O、PM也無明顯偏差,相對限值偏差均在3%以內,PN相對限值偏差為13.6%以內。

    2種滑行方法得出阻力下的五階段油耗結果也較為一致,其中綜合油耗值相同,WLTC工況4個階段的油耗值都相差不大,最大相對偏差僅為0.4%?!?/p>

    猜你喜歡
    測功機樣車迭代法
    迭代法求解一類函數(shù)方程的再研究
    研發(fā)樣車試制數(shù)字化智能工廠的建設實踐
    首輪工程樣車下線 猛士科技邁入發(fā)展快車道
    車主之友(2022年4期)2022-08-27 00:58:12
    虛擬評審技術應用于工程樣車開發(fā)中的可行性分析
    信息化背景下樣車總裝試制流程及質量控制
    迭代法求解約束矩陣方程AXB+CYD=E
    預條件SOR迭代法的收斂性及其應用
    底盤測功機的發(fā)展及應用
    汽車底盤測功機結構、工作原理與使用維護
    汽車底盤測功機選購注意事項
    新乡市| 太康县| 抚远县| 鹰潭市| 时尚| 仪征市| 马尔康县| 新巴尔虎右旗| 怀安县| 虎林市| 襄樊市| 石柱| 濮阳县| 梅河口市| 顺义区| 定襄县| 乳山市| 巴林右旗| 鹿泉市| 容城县| 县级市| 昭平县| 中牟县| 化隆| 盈江县| 曲周县| 长子县| 丰宁| 浦江县| 马公市| 东乡| 靖边县| 怀化市| 江永县| 临沭县| 上栗县| 平阴县| 大方县| 墨竹工卡县| 循化| 晋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