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卉 江艷
在跨文化傳播的背景下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中國武術的發(fā)展和革新已經成為了時代的新的訴求。武術的發(fā)展必然是離不開海內外的傳播與交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從跨文化傳播的角度分析武術是如何對體育強國的建設產生重要時代責任的。研究提出,跨文化傳播是武術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方法,武術是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途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為我國體育強國建設做出貢獻。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
“一帶一路”作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社會進步的世紀工程,是一種新的、正在用于積極實踐的全球治理理念。加快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體育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服務方式和商業(yè)模式,促進體育制造業(yè)轉型升級、體育服務業(yè)提質增效。
近年來,體育發(fā)展、創(chuàng)新改革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成果,包括競技體育、體育產業(yè)、群眾體育等等,是國家近些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也早已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體育大國,但不得不承認我國體育發(fā)展還不夠,目前還不屬于體育強國,我們還處于由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道路上。
1.2 選題目的及意義
武術文化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生命指紋,為了人類和諧和發(fā)展,武術絕不是虛無病態(tài)的,武術的意義不容小覷。通過對武術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來提高民族文化的競爭力。武術作為一種運動方式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它所倡導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正式用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奠基石。
2 體育強、中國強
習總書記將體育上升到“體育強,中國強”這樣的高度,首先說明了一個國家的發(fā)展之本就是發(fā)展體育,體育強國就是通過發(fā)展體育來強大國家的,這是一個良性互動的過程。體育強也會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擁有強健的體魄和靈活的大腦。將武術與現代意義上的健身有機結合,并且對其加大推廣力度,讓武術真正意義上的做到規(guī)范化和系統化。
3 武術與跨文化傳播的相關界定及相互聯系
3.1 武術的概念
武術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對,因為武術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認知,所以把原始社會強弱爭斗的“止戈為武”定義為拿起兵器去打仗,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戰(zhàn)事的消停,“止戈為武”逐漸演變?yōu)榉畔卤骶S護和平。習武既可以強身健體,亦可防御敵人。中國武術更加注重“精氣神”的培養(yǎng),是我國本土層面的體現。
3.2 跨文化傳播的概念
跨文化傳播是以新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為媒介,讓來自不同背景的主體或個體間進行溝通交流,是一門多學科知識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使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與世界各地進行交流互動,彼此影響。
3.3 二者關系
武術歷經幾千年的風雨捶打,是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然而武術由于實力、規(guī)則的不適應等原因使得在國際上的地位非常薄弱,導致影響力和推廣力不夠。因此借助跨文化傳播這一媒介手段,使中國武術更好的走出去并且引進來國際上對武術更好的建議,讓中國武術不斷走向國際化,并且為世界所接受。
4 武術對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積極作用
中國作為體育大國,總的前進方向和發(fā)展目標就是邁向體育強國。而武術作為中國最優(yōu)秀民族傳統體育,在保證原有歷史個性的同時,再通過跨文化的傳播,對外來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但是這個過程并不是新舊文化的拼湊,而是深厚的民族文化結構在新的文化積累中實現的推陳出新、去偽存真。
4.1 武術的健身價值
武術運動可以讓人們在身體勞累時得到充分的放松,讓人們在空余時間通過鍛煉強身健體,武術運動不僅可以消除人們在工作中大腦所產生的疲勞,而且可以讓人們在空余時間進行鍛煉,強身健體使身體得到有效的緩解,從精神上得到放松。要想練習好武術,首先要培養(yǎng)武德精神,仁義禮智信,對于不同人群,不同文化的人有著和諧的相處方式,每個人都以禮相待。
4.2 武術的改革創(chuàng)新
在我國,習武的人數特別多,但是競技武術套路受到的關注卻非常少,民族傳統體育是根據我國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風俗習慣產生的,它之所以發(fā)展緩慢是因為它自身存在與社會的不適應性。只要真正的走出了國門,才能使中國武術朝向國際化的發(fā)展,讓武術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大重要介質。民族傳統體育永遠不會消亡,因為它是代表我們整個民族的發(fā)展的,它只會在不斷的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創(chuàng)造輝煌。
5 結論和建議
5.1 結論
武術的文化自信是武術發(fā)展的根本,武術的對外傳播是武術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在體育強國構建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短板和瓶頸,并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體育文化的軟實力和影響力還待進一步提高,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可以人類共享的,并且是可以促進體育文化進步的。
5.2 建議
我們在保持武術原始獨立性的前提下,還要借鑒西方的優(yōu)秀文化和思維模式,樹立與國人國際相適應的發(fā)展觀念,要想使體育強國戰(zhàn)略思想深入民心,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大力弘揚發(fā)展,雖然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們自己必須先產生文化保護意識,文化自信,只有不斷努力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就一定會創(chuàng)造非凡。
(作者單位:首都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