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劍飛 張英 廖春平
(深圳市康寧醫(yī)院急性干預科男三區(qū),深圳,518020)
兒童時期是人生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生理、心理和精神層面的發(fā)育,會直接影響人一生的發(fā)展[1]。兒童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容易受到創(chuàng)傷,從而產生抑郁情緒。目前,臨床關于兒童期創(chuàng)傷和抑郁情緒的報道并不少見,但與睡眠的相關性研究不多。兒童期創(chuàng)傷和抑郁情緒對睡眠質量影響如何,有待深入探究。為此,本研究選取兒童期有創(chuàng)傷史和兒童期無創(chuàng)傷史的大學生各60例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某大學中兒童期有創(chuàng)傷史的大學生60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兒童期無創(chuàng)傷史的大學生6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0.53±4.17)歲;大一12例,大二17例,大三16例,大四15例。對照組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18~24歲,平均年齡(20.62±4.20)歲;大一13例,大二16例,大三17例,大四14例。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年齡>18歲<28歲者;2)在校大學生;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4)配合本研究者。
1.3 排除標準 1)合并急性外傷、急慢性疼痛、藥物依賴、乙醇依賴等影響睡眠質量的并發(fā)癥者;2)近6個月有鎮(zhèn)靜催眠類藥物使用史者;3)不能配合本研究者。
1.4 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調查人員均為專業(yè)人員,對精神病學和心理學有過專業(yè)學習,并且在開展調查之前,接受過專業(yè)化的培訓。在調查之前,先向被調查大學生告知并承諾,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本次調查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2)本次調查研究的保密工作;3)本次調查研究的問卷填寫事項。通過事先告知和承諾,打消被調查者的疑慮,使其能夠積極認真地配合調查,完成問卷的填寫,問卷當場填寫并回收。
1.5 觀察指標 對2組大學生睡眠質量評分進行比較。采用PSQI評分進行評價,PSQI量表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睡眠時間、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等7個項目,各項目評分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
2組大學生睡眠質量(PSQI)評分比較: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睡眠時間、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等7個方面PSQI量表評分,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大學生睡眠質量(PSQI)評分的比較分)
睡眠作為人類重要的心理、生理現象,約占據其整個生命周期1/3的時間[2]。睡眠質量的好壞對人類的認知功能及包括新陳代謝、心血管與免疫系統(tǒng)功能在內的全身生理過程均起著關鍵作用[3]。研究證實,大學生睡眠問題與人格相互作用,并最終影響其身心健康[1-4]。兒童期創(chuàng)傷,如遭受虐待、情感忽視及父母離世等負性生活事件對個體的心理發(fā)展有顯著而持久的影響[3-6]。但我國對兒童期創(chuàng)傷經歷對大學生睡眠質量的相關研究相對較少。國外相關研究表明,睡眠障礙與個體16年前的創(chuàng)傷經歷有關,相關癥狀表現為噩夢、失眠、易醒、片斷睡眠及夜間焦慮[7]。另有研究指出,兒童期創(chuàng)傷可顯著提升成年期睡眠障礙的風險[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PSQI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而根據PSQI量表的評分規(guī)則,評分越高則表明睡眠質量越差。由此說明,兒童期有創(chuàng)傷和抑郁史的大學生在睡眠質量方面明顯更差,而這也間接證實了兒童期創(chuàng)傷和抑郁情緒與睡眠質量的關系。但由于相關方面報道并不多見,還需要做更大樣本和更全面的研究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兒童期創(chuàng)傷和抑郁情緒可能會對后期的睡眠產生消極影響,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因此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