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泱
時光過去40多年,我仍記得第一次買巴金著作的情景。
那天,我興沖沖地來到徐家匯,直奔新華書店。坐落在上海衡山路上的這家書店,真是氣派啊!我選了一大摞書,其中當(dāng)頭的就有這本巴金的《爝火集》。這本書的封面就很吸引人,干干凈凈的白底面,套色小版畫點綴其上,簡潔素雅,一眼就惹人喜歡。
這是1979年,我工作的第一年,每月工資36元,兜里進(jìn)賬這筆錢,真有富翁的感覺。幾毛錢一本的書,拎一大捆一結(jié)賬,還不到10元。
《爝火集》是巴金在粉碎“四人幫”后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選集,時間跨度是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間,具有特別的意義。該書由巴金的胞弟李濟(jì)生和女兒李小林幫助初選,1978年巴金就寫下了該書的序言。他說,1959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為迎接建國10周年,編輯了一套文學(xué)創(chuàng)作選集,其中有《新聲集》。“我絕對想不到過了7年這些文章會被當(dāng)作‘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毒草’,受到?jīng)]完沒了的批判”。接下來巴金說:“明年是我國建國30周年的大慶,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要編一套30年的散文選集,又約我參加,我這次欣然答應(yīng)了,因為經(jīng)過前幾年大會小會的批斗之后,我反而有了這樣的信心:我至少比有些人更愛我們的時代,更愛我們的生活,更愛我們的國家。我在新的散文集里保留了《新聲集》中選過的大部分文章。今天的讀者不妨回顧我所反映的那一個時期和那一段生活,看看我的文章究竟是歪曲,是攻擊,是抹殺,還是熱情的歌頌!”
這本散文集共收入40篇文章,分為8輯。說是30年的選集,其實“只有不到20年的作品,因為從1967年到1976年整整10年中間我沒有發(fā)表過一篇文章,我被剝奪了寫作的權(quán)利。在那個時期,不僅是我一個,成千上萬的中國知識分子同樣地被迫浪費了整整十年的大好時光。還不說許多人喪失了生命,我的愛人蕭珊就是其中之一”(巴金語)。
這篇序言的寫作于1978年11月26日,這說明,《爝火集》已經(jīng)基本編定了。但是巴金沒有馬上交給出版方,到12月20日,巴金又為《爝火集》寫了后記。他回顧了當(dāng)年寫作《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一文的遭遇,補上了被刪節(jié)部分,說“彭總的英雄形象非常鮮明地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他還是那么親切,那么誠懇,那么平易近人。想到他已離開了我們,我感到悲痛。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然而為人民立下的功勛卻將與世長存”。這個時期,巴金開始了更深層的思考,他要反思,他要“說真話”。過了四五天,巴金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想法,提筆寫下了《隨想錄》總序,他說:“我準(zhǔn)備寫一本小書:《隨想錄》。我一篇一篇地寫,一篇一篇地發(fā)表。這只是記錄我隨時隨地的感想,既無系統(tǒng),又不高明。但它們卻不是四平八穩(wěn),無病呻吟,不痛不癢,人云亦云,說了等于不說的話,寫了等于不寫的文章。那么就讓它們留下來,作為一聲無力的叫喊,參加偉大的‘百家爭鳴’吧”。同一天,巴金寫下了《隨想錄》的第一篇《談望鄉(xiāng)》。之后,巴金連續(xù)5年寫了150篇文章,結(jié)集成《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最終合訂為一部大書《隨想錄》。
《爝火集》的后記寫于1978年12月20日,寫完后,巴金仍沒有急著交出書稿。一直到次年1月15日寫出《懷念蕭珊》,3月9日寫了《關(guān)于麗尼同志》,將這兩文補入集子中。這兩文原本是為《隨想錄》而寫的,巴金覺得特別重要,在《隨想錄》出版前,先編入《爝火集》。所以,巴金的《爝火集》書稿交給出版社,不會早于1979年3月9日。
在《爝火集》出版前的一兩年里,中國禁錮十年的文學(xué)已逐步“解凍”,尤其是中外優(yōu)秀文學(xué)作品持續(xù)出版,供不應(yīng)求。巴金的長篇小說《家》《春》《秋》,中短篇小說《海的夢》,反映抗美援朝內(nèi)容的《英雄的故事》,已先后得以重印。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巴金近作》,收入巴金1977年5月至1978年8月的短文11篇。雖然這幾本書出版在《爝火集》之前,我卻是后來陸續(xù)購買的?!鹅呋鸺凡攀俏屹I的第一本巴金的書,我十分珍惜它,因為該書的序言和后記,以及補入的1979年寫的兩篇文章,都明顯體現(xiàn)出巴金最早的反思精神,這與后來《隨想錄》的寫作主題是一致的。可以說,《隨想錄》不是無本之木,它是巴金水到渠成的思想結(jié)晶,是敢說真話的思辨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