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勇
退休之后如何安享晚年,已成為許多老年人的困惑。人各有所好,有人選擇以象棋、麻將、電視為友,還有人選擇以養(yǎng)花、垂釣、旅游為樂,而我是與書報雜志為伴。我自小受恩師“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的熏陶,滿懷讀書求知的熱望。但在20世紀50年代,物資極度匱乏,人們的生活常處于食不果腹的半饑餓狀態(tài),我家也不例外,無奈之下,我被迫輟學,回鄉(xiāng)躬耕自學。
如今,到老我總覺知識淺,感嘆余年更應(yīng)多讀書。近年來,隨著數(shù)字閱讀的蓬勃興起,紙質(zhì)閱讀日漸式微,這是社會飛速發(fā)展科技不斷進步的歷史必然,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紙質(zhì)閱讀永遠不會被湮沒,我始終鐘情紙質(zhì)書報閱讀。
退休宅家,我的生活充實有趣:上午晨練、買菜、做飯;忙完家務(wù),午后手捧一杯香茗,坐在書桌前,時而翻看書報,時而構(gòu)思寫作,任思緒飛揚。為了彌補自己文化知識先天不足,我自費訂閱了一些有知名度的報刊,如《老友》《中國老年報》《老人報》等。還有書柜上數(shù)百冊排列有序的古今中外書籍,我每日如饑似渴地閱讀,從各種書中汲取知識養(yǎng)分。每天讀書、看報、寫作2~3小時,如今已成為我的生活常態(tài)。
捧讀一本本心儀的書,我總感到字里行間閃爍出先賢才智的光華,那精辟的格言警句令人警醒,風趣語言令人愉悅,優(yōu)美的描寫令人賞心,壯烈的故事令人感奮,生動的情節(jié)令人舒懷,凄婉的敘述讓人牽情,幽默的文字讓人會心一笑。在閱讀中,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意想不到的知識滋養(yǎng)及趣味無窮的精神享受。當讀到人物傳記時,我深為唐太宗、魏征不計前嫌、坦誠相待,共同促成“貞觀之治”而感動;同時也對春秋五霸之一的一代梟雄越王勾踐,為復(fù)國雪恥而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終以“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英雄氣概光復(fù)大業(yè)的勵志圖強精神而肅然起敬!
數(shù)十年來,我利用業(yè)余時間,細心閱讀了不少古今中外書籍,有古典名著史典趣聞,有近代名人奇聞軼事,有唐宋元明清詩詞散文……品讀之后,似乎有一縷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感覺。通過讀書,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郁、陸游的憂患、岳飛的壯懷、蘇東坡的豪邁、李清照的戚愁……喚醒我潛埋的意志,開啟我智慧的心靈,激勵我“‘壯心未與年俱老,身處晚暮尚有為”的信心和勇氣。老來讀書讓我明白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深意,那種充實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我也真切體會到“讀書有味身忘老”的愉悅。
書是我人生中誨人不倦的師長、百訪不厭的名流、推心置腹的良友、極具情趣的玩伴。它更是開啟我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悄無聲息地打開我短淺的視線、愚昧的頭腦、閉塞的心靈,讀之令我茅塞頓開,胸襟曠達。
書是滋潤我生命的血液、初戀中的情人、相濡以沫的老伴?!昂蔁o衣,饑可無食,書不可一日失”。這是宋朝蒲宗孟勤奮讀書的至理名言,我也以此為勵,生命不息,讀書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