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新課改理念不斷調(diào)整和完善教學方法,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然而,現(xiàn)階段,很多教師對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視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寫作能力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也沒有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以提高寫作能力,本文深入探討這一問題。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比較單一,教學方式欠靈活,逐漸形成了機械化模式,教學時只將作文題“拋”給學生,簡單指導可運用哪些素材及結(jié)構(gòu)如何安排,并沒有提供寫作思路。學生寫作時只能依靠以前的經(jīng)驗,導致逐漸喪失了寫作的熱情。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反思教學方法是否有問題,重視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胸有成竹地寫作才能更順暢,學生的作文水平也能不斷提升。
一、利用多媒體積累素材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型電子技術逐漸走進小學校園,參與到教師與學生的教學與學習中,改善了小學語文教學環(huán)境。很多教師由于教學任務重,并且習慣了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并沒有深入了解這些新技術、新設備,很多科技手段沒有在語文課上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多媒體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還有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教師要重視多媒體的作用,運用它們輔助教學,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順利寫作。例如,教學《宇宙生命之謎》,若教師想針對這堂課開展有關“宇宙”的作文練習,可用多媒體播放“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等一些簡單動畫視頻以及有關宇宙、航空航天知識的紀錄片片段,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想象宇宙是什么樣的。有了大致的方向,學生寫作時就更加自如了。同時,學生觀看視頻,對宇宙這一主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宇宙相關的知識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將這些內(nèi)容積累成素材,以后寫作時也可以運用。
二、在生活中積累素材
很多學生寫作時,只寫在書本中看到的或想象的內(nèi)容,很少涉及生活中的例子,這是由于教師在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時,沒有將生活納入到選材范圍內(nèi),這是不科學的,也不利于學生提高作文水平。學生不能體會寫作與生活的聯(lián)系,認為寫作不需要聯(lián)系生活,這就導致積累的素材不全面,而且素材儲備量也不足,更不知道如何在作文中使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要將教學與生活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生機與活力。例如,以“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為題寫作,教師要組織學生討論,分享觀察到的家鄉(xiāng)景物,說說有哪些特色,比如家門前有哪些特色植物等。教師的閱歷相對學生而言更加豐富,可以拋磚引玉,將自己在生活中感受較深的事情分享出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在作文中加入更多的元素,以充實作文內(nèi)容,寫作過程會更加順利。
三、健全評價機制
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至關重要,小學生受年齡和閱歷限制,對很多事物知之甚少,心智的成長處于萌芽階段,會受到一些帶有導向性語言的影響。教師要重視評價的作用,認真寫評語,讓評語發(fā)揮指導作用。學生的作文寫得不理想,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那樣會打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會對寫作沒有興趣;要注意掌握分寸,委婉地指出錯在哪里,應該如何改正等。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也不要吝嗇表揚,最好能當眾表揚,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
四、家校共建寫作素材積累環(huán)境
學生不僅在學校學習,家庭的作用也至關重要,教師應聯(lián)系家長共同助力學生成長。生活是學生成長的沃土,家長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比如,帶領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植樹、清掃門前垃圾等,都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將這些親身經(jīng)歷的事件、學習到的新知識以及接觸的新事物積累成寫作素材,以便以后寫作時運用。這種家校合力助力學生積累素材的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同時學生與家長之間交流互動的機會更多了,家庭氛圍會更和諧。
總之,為了指導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積累素材的興趣;還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以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