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坤 馬知遠
編者案:劉鼎(1902.1-1986.7),本名闞思俊,字尊民,四川南溪人。中國共產黨老一輩革命活動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黨內著名的軍工與機械工業(yè)專家,我國軍事工業(yè)的杰出領導人,被譽為中國的軍工泰斗。
1924年經孫炳文、朱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赴德國勤工儉學,任旅德青年團支部書記,1926年轉赴蘇聯(lián)深造。1928年畢業(yè)于莫斯科東方大學,1929年奉調回國,任中共中央特科第二科副科長,長期從事地下情報工作,曾在西安事變中立下過汗馬功勞??谷諔?zhàn)爭期間曾任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部長。
他光明磊落,作風正派,廉潔奉公,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胡耀邦評價劉鼎:“他為我們黨的事業(yè)做過很多重要貢獻”。
劉鼎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的一生,也是堅韌負重的一生。在他去世后,聶榮臻為他題詞:“鞠躬盡瘁,奉獻畢生”;習仲勛題詞:“兵工泰斗,統(tǒng)戰(zhàn)功臣”。1945年底至1949年初,劉鼎在晉察冀期間,全身心投入到人民軍工事業(yè)中,帶領廣大軍工戰(zhàn)士忘我工作,創(chuàng)新技術,向前線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器彈藥支援,為人民解放軍秋風掃落葉般地向全國勝利進軍建立了不朽功勛。
赴東北受阻滯留晉察冀
1945年10月,劉鼎受黨中央委派,帶領一支百人左右的隊伍由延安出發(fā),前往東北建設新的軍事工業(yè)基地。這支隊伍主要由延安軍工局技術骨干組成,其中有聞名延安的總工程師沈鴻、機械工程師徐馳、化學工程師林華、地質工程師汪鵬等人。他們徒步行軍,東渡黃河,穿過山西,進入河北。路過張家口時,受到了晉察冀軍區(qū)司令員聶榮臻的接見;到達承德后又受到冀熱遼軍區(qū)政委程子華的熱情接待。由于國民黨軍搶占并控制了山海關一帶,赴東北的行程受阻,隊伍在承德待命數月。
1946年6月,晉察冀軍區(qū)決定以冀熱遼軍區(qū)軍工部為基礎,成立冀察熱遼軍區(qū)軍工部,劉鼎同志被任命為部長,張珍、黃錫川為副部長,但因時局變化沒有成立起來。不久中共中央電令劉鼎率隊回張家口,留在晉察冀,由晉察冀中央局分配工作。
此時,國民黨軍隊開始向解放區(qū)大舉進攻,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被迫自衛(wèi)反擊。為了適應戰(zhàn)爭需要,晉察冀根據地的軍工部門重新部署恢復兵工生產。8月,晉察冀中央局任命劉鼎為新成立的興華實業(yè)公司副總經理。這個公司負責接管張家口、宣化一帶的重工業(yè)工廠,包括鐵礦、煉鐵廠、機器廠、化工廠等,將這些企業(yè)按戰(zhàn)時需要加以改建,進行軍工生產。劉鼎將各廠的機床集中到宣化機器廠,組建了一條制造八二迫擊炮彈的生產線,按照他在延安時研究出的新引信和八二迫擊炮彈的標準圖紙,用最快的速度組織開工生產,以支援前線。
10月,國民黨軍隊進攻張家口,晉察冀軍區(qū)決定避敵鋒芒,從張家口、宣化一帶撤退,同時決定將凡是能拆卸的設備,隨同技職人員一同轉移到后方,另行組建新的兵工基地。
在劉鼎指揮下,向后方轉移并組建新的兵工基地的任務緊張而有序地展開。他一方面組織機器設備的拆卸,安排對重要器材的包裝運輸工作,又要動員盡可能多的技職人員隨軍撤退;另一方面,還要到后方選擇合適的落腳點,擬定建廠規(guī)劃。時間緊張,環(huán)境復雜,兩方面的任務都不輕松。
