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帆 陳立民 鄭 越 王博興
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124
恩施州地處湖北省西南部,全州人數402.04萬人(2018年),恩施州全稱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譽為鄂西林海,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地,居住著土家族、白族、苗族、彝族等29個少數民族。流傳下來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有地盤子、擺手舞、薩爾荷、舞板凳舞、踩竹馬、搶花燈等20余類,近百個項目。千百年來,恩施州逐漸以土家族民俗體育文化為主,兼容漢族體育文化、苗家民俗體育文化等多元的文化體系,具有文化交叉、復合的地域特色。土家族的民俗體育文化經土家族的先輩在生活、勞動、祭祀等轉化而來,歷經數百年逐漸形成了形式各異、豐富多彩的民俗體育項目,有肉連響、擺手舞、板凳龍、跳撒爾嗬、薅草鑼鼓、蹺旱船等項目,其中造成影響最深遠、遍布范圍最廣的土家族擺手舞在近幾年的不斷發(fā)展中,已逐漸變化成為當地民俗傳統運動項目的龍頭,它引得州內各大學校、廣場、機關單位乃至眾多游人盡皆學習擺手舞。
土家族民俗體育文化價值魅力十足。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的產生和進步與土家族居住的自然環(huán)境、當地信仰、當地文明、當地生活生產習慣都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了獨具特色土家族民俗體育文化,也是在當地勤勞樸素的勞動人民與自然抗爭所形成的結晶。各個民俗體育項目起源于何時何地都沒有文字上面準確的記載,如擺手舞的起源大致有這幾種說法:宗教祭祀活動、戰(zhàn)爭、興趣說、為了征服自然、土家先民巴人“白虎舞”演變發(fā)展而來;如肉連響的起源有這幾種說法:巴人武舞說;脫胎自“泥神道”;與城隍神仙有關、拍胸舞說。
生活在山高水長的山地、丘陵地帶的土家族有著深厚的民俗體育文化積累,且具有當地的民族體育風格與獨特地域表象。且恩施民俗體育項目種類多樣,方便廣大群眾的選擇。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經過千百年來,在當地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逐漸形成、演變出現了大量的民俗體育項目,其中都融合著當地少數民族人們的才智,是土家族先民智慧的結晶,且有著非常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格。主要分為休閑娛樂類、表演健身類、競技類和氣功武術類。正是由于這眾多的可供選擇項目,使得各類人群在進行身體鍛煉的時候都能選擇自己所傾向的鍛煉項目。
恩施州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恩施州地處湖北省的西南部,與湖南、重慶、四川多縣市接壤,西北方向鄰著重慶市,東北方向毗鄰著神農架林區(qū),東邊緊挨著湖北省宜昌市,南邊鄰著湖南省的龍山縣。交通便利為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的傳承與發(fā)展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便利的交通走進恩施來了解當地民俗文化。
科學的傳承機制有待建立,傳承人的缺失。在經濟飛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物質和外來文化對民俗體育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首先是在外來物質文化的影響下,可供人工作、鍛煉、休閑的選擇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傳統體育項目,這也就導致會的人越來越少;再就是當今的民俗體育傳承人大多為中老年,再往下的年輕人卻不愿意學習,主要原因是由于經濟的影響。
缺乏保護機制,人們民俗體育保護意識淡薄。沒有有效合理的民俗體育保護方法,而且保護機制也不夠成熟,僅有的保護措施是對擺手舞、肉連響等幾個比較出名的項目,對于那些不深為人知,實用性較低的項目卻得不到重視。人們往往對民俗體育的選擇是那些廣為人知,鍛煉人數多,經濟實惠的項目,而不會選擇無人練習,成本較高的項目,這一方面就會導致人們走的民俗體育鍛煉、休閑娛樂之路越來越窄,能提供的選擇也會越來少。
經濟基礎相對較差。恩施遠離省會武漢,為高山地區(qū),工業(yè)產業(yè)發(fā)展較弱,經濟較為落后,在此基礎上政府對于民族民俗體育類項目的投入就更少,且工作重心也會放在發(fā)展經濟,促進產業(yè)增長持續(xù)發(fā)展。在資源分配上也會過多的放在城市,對民俗體育較多的農村地區(qū)分配就會很少,這也就造就了很多民俗體育逐漸變弱,甚至消失,只存在于記錄中。
少數民族運動會的召開。起于1986年的湖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每隔四年開辦一次。目前為止湖北省順利召開了共九屆省民族運動會,鍛煉出了許多的民俗體育運動員、從業(yè)者,承載著一批接著一批的民俗傳統工藝,推動了各族民俗體育文化之間的交流,如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湖北利川舉行,共有29個代表團,近2000名少數民族運動員報名參加高腳競速、板鞋競速等11個競賽項目和1個表演項目,這體現的是一種傳承、發(fā)展,也體現了恩施民俗傳統體育項目的魅力之處。
多項民俗體育申遺成功,國家的大力支持。恩施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體育項目有薅草鑼鼓、鶴峰圍鼓、恩施擺手舞、肉連響、三棒鼓等七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體育項目有地盤子、擺手舞、肉連響、龍舞等二十余項;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體育項目有翹旱船、擺手舞、繞棺、龍舞、車車燈四十余項。
