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好托管服務,需要解決經費、師資、服務質量三大問題。如果不能提供高質量的托管服務,托管服務就很可能“一頭熱,一頭冷”。
熊丙奇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bqxiong@126.com
暑假期間,北京市基礎教育系統為幫助家庭確有需要的學生過好暑期生活,將由各區(qū)教委組織面向小學一年級至五年級學生的托管服務。在假期中,為學生提供托管服務,主要目的是疏導家長對校外培訓的需求,給學生提供有意義的暑假活動去處。而要開展好托管服務,需要解決三大問題,一是經費,二是師資,三是服務質量。如果不能提供高質量的托管服務,托管服務就很可能“一頭熱,一頭冷”。
開展托管服務的主體是學校,學校在假期開展托管服務,意味著需要教師(本校教師或外聘教師)加班。這就涉及開放校園提供托管服務的經費問題。北京提出,可適當收取費用,但顯然,由于托管服務屬于公益性質,就是向家長收取費用,也必須按成本進行分攤。如果費用過高,家長可能不愿意出這筆費用。
收費高低,還取決于開展怎樣的托管服務。如果只是給學生提供學校場所,不組織活動,那這一收費應該是很低的。而要開展興趣課程,則要看課程質量,如果質量高,即便收費高一點,家長也愿意送孩子來學校。
此前,有傳言稱,為減輕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我國可能禁止校外培訓機構節(jié)假日進行線上線下補習。落實這一禁令,就必須有學校和社區(qū)“補位”。從現實看,有的家長在假期里送孩子去校外培訓機構是出于無奈,把孩子獨自放在家里不安全,帶去工作單位也不是長久之計,權衡下來,就只有送孩子去培訓機構。對于這部分家長,如果所住小區(qū)和就近的學校能提供托管服務,就解決了后顧之憂,不必把孩子送去培訓機構。
但托管服務,如果只是提供照看學生的服務,而沒有科學設計的托管課程、活動,恐怕也難以令家長滿意。部分希望利用暑假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發(fā)展孩子興趣的家長就不太會選擇托管。就算禁止校外培訓機構開辦補習班,家長也會選擇請私教,或者送孩子去沒有合法資質的地下培訓機構。
因此,對于暑假由學校提供的托管服務,不應該做過多的限制,而應該聽取家長和學生的意見,從滿足家長和需求出發(fā),設計托管服務活動,由家長自主選擇。部分基礎性的托管服務,如使用學校的場館,學校提供基本的照看、輔導完成作業(yè)服務,則應少收費或完全免費。而拓展性的托管服務,家長則根據學生選擇參與的項目繳納部分費用。
學校在假期開展托管服務,不能簡單地要求所有教師全部參與,而應該基于保障教師的休息權,采取外聘教師、購買第三方服務等方式推進托管服務。對于教師來說,暑假是自己充電、學習的時期,如果要求所有教師都投入參與假期的托管服務,這會讓教師疲于應付,長此以往,會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并滋生職業(yè)倦怠感。因此,比較適合的方式是,外聘教師、購買第三方服務提供托管服務。
從經費保障角度看,采取這種方式,托管服務的經費應該由財政支出,納入財政預算。道理很簡單,如果向家長收費,只有幾個學生參加選擇托管服務,收來的費用怎么支付教師的加班費?這可能導致托管服務“叫好不叫座”,政府部門很熱,學校態(tài)度一般,家長反應很冷。如果還有校外培訓機構開課,可能大部分學生還是選擇去校外培訓機構。即便校外培訓機構不開課,家長想讓孩子有一個高質量的假期生活,也不會對把孩子關在教室里自習或者自娛自樂的托管服務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