劉鼎把新的軍工基地選定在晉冀邊界的靈丘縣上寨附近。這里是太行山區(qū)北端的抗日老根據地,向南百余里就是晉察冀軍區(qū)和晉察冀中央局的駐地河北省阜平縣,再向東南就是開闊的華北大平原。
經過幾個月繁忙而緊張的搬遷和基建,一個以山西靈丘縣上寨村為中心的新兵工基地建立起來了。它包括槍彈廠、炮彈一廠、炮彈二廠、手榴彈廠、發(fā)電廠等。由于有從張宣地區(qū)接收的設備和技術人員,新建兵工基地的裝備和人員素質,比抗戰(zhàn)時期根據地的兵工廠大大提高。
劉鼎夫人易輝對這一段的情況回憶說:1946年10月,我抱著5個月大的嬰兒隨工業(yè)局大隊人馬離開張家口,到河北阜平縣河西村時已是冬天。劉鼎帶領一些技術人員和工人,把張家口的機械設備拆裝運輸到新的兵工基地山西靈丘縣上寨。上寨離河西村60多公里。我頭一次帶孩子沒經驗,農村房子很冷,孩子因感冒轉為肺炎,缺醫(yī)少藥,病情沒得到控制,眼看越來越虛弱。我請辦公室的同志幾次給劉鼎打電話,要他回來看看,想想辦法。打了幾次電話,劉鼎都說工作緊張,實在離不開,回不來。眼看著10個月大的女孩不治而死,我埋掉孩子,騎著騾子到上寨去找劉鼎,見了他,不由得大哭起來。我這人是不哭的,他見了知道是孩子沒了。他也心疼,惋惜。但他更關注、更放心不下的是炮彈。不出差的時候,除了在辦公室辦公、開會之外,他都是坐在房間炕上小桌旁設計、畫圖,晚上工作到深夜。我就陪著在一旁做點手工。他有時候到河灘上試炮,連飯也顧不得吃。我說他,你就知道炮彈!有時說這話是帶情緒的。
晉察冀區(qū)興軍工
1946年11月,晉察冀邊區(qū)工業(yè)局領導機構改組,由晉察冀中央局秘書長姚依林兼任工業(yè)局局長,劉鼎任副局長,以加強對兵工生產的領導。姚依林1935年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他知道劉鼎是建黨初期的老黨員,早在紅軍時期就領導過兵工生產,曾任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長,是專家型領導干部,所以對劉鼎很尊重,對兵工生產方面的工作放手讓劉鼎去做。
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全面展開,前線對武器彈藥的需要愈加迫切。1947年4月,晉察冀軍區(qū)部隊發(fā)起正太戰(zhàn)役,連克正定、欒城及附近據點90余處,但設防較為堅固的元氏縣城沒能攻下來,原因之一是缺乏火炮一類的重武器和足夠的炸藥,火力跟上不去。前線對武器軍火的需要使劉鼎急在心頭。當時晉察冀部隊用的八二炮彈射程不到3公里,引信是慣性的,殺傷力低,劉鼎提出重新研制。劉鼎找來蘇軍炮彈樣品,組織生產管理二處的技術研究室李建等人參加研制。5月,研制成功46式瞬發(fā)引信,沈鴻領導的機械研究室設計制造了生產該引信的專用機床。劉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繪制46引信的標準圖紙,分發(fā)到制造引信的工廠,同時也發(fā)到其他根據地的軍工部門。八二迫擊炮彈裝上46引信后,質量有了大的改進,提高了射程,大大增強了殺傷力。
這時,華北煤鐵重鎮(zhèn)陽泉市獲得解放。陽泉鐵廠有兩座較現代化的能冶煉灰生鐵的高爐,這是劉鼎在太行軍工時非??释玫降脑O備,但當時自己無法建造,現在終于從敵人手里奪得了。劉鼎聞訊,立即趕到陽泉鐵廠組織一號高爐恢復生產。同時,根據上級的指示,安排將二號高爐拆卸,運往山西長治附近的故縣,組建故縣鐵廠,以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個解放區(qū)各有一座現代化的煉鐵高爐,這樣就可以就近供應制造迫擊炮彈所需的大量灰生鐵。
