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據(jù)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特點、學生學習和認知特點,對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性的探索。提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能力訓練為主線的計算機語言類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意在有效的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提升學生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知識的運用能力和編程能力。
關鍵詞:思維訓練;主體;計算機語言;教學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8-020
1 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特點及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特點
計算機語言類課程是高等學校計算機專業(yè)和非計算機專業(yè)指定的必修課。開設計算機語言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之具有較強的軟件應用能力和一定的程序設計能力。計算機語言類課程不像其他學科的內(nèi)容可以反復使用,它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需要不斷的更新;計算機語言也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門課程更強調學生的操作能力;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知識看起來都是固定模式,而真正在應用于軟件開發(fā)時卻是千變?nèi)f化的,因此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造性。
1.2 計算機語言類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語言類考試不管是校級的、省級的,還是國家級的,不管是筆試考試,還是網(wǎng)考,題型主要有選擇、填空(完整程序、程序寫結果)、程序改錯和程序設計這四種題型,體現(xiàn)了對學生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知識的運用能力和編程能力的考察。筆者教授計算機語言類課程有十余年,學生學習該類課程時,普遍反映上課聽老師講題目的算法,即解決思路,都能聽懂,但是如果給一道未做過的題或改動的題,學生獨立解決就出現(xiàn)問題。主要原因是:動手太少,在整個學習中一直跟在老師的后面,缺少思考的機會,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知識的運用能力和編程能力也隨之薄弱。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能力是“根”,無“根”求“果”不得“果”,“根”深,自然結“碩果”。
2 以學生思維訓練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思維能力是衡量大學生思維能力和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掌握好的思維方法能使學習融會貫通。201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辦了首屆“九校聯(lián)盟(C9)計算機基礎課程研討會”。與會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專家一致達成共識: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并由此建設更加完備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和教學內(nèi)容。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學生學習和認知特點,對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性的探索,通過計算機語言類知識這個媒介讓學生學會學習,強調的是認知過程(學習方法及學習體驗),以思維訓練(激發(fā)思考—學會思考—運用思考—享受思考)為主線,通過對知識的學習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并支持學生“主動學”而非“被動學”。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后訓練,都要以思維訓練為主線。
2.1 課堂上注重思維訓練
打破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方法,一定要讓學生加入進來,將學生定為主體。如何才能將學生轉變?yōu)橹黧w呢?不是讓學生來講課,也不是不停的問學生。而是把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并且達到開闊,即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維性。如何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主要做到以下兩點:
2.1.1 創(chuàng)造和諧寬松的討論式的課堂氣氛
課堂之上,教師要以和藹的態(tài)度對待每個學生,對學生多表揚、鼓勵,即便遇到“萬馬齊喑”的尷尬局面,也不妨用幽默和調侃來打破僵局。
2.1.2 將思維方式作為比知識還重要的“關注點”
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背后的規(guī)律、方法、思維方式作為比知識還重要的“關注點”,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并在訓練中得到強化,形成能力,并在進一步的訓練中得到遷移。計算機語言類的課程,除了基礎知識外,三大結構(順序、選擇、循環(huán))、函數(shù)等知識點都需要通過實例來鞏固的。
2.2 課后注重思維訓練
課堂上的思維訓練也要延伸到課下,課下除了安排學生復習已學內(nèi)容和預習新知識之外,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是互改作業(yè)。傳統(tǒng)的作業(yè)批改方式是學生將作業(yè)交給老師,老師改后發(fā)給學生,由于時間的關系,老師不可能將每個錯題都講解。編程題的最大特點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也就是一道題有多種答案。讓學生互改作業(yè),對學生最直接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幫同學糾正程序中的語法錯誤或語義錯誤,這樣可以避免自己以后犯類似的錯誤,對于??嫉某绦蚋腻e題就不會懼怕了;二是,同學的解題方法可能不一樣,在改題中,思維又訓練了一次,提升了學生完整程序和閱讀程序寫結果的做題能力。教師在作業(yè)批改中的任務是對學生的作業(yè)以報告的形式總結,報告主要包括:總結學生程序代碼中的語法錯誤和語義錯誤,將學生所有不同的解題方法都列出來,并對這些方法進行分析和比較。通過這種做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同學的眼界,提升了學生編程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結論與展望
十余年的計算機語言類教學的對象有計算機專業(yè)和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這兩類學生設計的教學目標都是通過該類課學習,提高計算機基礎知識應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編程調試能力和自學能力等,簡單說就是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何衡量學習的效果呢?將思維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中之后,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二級通過率明顯提高很多。計算機類語言的種類繁多,大學期間不可能對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開設所有課程,自學計算機類語言能力尤為重要。經(jīng)過思維訓練的大多數(shù)計算機專業(yè)學生自學能力較強,最快的達到了一個星期就自學完一門計算機語言課程的效果。由于教學課時有限,思維訓練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執(zhí)行效果的好壞與教師的組織至關重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將進一步探索,如何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使教學效果達到更好。
參考文獻
[1]孔祥真.高校非計算專業(yè)計算機語言課程教學特點與建議[J].科技信息,2017(25):187.
[2]何欽銘,陸漢權,馮博琴.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是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九校聯(lián)盟(c9)計算機基礎教學發(fā)展戰(zhàn)略聯(lián)合聲明》解讀[J].中國大學教學,2018(9):5-9.
[3]董榮勝,古天龍.計算思維與計算機方法論[J].計算機科學,2019(1):1-4.
作者簡介:左九華,男,1978-,江西新余,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硬件,計算機網(wǎng)絡。
(江西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