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楓
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優(yōu)秀的古詩詞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為傳承我國優(yōu)秀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學生除了閱讀課本的古詩詞外,很少涉及課外古詩詞,閱讀面狹窄是導致學生古詩詞鑒賞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單靠教材滿足不了學生對古詩詞的閱讀需求,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高中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教師可借助群文閱讀展開教學,通過精選群文閱讀文本、群文比較閱讀、分組討論解讀群文、群文閱讀結(jié)合研究性學習等方式來優(yōu)化詩詞課堂,以此來擴大學生古詩詞閱讀面,從而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
關(guān)鍵詞:群文閱讀;優(yōu)化;詩詞課堂
近年來,隨著高中語文新課標的不斷推進,“核心素養(yǎng)”這一理念深入人心,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基于“整合”、以“多文本”為特征、圍繞某一議題選擇一組詩詞或文章的群文閱讀,是目前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閱讀形式,它與新課標提出的學習任務群理念上有很好的適配性。由于部分省市還未使用新課標教材,使用新教材的地方對于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操作上還處在探索階段,而群文閱讀發(fā)展已接近十年,一些做法相對成熟,高中語文教師可借助群文閱讀部分與新課標理念相匹配的做法來優(yōu)化古詩詞課堂,并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對古詩詞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的提高均有積極意義。要把群文閱讀落實到位,給予學生足夠的參與群文閱讀的時間和機會,使其掌握好古詩詞的鑒賞方法,促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一、精選群文文本 拓寬學生視野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材就是個例子”,憑借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群文閱讀就是這樣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為進一步提高群文閱讀的教學質(zhì)量,教師首先需要確立與之相關(guān)的議題,從議題出發(fā)進行相關(guān)內(nèi)容的選文,確保群文閱讀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對于確立議題內(nèi)容,教師要進行反復的考量,教師要根據(jù)學生閱讀興趣來定,以保證群文閱讀的效果達到最佳。確定議題的方法有很多,議題可以是教材中固有古詩詞的主題,也可以教材中古詩詞為基礎(chǔ)概括提煉而出的觀點,或者從身邊真實事件或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哲理。群文閱讀選文除要貼近主題還要有一定的深度,以教材中的古詩詞為基礎(chǔ),適當補充一些同一主題下的古詩詞文,并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基礎(chǔ)與身心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進行群文閱讀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教師就可以把議題定為“走進蘇東坡”,以便讓學生全面了解蘇東坡。確定了議題,下一步就可以查閱有關(guān)蘇東坡的詩詞資料,并選取《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這幾首詞和文章《赤壁賦》作為一組群文進行閱讀,還可以讓學生課外閱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群文選擇的這些詞和文章都是蘇軾的名作,加上蘇東坡的傳記,大大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有助于學生探究蘇軾的思想,進而更深層次地全面了解蘇軾,教學的深度廣度遠非單篇《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所能比的。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上網(wǎng)搜索蘇東坡的奇聞軼事,激發(fā)學生對蘇軾的探究熱情,之后讓學生就幾篇古詩詞和文章進行初步的閱讀,學生初步了解到《念奴嬌·赤壁懷古》主要描繪了赤壁附近的壯闊景物,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贊美,抒發(fā)了詩人渴望為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赤壁賦》主要寫了作者在游覽黃州城外的赤壁時觸景生情,借題發(fā)揮,來抒發(fā)自己遭貶后內(nèi)心的苦悶;《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則寫了作者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樣一件小事,即景生情,以此來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主要寫楊花飄忽不定和柳絮的最終歸宿。在初步讀懂詩詞和文章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探究蘇軾的思想及形成原因,再通過閱讀傳記,全面了解蘇東坡,通過“走進蘇東坡”這個議題,整合了相關(guān)詩詞文章傳記,通過群文閱讀學生不但讀懂了教材篇目,而且了解了蘇東坡思想,進而全面了解了蘇東坡,大大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二、通過群文比較閱讀 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在于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群文閱讀的多文本相較于教材的單一文本為學生選擇感興趣的詩詞閱讀材料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為比較閱讀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通過將課文和學生感興趣的詩詞進行比較閱讀,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群文閱讀不是要求學生按照預定的順序進行一篇一篇地讀,逐一進行分析,而是把幾篇古詩文融合到一起,通過比較閱讀來理解詩詞,進而完成議題要達到的目標。為了完成比較閱讀任務,教師可以提供相關(guān)文本供學生選擇,學生選定感興趣的文本后把幾篇詩文融合到一起,通過比較閱讀來理解。在群文比較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fā),將比較閱讀的精髓與做法滲透到具體篇目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詩詞鑒賞比較閱讀主要是從意象、意境、字詞、思想感情、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進行比較鑒賞,從而掌握積累一定的鑒賞模式與技巧,讓學生學會怎樣去閱讀、分析、理解古詩詞以及掌握好群文閱讀的技巧,降低群文閱讀的難度。通過完成群文閱讀任務,學生學習了議題下的群文多首詩詞,掌握了比較閱讀等方法,學生思維品質(zhì)和語文素養(yǎng)都會有一定提升。
