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連英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各方面發(fā)展最為快速的時期。因為小學生三觀還未完全成型,其特別容易被不良因素誤導。在法制觀念和道德教育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發(fā)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是非觀,而且有利于學生端正品行,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本文在簡單介紹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原則后,找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問題,并據(jù)此制定完善策略。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不足
(一)教學方式單一化嚴重
教師的教學方式會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質量和效果造成直接影響。在授課過程中,多數(shù)教師習慣性運用灌輸性教學方法,自顧自地進行知識講解,沒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導致課堂氣氛一度變得壓抑、嚴肅。
(二)教學理念滯后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得到了廣泛應用。在當前的小學師資隊伍中,有許多年齡較大的老教師,傳統(tǒng)教學理念已經(jīng)在他們思想中深深扎根,作用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上,成為教學質量提升路上的絆腳石。
(三)教學評價不到位
現(xiàn)階段,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有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主要把學生的成績作為重要評價指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課堂表現(xiàn)和其他能力等方面,從而導致評價結果過于片面,沒有關注到學生整體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認知模糊,無法展開針對性教學,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因此得不到發(fā)展。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一)豐富教學方式
第一,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體驗式教學法展開教學。第二,生活化教學。教師在教學時,不要把重心都放在教材上,可以適當向生活延伸,從生活中挖掘更多教學資源。生活素材的形象化和現(xiàn)實性要比教材中的素材高出許多,因此對學生的教育性也會更強一些。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實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二)轉變教學觀念
學校應定期對教師展開培訓活動和繼續(xù)教育工作,為教師提供提升自身專業(yè)水平的渠道,以便其能夠跟上時代發(fā)展步伐,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更好地服務學生。學校管理者還應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保證新課程標準的全面貫徹。
(三)完善教學評價
第一,評價方式多元化。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到學生最終學習成果,還要關注到學生學習過程。從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等多個方面去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第二,評價主體多元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此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評價。傳統(tǒng)課堂中一般都是教師評價學生,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提倡評價主體多元化。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評價手段,致力于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能夠明辨是非。
(責任編輯:陳華康)
參考文獻:
[1]陳青. 關于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法制教育的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9(21):80.
[2]樂秀梅. 基于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 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