為此,晉冀魯豫邊區(qū)軍工處特派陸達和陳志堅兩位工程師到陽泉鐵廠,負責組織拆卸和搬運工作。陸達和陳志堅是劉鼎在太行軍工時的老部下,他們曾一起創(chuàng)造了太行軍工的輝煌。他們歷盡艱辛將全套高爐于同年7月上旬,搬運到了長治附近的故縣,重新組裝后,于1948年1月10日煉出了第一爐鐵水。
劉鼎的警衛(wèi)員王德富曾回憶:晉察冀邊區(qū)工業(yè)局在阜平,劉鼎帶著警衛(wèi)員經常出差,騎著螺子去分布在山溝里的槍廠、炮彈廠、化工廠、冶煉廠。路近的走幾個小時,遠的要走上一天,連午間也不得休息。餓了就買老鄉(xiāng)的雞蛋,沒工夫煮,就喝生的,一次喝上幾個,既解渴,又補充了體力。后來,在井陘,朱德和聶榮臻把他們乘坐的小吉普車換成了中卡,把小吉普車給了劉鼎,改乘吉普后就方便多了。
研制“攻堅彈”廢寢忘食
1947年春,劉少奇和朱德率中央工委東渡黃河,來到晉察冀解放區(qū)指導工作。突然一天,劉鼎接到通知,讓他到西柏坡去,原來是朱德總司令找他專門了解軍工生產的情況。朱德說:“劉鼎啊,我們就要開始戰(zhàn)略大反攻了,前線需要炮兵,需要炮彈,兵工生產要抓緊,多生產些炮彈。你是老兵工,要用最大的努力為前方多提供炮彈,越多越好!”
劉鼎向朱總司令匯報了晉察冀和晉冀魯豫邊區(qū)軍工生產的現狀和問題。當時,晉察冀區(qū)的兵工廠沿太行山有十幾座,分散在各地,管理也不統(tǒng)一,遠遠不能適應戰(zhàn)爭發(fā)展的需要。
朱德經過調查研究,于7月11日致電毛澤東,提出要把分散的軍工生產統(tǒng)一起來,要大規(guī)模發(fā)展炸藥和炮彈的生產,說“這與打垮蔣介石的時間有很大關系”;20日再次致電毛澤東、周恩來,提出要搞好運輸線,保證軍工產品及時送到前線。并建議召開軍工會議、交通運輸會議等,以加強統(tǒng)一領導和部署。
1947年夏秋之交,解放戰(zhàn)爭的形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人民解放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了戰(zhàn)略反攻。朱德總司令多次指示劉鼎,要迅速解決攻堅戰(zhàn)所需的彈藥:一是大量制造威力大的炮彈,二是生產能夠摧毀碉堡和城墻的炸藥包。
為此,劉鼎安排軍工局所屬的兩個研究機構(一個是炮彈和引信研究室,一個是化工研究所),專門從事研制新產品以及提高炮彈和引信的產量。根據朱總司令的指示和前線的需要,劉鼎親自參加這些研究,不分白天黑夜,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并多次參加在河北省阜平縣河西村(軍工局機關所在地)旁的河灘地上進行的試驗。
取得成效并帶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性質的新型彈藥有兩類:
一類是彈頭帶一長桿,并裝上一定數量黃色炸藥包的迫擊炮彈,多半是大口徑的彈(如82毫米、120毫米、150毫米),雖然射程有所減少,但威力增加很大。另一類是黃色炸藥包投擲器,投擲器的筒身系利用普通的氧氣瓶,去掉頭部,加裝方向與俯仰機構改制而成;炮彈系利用大口徑迫擊炮彈,在前端加一帶圓盤的長桿,在桿上穿上炸藥包,一次可裝炸藥包約10公斤,其射程為100~200米,主要用于炸毀碉堡或城墻。
朱德對軍工生產,特別是重武器炮火的制造非常關心。當技術人員研制出一種爆炸力強的新型炮彈,進行試驗射擊時,朱德總要親自趕到靶場參觀試射。他拿起炮彈向劉鼎詢問炮彈的射程、爆炸力和準確性。當他看到試射的各種科目準確無誤時,十分高興,鼓勵大家說:“你們的工作做得很好,正適合戰(zhàn)爭的需要,要盡快投入大量生產,準備打大仗?!彪S后,他命令軍區(qū)把收存的迫擊炮啟封使用,同時命令炮兵加緊訓練,把炮兵的建制盡快恢復起來。
