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和
摘要:目的:對牽正復癱湯聯合針灸治療面癱的價值探討。 方法: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月間在我院治療的面癱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法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4例。對照組患者接受針灸治療,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牽正復癱湯治療,分別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100.0%和66.67%,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心理、軀體、角色、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牽正復癱湯聯合針灸治療面癱的價值高,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而且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牽正復癱湯;針灸;面癱;價值
面癱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其主要癥狀有口眼扭曲、口角下垂及鼻唇溝變淺、額肌高低不一、眼瞼不易閉合等,面癱嚴重影響患者面部美觀,甚至影響生活和工作等,需要加強重視。西醫(yī)臨床治療往往選擇藥物,如:糖皮質激素、營養(yǎng)神經藥物等,但效果大多不太理想。中醫(yī)在面癱中療效確切,兼具操作簡便、副作用小等優(yōu)點,為患者所廣泛接受。本文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月間在我院的面癱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索牽正復癱湯聯合針灸治療面癱的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月間在我院接受的面癱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雙盲法對其進行隨機分組,每組24例。
觀察組患者中,男13例、女11例;患者年齡在21歲到64歲之間,平均年齡(37.93±6.92)歲。其中面部單側患病和雙側患病的患者分別有20例、4例。
對照組患者中,男14例、女10例;患者年齡在19歲到62歲之間,平均年齡(36.37±7.14)歲。其中面部單側患病和雙側患病的患者分別有21例、3例。
兩組患者的基礎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針灸治療,主穴選擇合谷、攢竹、陽白、頰車、地倉、四白、等穴,根據患者情況加減,留針二十分鐘,每天一次,治療十次休息3天為一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牽正復癱湯治療,藥物組成包括黃芪40g,熟地20g,甘草5g,紅花6g,當歸15g,木瓜15g,白芍20g,雞血藤30g,天麻15g,木香10g,白附子6g,桂枝6g,全蝎6g。上述藥物每天煎煮1劑,分早晚服用,治療10天一個療程,一共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分別對兩組患者治療干預后的治療有效率進行計算和比較,并通過SF-36生活質量調查量表對患者治療干預后的心理、軀體、角色、社會功能等指標進行評分,每項的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為[1]:面癱患者面容基本恢復正常,主要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面神經機能障礙消失者視之為顯效,面癱癥狀改善者視之為有效,面癱癥狀未見明顯改變甚至加重者視之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患者總數×10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行t檢驗,計數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100.0%和66.67%,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心理、軀體、角色、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指標分別是62.32±1.92分、61.24±2.64分、60.72±2.32分、67.22±4.54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88.92±2.32分、86.82±3.24分、83.92±3.41分、78.92±4.52分,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面癱屬于中醫(yī)“中風病”的一種,主要表現為肌肉松弛等癥狀,主要是由于人體正氣不足,面靜脈空虛,寒邪侵襲經絡,造成氣滯血流,氣虛血瘀,經絡不通。西藥的解釋與中醫(yī)的解釋基本一致,相信有一定的原因。臉部血液供應受到影響,面神經因缺血而產生炎性水腫,這是由于血管受壓,缺血進一步加重造成的。據研究[2]顯示,針灸有治療作用,可加快面神經水腫的消散,從而減輕其對面部血管的壓迫,盡快恢復血液供應。
針灸攢竹穴疏風通絡,清里引經;四白穴屬于少陽三角經絡,具有清利導經的作用;陽白穴則對清熱祛風通絡,效果顯著;地倉、頰車穴屬于足陽明胃經,有活血化瘀,疏風通絡的作用[6]。近代研究表明,針刺能加快面神經的新陳代謝,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改善面肌表情的恢復[7]。上述各個穴位主要圍繞著神經主干或神經分支。針刺能刺激三叉神經纖維,使機械刺激轉化為電生理信號,修復面神經功能障礙,促進面神經損傷后的恢復[3]。
牽正復癱湯中的白附子有祛風化痰、散風于頭的作用;全蝎有祛風止攣的作用,可以起到昆蟲藥的止風通絡的作用;黃芪、熟地、當歸可以再用來益氣養(yǎng)血;木香可與熟地配伍使用,有滋養(yǎng)肝血,祛風止痛之效。多種藥物配伍,有益氣養(yǎng)血,養(yǎng)肝,調和營衛(wèi)之效,并有活血通絡之效。根據現代藥理研究,上述方藥可減輕炎癥反應,提高機體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抗氧自由基損傷,增加腦血流,促進組織修復與再生[4-5]。
綜上所述,牽正復癱湯聯合針灸治療面癱的價值高,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而且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麗.牽正復癱湯聯合針灸治療面癱的臨床效果[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21):37+39.
[2]顧云俊.針灸結合牽正復癱湯治療面癱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9,35(08):927.
[3]肖文照,汪曉燕,李小波,鄧勛.牽正復癱湯聯合針灸治療面癱的臨床效果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9,23(01):99-100.
[4]馮麗琴,馮麗云.牽正復癱湯聯合針灸治療貝爾面癱的應用價值[J].飲食科學,2018(20):115.
[5]夏清華.面癱患者聯合應用針灸與牽正復癱湯治療的有效性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18):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