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云
傳統(tǒng)中醫(yī)倡導“天人相應,日月相參”,指出人體的健康與萬物變化關(guān)系密切。太陽東升西落、升降起伏代表著自然界的陰陽消長,人的氣血盛衰也會受到一定影響。順應四時變化,可防治疾病,令身體安康。
平旦:激發(fā)陽氣
平旦,是指太陽停留在地平線上。早上人體跟天地一樣,進入“陽盛陰衰”之時。
【養(yǎng)生建議】
晨起活動升發(fā)陽氣。俗語常說“一日之計在于晨”,人們應該早起做一些適量運動,但不能是過于激烈的,可選擇散步、打太極、做八段錦操等鍛煉方式,以助陽氣生長,尤其是心肺功能不好的人。
按摩足三里。常按足三里可以起到補氣升陽的作用,每天堅持按摩,可以防病健身,使人精神煥發(fā)、精力充沛,是強壯保健的要穴。此外,早上為陽氣升發(fā)階段,除了激發(fā)陽氣,還要注意“捂”,也就是衣服要適當比其他時間穿得多一點,以防病邪入侵。
日中:疏通氣血
日中,是指上午11點至下午1點,此時是太陽最為強烈的時刻,也是一天陽氣最充足的時候。
【養(yǎng)生建議】
睡好“午覺”。中醫(yī)認為心屬火,是人體中的神明之所在。午時陽氣最旺,正是火旺的時刻,養(yǎng)心安神、補益氣血最為適宜。午餐除了營養(yǎng)豐富、葷素搭配外,還應注意不能吃太飽,吃完也不宜馬上睡覺,應該休息一會兒,午睡前可用玉板刮穴位和心經(jīng),午睡時間以半小時為佳。
按摩三陰交。中午是陽氣最盛之時,但是陽盛也不要忘了養(yǎng)陰。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交會之處,常按可以起到健脾除濕等效果。每天中午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20分鐘左右,可疏通周身氣血,為工作一上午的身體加把油。
日西:調(diào)理腎臟
日西,指太陽落山這段時間,陽氣也由“長”轉(zhuǎn)為“收”。
【養(yǎng)生建議】
少食肥甘厚膩。傍晚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補腎并非胡吃海塞,因為腎的元陰元陽在人體最核心處,過于滋膩的食物反而無法抵達,從而引起上火發(fā)胖,因此晚飯應該吃得少且清淡,營養(yǎng)搭配,可以喝點粥,以求清補,循序漸進。
忌憋悶、壓抑。忙碌了一天,到了傍晚應該是休閑交往的時間,適合開展各種娛樂活動,與家人圍坐在一起交流感情。不要將工作中未忙完的事,或在白天積壓的負面情緒帶回家中。
按摩腎俞穴。腎俞穴位于后背脊柱兩旁,與肚臍一個水平線,屬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在此時按摩腎俞穴能振奮腎中元陽,改善腰膝酸軟、夜尿頻數(shù)、眼花、耳鳴等癥狀。
夜半:抵御外邪
夜半,指入夜之后到次日凌晨一兩點這段時間,此時陽氣由“收”轉(zhuǎn)為“藏”,陰盛陽衰。
【養(yǎng)生建議】
防風邪。入夜,陰氣最盛,陽氣最弱,若被風邪侵襲,最易傷及腎中陽氣,頸項、腰背容易疼痛。因此,睡前可以用溫水泡腳并揉搓,有助于強壯腰脊;入睡時不要窗戶大開,留個縫隙通風即可;蓋好被子,尤其注意背部和腰腹保暖。
睡好“子覺”。中醫(yī)認為,早睡“養(yǎng)陽”,晚睡則“傷寒”。古人養(yǎng)生早睡為晚上7點,晚睡為晚上9點,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所推遲,推薦睡覺時間為晚上11點前,所以不能再任性地透支機體負荷。有文獻記載,世界上大部分長壽老人都有早睡早起的習慣,可見睡好子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