現代體育與民俗體育的沖突。受全球化的影響,以往人們通過民俗體育進行鍛煉的大多被籃球、足球、器械健身、廣場舞等現代體育所替代,這對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來說可謂是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另一方面受居民城鎮(zhèn)化的影響,人們在農村地區(qū)常進行的民俗體育到了城鎮(zhèn)就沒那么普及了,從而讓人們選擇與大多數城鎮(zhèn)居民相同的現代化體育運動,這也變相的導致了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的減少。
在商業(yè)傳播中失去了原來的“味道”。恩施地區(qū)近些年的旅游產業(yè)飛速發(fā)展,導致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得以展現在大眾的舞臺上,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的獨特的魅力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觀賞者來到恩施,這種發(fā)展不僅僅給恩施地區(qū)帶來了經濟,也導致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更加被當地重視。但是在追求最大利益的情況下,為了迎合觀眾的喜好,導致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被過度的商業(yè)開發(fā),隨意改變其動作形態(tài)、結構,使得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在某些層面上失去了其最初的模樣。
將影響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傳承與發(fā)展的優(yōu)勢、劣勢、機遇和挑戰(zhàn)通過SWOT矩陣圖清晰的展現出來,通過聯系優(yōu)勢與機遇,優(yōu)勢與挑戰(zhàn)、劣勢與機遇、劣勢與挑戰(zhàn)總結出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傳承與發(fā)展戰(zhàn)略。
圖1 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傳承與發(fā)展戰(zhàn)略圖
(1)以學校體育為中介,民運會為載體。恩施地區(qū)的青少年是培養(yǎng)土家族民俗體育的根基,利用學校的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大課間等學校體育形式開展民俗體育項目教學、鍛煉。一方面能夠增加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的傳播,另一方面也能為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培養(yǎng)接班人,這就需要我們學校、體育教研組加大對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以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申遺項目為主導,帶動其他民俗體育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以民運會為載體,結合學校體育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項目的開展,加強對運動員的培養(yǎng),增加民運會比賽的競技性、觀賞性,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土家族民俗體育項目鍛煉中來。(2)推進旅游+民俗體育發(fā)展。恩施州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地,交通便利,旅游資源豐富且民俗體育項目眾多,將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和旅游的結合其一可以吸引更多人人走進恩施,了解少數民族風情,為民俗體育發(fā)展提供的更多途徑,同時也能促進當地經濟的增長,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民俗體育中來;其二將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融入到旅游中來,不僅豐富了恩施旅游特色,還能對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形成一種保護。(3)保持民俗體育項目特點。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是經過土家先民創(chuàng)造并一代代傳遞下來,是土家文化區(qū)別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當今流行西方體育的情況下,為了使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能在時代的潮流不被淘汰,就必須得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得突出自己的核心,彰顯出與眾不同的文化魅力。在這個過程中首要做的是保持自己的原有形式,然后才在此基礎上對民俗體育項目進行包裝。(4)做好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規(guī)劃。政府提高對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的開發(fā)、傳承和保護的重視程度,加大對民俗體育文化的資金投入,培養(yǎng)民俗體育的接班人和研究人員,定期舉辦民族體育運動會,民俗體育進校園,甚至加入到體育中考,與新農村建設、城鎮(zhèn)小區(qū)建設結合起來,豐富土家族民族節(jié)慶日表演的內容。
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作為我國眾多民俗體育的一部分,它有著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民俗體育的表演形式和動作特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怎么去保存它,是我們全民族的問題。思考在一代代傳承與現代發(fā)展中的不足,創(chuàng)新發(fā)展機制,弱化劣勢,消除威脅,發(fā)展優(yōu)勢,抓住機遇,讓恩施土家族民俗體育煥發(fā)出新的活力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