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順來 秦廣進
田徑教學和田徑訓練是系統(tǒng)的整體,能夠根據運動員的技術特點、年齡特征、身體形態(tài),挖掘運動員最大的潛能,使運動員在田徑訓練的過程中,鞏固田徑教學的內容、方法及概念。幫助運動員獲得理想的成績。然而結合我國高校田徑訓練的現狀,卻發(fā)現學生訓練質量、效率,普遍不高,難以有效地利用田徑教學的內容,提升自身的身體機能。而以田徑教學方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強化田徑訓練,能夠切實提高田徑訓練的實效性。
1 高校田徑訓練的基本問題
1.1 訓練形式
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田徑訓練活動的時候,需要根據學生的訓練情況,確定相應的訓練形式,以此使訓練過程更加合理科學。但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我們卻發(fā)現,高校田徑訓練的形式較為單調,學生參與田徑訓練的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到訓練的質量和效率。而教師分步講解和示范演練的方法,雖然能夠提高訓練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但刻板單一的教學方法,容易削弱徐盛的訓練興趣和欲望。
1.2 訓練內容
體育教師應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角度出發(fā),優(yōu)化并選擇適合學生的訓練內容,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訓練興趣,提高訓練效果。然而在實際的訓練中,田徑訓練的內容比較單一,通常使重復簡單的動作和內容,枯燥沉悶的訓練過程,又導致學生持續(xù)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受到影響。使學生難以切實地感受到田徑運動的魅力。
1.3 訓練計劃
體育教師在田徑訓練前應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訓練內容及身體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幫助學生強化訓練的效果和質量。然而在高校日常的田徑訓練中,我們能夠發(fā)現,教師的訓練計劃與學生的身體體征和實際需求想錯位,難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訓練質量和效果,甚至會損害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2 學生強化田徑訓練的教學方法
田徑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掌握田徑項目的技術、理論及技能,使學生在掌握技能、提高體能的過程中,得到真正的發(fā)展。而田徑訓練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堅強品質、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運動成績,使學生更好地應用理論知識,提高體育運動的實效性與有效性。因此體育教學和訓練擁有承前啟后的內在聯系。而通過體育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田徑訓練效率,則擁有一定的可行性。
2.1 創(chuàng)新田徑教學和訓練過程
田徑訓練形式單一、方法枯燥是影響田徑訓練質量的重要因素,難以幫助學生切實地發(fā)揮田徑訓練應有的功能和作用。而針對此問題,高校體育教師性在改進教學體系、革新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應探尋出真正適應學生發(fā)展需求的田徑訓練方法,使田徑訓練形式變得多樣化、多元化。譬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游戲化教學,融入到田徑教學的過程中,或者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提高田徑訓練的實效性。譬如在跨欄跑教學中,教師應將理論傳授過程翻轉到課前,將訓練過程翻轉到課堂,并利用便口令、游戲競賽的方式,提高田徑訓練的趣味性。而在這個過程中,田徑的教學形式和訓練形式都會變得多姿多彩,形式多樣。
2.2 形成動態(tài)性的田徑訓練內容
在田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自主訓練的意識,應傳授各類田徑訓練方法、形式及內容,使學生根據自身的特征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形式、內容及方法。此外,體育教師還應根據田徑訓練目標,將與之相關的訓練內容、方法,融合起來,形成訓練模塊,學生在田徑訓練時,能夠自由調節(jié)模塊中的內容。譬如三級跳模塊中的力量訓練、速度訓練模塊及節(jié)奏訓練模塊等。但由于該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自主性要求較高,所以教學前期必須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訓練意識的培養(yǎng)。
2.3 制定小組競爭類訓練計劃
訓練計劃是學生參與田徑訓練的重要支撐和抓手,是結合學生身體特質、訓練目標及訓練水平的依據和標桿。而要想將訓練計劃與學生需求結合起來,則需要體育教師,事先制定出科學完備的訓練計劃,并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以分組、競爭的形式,引導不同小組的學生進行比賽,爭取高質高效地完成各自的訓練計劃。而在學生落實訓練計劃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計劃落實情況,進行小組評價、學生評價活動,并以此確定后續(xù)的教學內容,使田徑教學與田徑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間接地強化學生參與田徑訓練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因為當“教學內容”跟著“訓練計劃”走時,學生的訓練需求能夠得到有效的滿足,會形成新的訓練目標,進而引導學生更積極,更自主地參與到田徑訓練的過程中。
3 結語
以田徑教學為切入點,強化學生參與田徑訓練效率,是較為創(chuàng)新的田徑教學和訓練理念,但與此同時,也能夠幫助高校更好地將田徑教學與田徑訓練結合起來,解決田徑訓練所存在的問題,提升田徑訓練的實效性與有效性,為我國高校田徑教育事業(yè)的現代化發(fā)展,開拓出全新的發(fā)展方向。
(作者單位:石家莊理工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