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
摘 ?要:《海洋,生命的搖籃》教學設計中對遠古海洋生物的特點進行了分析,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了解了生命起源于海洋。激發(fā)學生對海洋的關注和興趣。課堂上讓孩子自主探究認識人類與海洋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學生熱愛海洋,保護海洋的意識。
關鍵詞:自主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熱愛海洋;保護海洋
教學內容分析:青島版海洋教育第四冊第八課,《海洋,生命的搖籃》一課共有四個板塊即認識遠古海洋生物;追溯生命起源于海洋;了解生物演變的過程;向人們展示了人類和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教學目標:1. 對遠古海洋生物的特點進行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 讓學生了解生命起源的海洋,激發(fā)學生對海洋的關注和興趣;3. 了解生物進化的過程,根據(jù)各種生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生物的進化順序進一步鍛煉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4. 認識人類與海洋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學生熱愛海洋、保護海洋的意識。
重點難點:1. 讓學生了解生命起源的海洋,激發(fā)學生對海洋的關注和興趣;2. 了解生物進化的過程,根據(jù)各種生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生物的進化順序,進一步鍛煉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準備:1. 早期地球環(huán)境的視頻,遠古海洋的特點;2. 藍藻化石、海綿化石、“小春蟲”化石的介紹資料和生物進化的資料。
教學過程:海洋,生命的搖籃
1. 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對生命搖籃的思考。同學們這是海豚博士,他邀請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古生物博物館,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一起去看看。你都認識這些古代生物嗎?“這些古生物是從何時誕生,又是怎樣誕生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生命的搖籃。(板書課題)
2. 猜測生命的起源,引起學生的思考。(1)學生猜測生命起源于哪里;(2)出示科學家們的猜測,引出生命起源于海洋的觀點。
3. 研究化石,找出共同點,推斷出生命起源于海洋。課件出示化石圖片,請同學們讀一讀資料袋里的資料。這些古代生物都有什么共同點?
4. 推理驗證生命起源于海洋。(1)學生看地球形成初期和陸地環(huán)境的視頻;(2)教師過渡,學生研究遠古海洋的特征;(3)分小組寫早期地球的環(huán)境特征和海洋特征,貼在早期地球環(huán)境特征與海洋特征對比表中并分析資料;(4)學生交流資料;(5)教師板書小結。
5. 分析生命起源和進化圖,進一步證明生命起源于地球。(1)結合生命起源進化圖分析資料,進一步理解生命起源于海洋;(2)在生命起源進化圖上動手擺生物,認識最早的生物出現(xiàn)于海洋;(3)教師總結。
6. 了解海洋的開發(fā)與利用,認識人類離不開海洋。(1)學生暢談怎樣開發(fā)、利用海洋;(2)學生談怎樣保護海洋,認識開發(fā)海洋的時候要適度。
7. 教師總結,深化學生探索海洋、保護海洋的意識。我們對海洋的了解可能還不及宇宙的十分之一。海洋對人類的影響由來已久,人類不能沒有海洋,沒有理由不愛護海洋,要與海洋和諧發(fā)展。
(責任編輯:羅 ?欣)
參考文獻:
[1]華楓紅. 如何在“歷史與社會”課堂中關注學生體驗——以《海洋對人類的影響》教學為例[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11):112-113.
[2]蔡冬芳. 在興趣的海洋里駛向彼岸——淺談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 小學生(教學實踐),2013(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