例如,在學習辛棄疾的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教師還可以選擇陳亮的《念奴嬌·登多景樓》和張元干的《賀新郎(夢繞神州路)》作為一組以“宋朝愛國詩人作品欣賞”為議題的群文閱讀。教師先讓學生課前利用網(wǎng)絡(luò)進行預習,了解每首詞的意思和幾位詞人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接著引導他們進行比較閱讀,初步了解異同,使其體會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思想感情,感受詞人們誠摯無私的愛國情懷,以及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緬懷之情,接著讓學生暢談閱讀后的理解與感受,把握這幾位愛國詩人的個性特點,這樣學生對宋朝愛國詩人及其作品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通過分組討論解讀群文 提高課堂效率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認為教師的作用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探索的情境,不要向?qū)W生提供現(xiàn)成的知識。在古詩詞群文閱讀過程中,為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探索的情境,由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自由表達分享,自主歸納總結(jié),教師僅僅起組織課堂的作用??梢宰屢粋€或兩個小組學生分別負責群文中的一首詩詞,探究詩詞的內(nèi)容思想背景等,通過分組討論并發(fā)言交流,進而分析歸納。學生通過其它小組的分享能在一節(jié)課內(nèi)掌握群文閱讀的多首詩詞,課堂容量增加了,課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例如,在進行以“明月情懷”為議題的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蘇軾的《永遇樂·長憶別時》、《醉落魄·離京口作》、《六月二十日夜渡?!匪钠旁娫~進行閱讀鑒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兩個小組為單位閱讀一首詩詞,一個小組負責探究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情感,另一個小組負責探究詩詞的主題、蘊涵的哲理等。學生在完成自主閱讀后,教師讓各小組展開討論,討論作者的思想感情、詩詞的主題、蘊涵的哲理等,當學生討論完,發(fā)言分享匯報討論成果后,教師再逐一進行點評總結(jié),并為學生答疑解惑。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能夠讓學生更快完成群文閱讀任務,深入體會古詩詞的內(nèi)涵,通過各小組分享的閱讀成果,課堂容量擴大了,課堂效率提高了。
四、結(jié)合研究性學習 增加課堂教學深度
教育家杜威提出“從做中學”的教育理論基本原則,在他創(chuàng)辦的學校中,研究性學習居于核心地位。群文閱讀的某些議題適合作為研究性學習課題,因此在進行群文閱讀時,可以結(jié)合研究性學習課題進行群文閱讀,來增加課堂教學深度。新課標要求改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在進行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把課堂閱讀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自主探究,鼓勵他們進行個性化解讀群文。落實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自主探究可作為重要抓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起引導作用。讓群文閱讀緊密結(jié)合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探究能力,隨著時間推移,學生古詩詞的探究能力就會得到大大提高。
例如,在學習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時,教師可以選定卓文君的《白頭吟》、蔡文姬的《悲憤詩》、薛濤的《送友人》等有代表性的幾位女詩人的名作,作為以“中國古代女詩人作品藝術(shù)特色”為議題的群文閱讀。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情境任務:以“中國古代女詩人作品藝術(shù)特色例析”為研究性學習課題,通過完成群文閱讀,撰寫結(jié)題小論文。課堂上,首先要求學生借助網(wǎng)絡(luò)對四首古詩詞進行初步閱讀,了解四首古詩詞的大意,讓學生自主探究體會詩詞的情感,感受這些古代女詩人的魅力。完成初步鑒賞這幾首詩詞后,推動學生繼續(xù)探究“中國古代女詩人作品藝術(shù)特色例析”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做好分工,可以幾個同學合作研究一個女詩人,內(nèi)部再分塊研究這些女詩人的生平、作品、思想等,利用每周安排的研究性學習課,匯報研究進度,交流研究成果,既分工又合作,最后把研究成果寫成結(jié)題報告小論文,實現(xiàn)了語文課堂向研究性學習課堂的延伸,學生通過持續(xù)的自主探究,完成了教師布置的情境任務,大大增加了課堂的深度。。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古詩詞的學習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教師借助群文閱讀優(yōu)化語文詩詞課堂教學時,要以新課程標準為導向,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幾個視角出發(fā),運用多樣化的方法將群文閱讀優(yōu)勢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去,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大量閱讀古詩詞,掌握群文閱讀技巧,提高閱讀古詩詞的興趣,進而提高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感悟古詩詞的魅力。
參考文獻
[1]侯喆. “群文閱讀”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
[2]李燕俠. 高中語文群文閱讀實施策略例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9.
[3]周芝. 基于思維導圖法的初中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4]丁艷秋. 高中語文蘇軾作品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