7月23日,朱德給姚(依林)劉(再生)劉(鼎)三人寫信,信中說:
晉察冀的兵工廠兩三月來整理后大有進步,再加以二等軍區(qū)兵工廠均統(tǒng)一指揮領導后,更加便利于大發(fā)展。我要求你們要爭取時間盡先完成,又要能適用,取得各戰(zhàn)地的贊美,那時自然不愁款項無著。但是你們計算不可過于太貴,應盡現有材料或征集民間銅鐵等,盡量減底成本,發(fā)動工人為前線義務服務,如有急須晝夜開工等等,計劃均由我們負責調濟款項。又,明年一年計劃分上半年、下半年能出多少產品,需要款多少亦請詳細計劃告訴之。總之,此地兵工事業(yè)應盡可能范圍內來發(fā)展,擴充技師、工人、機器、原料來解決、來計算,就有統(tǒng)一兵工基礎上本月底能生產多少出品。八月份,九、十、十一、十二月份每月增加數目字請詳細列表告訴我,以便進行總的計劃。過剩生產或各地要求的特別生產以確實可靠為準,任務能做到支援全國性的返(反)攻,(我)軍所用以炮彈、特別是山野炮彈、炸藥、棉藥為重要,其次是迫擊炮八二、五〇、六〇的為適用,其他是機槍彈,以上這些任務你們是否有可能做到。并(將)這一光榮任務給你們,望努力完成。你們如何計劃做成應即速派人送來。今后望你們直接向我作負責的匯報,至少一月一次。
劉鼎按照朱總司令指示信的要求,抓緊迫擊炮等武器彈藥和炸藥的制造。這年11月上旬,晉察冀野戰(zhàn)軍發(fā)起石家莊戰(zhàn)役,僅用7天時間全殲守敵2萬余人,開創(chuàng)我軍攻克大城市的范例。戰(zhàn)斗中使用了大量炮彈和炸藥。朱總司令在《攻克石門》一詩中寫道:攻堅戰(zhàn)術開新面,久困人民動笑顏。
1947年12月20日至1948年1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開了華北各解放區(qū)兵工會議、交通會議。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山東和大別山劉鄧部隊的代表出席了會議。劉鼎作為晉察冀的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并在會上發(fā)言。這是根據地有史以來第一次由中央召開的兵工會議,會議總結了根據地兵工的歷史經驗,更重要的是部署了1948年,也就是大決戰(zhàn)前的兵工生產任務。這次會議是根據地兵工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
“土飛機”無堅不摧顯神威
1948年5月,華北解放區(qū)(包括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和冀熱遼),除太原一座孤城外,已經連成一片。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以董必武為主席的華北人民政府,其下設公營企業(yè)部,主管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任命黃敬為部長,劉鼎為主管軍工的副部長。
5月上旬的一天,劉鼎被朱總司令叫去,讓他見了華東野戰(zhàn)軍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粟裕在城南莊會議上向中央提出華野主力暫不向江南出動,集中力量在中原、黃淮地區(qū)大量殲敵,盡可能多地把國民黨主力消滅在長江以北。這個重大的戰(zhàn)略建議被中央采納,朱總司令將隨陳、粟千里奔赴濮陽,視察華野部隊。行前,讓劉鼎將兵工廠新生產的炮與炮彈盡可能多地給陳、粟帶上。這些武器,在華東野戰(zhàn)軍不久后發(fā)起的豫東戰(zhàn)役打大殲滅戰(zhàn)中發(fā)揮了作用。
