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龍
(河南省鄲城縣中醫(yī)院皮膚科,河南 周口 477150)
銀屑病屬于慢性鱗屑性皮膚病,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斑塊或紅斑,并覆有銀白色鱗屑,可累及關節(jié)、頭皮、皮膚,患者常伴有皮膚瘙癢、干燥、關節(jié)腫脹等癥狀[1]。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銀屑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免疫因素有關,尤其是淋巴T細胞介導的免疫異常,影響銀屑病的治療效果[2]。目前,臨床治療銀屑病可采用紫外線光療,其中308nm準分子激光是在病變皮膚處施加中波紫外線(UVB)光源,可影響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較高[3]。從卡介苗中提取的卡介菌多糖核酸,可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4]。本研究旨在探討銀屑病患者應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聯(lián)合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的臨床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河南省鄲城縣中醫(yī)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6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3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20~60)歲,平均(39.67±5.42)歲,病程2個月~12個月,平均(6.14±1.39)個月;對照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21~60)歲,平均(39.89±5.68)歲,病程3個月~12個月,平均(6.35±1.57)個月。對比以上組間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 符合銀屑病診斷標準[5];② 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③ 無嚴重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④ 入組前1個月未使用免疫抑制劑或其他治療者;⑤ 所有患者均為尋常型銀屑??;⑥ 皮損面積<體表面積5%的斑塊狀銀屑病。排除標準:① 存在嚴重心臟、肝腎等器官功能異常者;②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③ 存在免疫功能缺陷者;④ 不能配合治療或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應用準分子光治療儀(深圳半島家用科技有限公司,型號XECL-308C),在照射前,對患者最小紅斑量進行測量,以150mJ/cm2為起始劑量,后續(xù)劑量依據(jù)照射后皮膚反應適當調整。若紅斑持續(xù)時間<1d,則增加50mJ/cm2劑量;若紅斑持續(xù)(1~2)d,則維持上次劑量不變;若紅斑持續(xù)(2~2.5)d,則減少50mJ/cm2劑量;若紅斑持續(xù)(2.5~3)d,或皮膚呈現(xiàn)灼痛、水皰等情況,則暫停治療,待癥狀消失后再次治療,并減少100mJ/cm2劑量。2次/周,共治療8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2ml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吉林亞泰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90122),行肌內注射,隔天1次,15次/療程,共治療8周。
1.4 觀察指標 ① 臨床療效: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2、4、8周后,采用銀屑病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shù)(PASI)評分[6]評估患者病情。皮損面積評價:將人體分為頭頸(10%)、上肢(20%)、軀干(30%)及下肢(40%)四個部分,計算受累部分面積占部位百分比,總分(0~6)分,分數(shù)越高,則皮損面積越大。皮損嚴重程度評價:對四個部位的紅斑、鱗屑、浸潤情況進行評價,按照嚴重程度分別評(0~4)分,程度越嚴重則分數(shù)越高。最后將得分乘各自系數(shù),相加后既為PASI總分,總分為(0~72)分,分數(shù)越高則病情越嚴重(PASI評分標準詳見表1、表2)。根據(jù)PASI評分進行療效判定[6]。顯效:PASI評分降低≥70%,患者癥狀、體征有明顯改善;有效:PASI評分降低≥30%,患者癥狀、體征均有好轉;無效:PASI評分降低<30%,患者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 記錄治療期間紅斑瘙癢、色素沉著、皮膚輕微紅腫疼痛等發(fā)生情況。
表1 PASI評分細則
表2 PASI評分標準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以(n,%)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用(±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顯效28例(65.12%),有效13例(30.23%),無效2例(4.65%),總有效率為95.35%(41/43);對 照 組 顯 效20例(46.51.12%),有 效13例(30.23%),無 效8例(18.60%),總 有 效 率 為81.40%(35/43),觀察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074,P<0.05)。
2.2 PASI評分 對比兩組治療前PAS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PASI評分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PASI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PASI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43 25.33±3.74 11.35±3.11 18.847 <0.001對照組 43 23.85±4.62 14.29±3.35 10.985 <0.001 t 1.633 4.218 P 0.106 <0.05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發(fā)生紅斑瘙癢1例,色素沉著1例,皮膚輕微紅腫疼痛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98%(3/43);對照組發(fā)生紅斑瘙癢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3%(1/43);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1.049,P=0.306)。
我國銀屑病發(fā)生率不高,但因人口基數(shù)大,導致患病人數(shù)較多,其病因與免疫因素、遺傳因素有關,同時皮膚損傷、肥胖、細菌及病毒感染等也會誘發(fā)該疾病[7]。臨床治療銀屑病可通過系統(tǒng)治療、物理治療、局部治療等多種手段,外用激素類藥物治療效果顯著,但停藥后復發(fā)率較高,且存在繼發(fā)感染、皮膚萎縮等并發(fā)癥,整體治療效果欠佳。因此,如何提高銀屑病治療效果成為近年來臨床關注的重點。
目前,臨床認為免疫因素是導致銀屑病發(fā)生、發(fā)展原因,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系統(tǒng)出現(xiàn)免疫紊亂和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可進一步加重銀屑病的炎癥反應[8]。因此,免疫系統(tǒng)調節(jié)可作為銀屑病治療新的靶點。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治療8周后PASI評分低于對照組,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增加。表明銀屑病患者應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聯(lián)合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的臨床療效確切。分析其原因,308nm準分子激光是采用UVB光源,相較于傳統(tǒng)的激光治療,該方法治療時間短,緩解期較長,具有強度高、能量大、穿透性強等特點,且不影響健康皮膚;同時,308nm準分子激光可加速皮損處浸潤的T細胞凋亡,并阻礙表皮細胞DNA產(chǎn)生,有效避免其過度增生,對銀屑病的治療效果顯著[9-10]。而卡介菌多糖核酸作為菌體脂多糖,是由卡介苗熱酚去除菌體蛋白后獲取,組成包括卡介菌核酸、卡介菌多糖等多種免疫原性物質,可作用于T淋巴細胞亞群,抑制CD8+過度活化,調節(jié)CD3+、CD4+T細胞的比例,進而改善機體免疫水平,調節(jié)神經(jīng)營養(yǎng)狀態(tài),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11-12]。因此,卡介菌多糖核酸與308nm準分子激光聯(lián)合治療銀屑病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通過調節(jié)機體內在免疫紊亂、改善皮損區(qū)狀況,進而提高臨床療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
綜上所述,皮損面積較小的斑塊狀銀屑病患者應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聯(lián)合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降低PASI評分,且不會增加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