為了迎接解放戰(zhàn)爭決戰(zhàn)時期的到來,劉鼎組織華北的7萬兵工大軍加緊軍工生產,特別是攻堅炮火彈藥的制造。1948年秋三大戰(zhàn)役之前華北解放區(qū)各兵工廠造的各種炮彈,年產量已達幾十萬發(fā)以上。這為大決戰(zhàn)提供了重要的軍火保障。規(guī)模巨大的淮海戰(zhàn)役,由華北和東北軍工送往前線的彈藥約有1640萬噸,遠遠超過了國民黨方面的軍火供應。
根據攻堅戰(zhàn)的需要,劉鼎領導兵工廠研制出大口徑擲彈筒(也叫炸藥拋射器)和粗膛迫擊炮發(fā)射炸藥包,在戰(zhàn)場上大顯威力。凌空爆炸,使方圓幾十米內的敵軍聾瞎喪生。戰(zhàn)士們高興地把這種武器贊喻為“土飛機”(像轟炸機從空中投炸彈),國民黨軍隊甚至驚呼“共軍有了原子彈”。蔣介石逃到臺灣后還稱他的失敗是由于共軍得到了蘇聯(lián)援助的軍火。他們怎么也想不到共產黨領導的軍工事業(yè)發(fā)展得這樣快,為埋葬蔣家王朝準備了充分的武器。
劉鼎帶領技術人員,還試制成功日式炮彈引信,試制成功注裝TNT炸藥的七五山炮彈,投入批量生產,充分利用繳獲的日軍大炮,打擊消滅敵軍。并改革八二迫擊炮彈,制造了信號彈、給友軍傳遞信息的送信彈、散發(fā)宣傳單的宣傳彈。尤其是這個宣傳彈,在平津和淮海戰(zhàn)役中,發(fā)揮了強大的政治思想攻勢,發(fā)揮了動搖敵人軍心,令敵人厭倦作戰(zhàn)、不戰(zhàn)自敗的強大作用。
當時跟隨劉 鼎工作的老兵工回憶說:“早在1947年初,劉鼎同志住阜平河西村軍工局機關時就開始設想,用擲彈筒投擲炮彈的原理,設計一種‘炸藥包拋射機’,把一二十公斤重的炸藥包投擲一二百公尺遠的距離,以摧毀敵人的碉堡、城墻。他在最簡陋的條件下,開始了復雜的研究試驗工作。他利用廢舊氧氣瓶作為‘炮筒’,自行設計炮筒的支架與搖架,又設計了一種長尾桿、帶尾翅、掛發(fā)射藥包的‘圓盤’炮彈。這套設計充分發(fā)揮了劉鼎同志的奇想。在河西村河灘上,經過二三十次反復試驗、改進、再實驗、再改進,‘炸藥包投擲機’和‘圓盤藥包彈’終于實驗成功了。這種帶長桿裝炸藥包的炮彈和大口徑炸藥包投擲機威力極大,曾被毛澤東同志譽為土飛機、土坦克(見《毛澤東選集》第四卷1375頁)。這些新型武器和炮彈源源不斷地供應前線,在平津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和解放太原的戰(zhàn)斗中大顯神威,使我軍炮火壓倒了國民黨軍隊的火力,加速了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進程?!?/p>
1948年12月13日至194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第二次全國兵工會議(也稱軍工軍械會議)。朱德和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出席了會議。劉少奇在講話中高度贊揚了根據地兵工在解放戰(zhàn)爭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闡述了接管城市工業(yè)的政策和兵工部門今后的任務。第二次兵工會議,為兵器工業(yè)迎接全國解放,向現代化兵器工業(yè)過渡,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劉鼎代表華北區(qū)參加了會議。
隨著解放軍的節(jié)節(jié)勝利,全國許多大城市相繼解放,1949年2月,劉鼎被派往北平負責接管重工業(yè)和兵器工業(yè),在忙碌中迎接著新中國的誕生。
(作者簡介:韓正坤,河北省軍民融合促進會副秘書長;馬知遠,東北師范大學在校學生。本文得到劉鼎之子劉文山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誠摯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