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淼紅,賀立新,徐吉芬,劉志成,姚兵明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急癥,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1]。ACI進展快速,故需盡早治療,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是靜脈溶栓,即通過靜脈溶栓疏通阻塞的血管,溶解血栓[2]。出血轉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ACI常見且嚴重的并發(fā)癥,指首次影像學檢查未見出血,復查顱腦CT或MRI顯示出血[3]。ACI患者發(fā)生HT是導致其預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盡早、有效地評估ACI患者HT風險非常必要[4-5]。
存活素屬于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家族成員,其具有抑制細胞凋亡、促進細胞轉化和調節(jié)細胞有絲分裂等作用,此外其還參與了血管形成[6]。研究表明,存活素與細胞周期有關,是細胞凋亡的重要因子[7]。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是重要的免疫調節(jié)因子,其可減少趨化因子的產(chǎn)生并抑制炎癥反應。研究表明,TGF-β1可防止靜脈溶栓對基底膜的破壞,進而預防靜脈溶栓后HT的發(fā)生[8-11]。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TGF-β1和存活素水平對ACI患者靜脈溶栓后HT風險的預測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廣州市花都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ACI患者120例作為觀察組,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12]中的ACI診斷標準,根據(jù)患者靜脈溶栓后24 h內(nèi)是否發(fā)生HT分為HT亞組(n=55)和非HT亞組(n=65);另選取同期在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受試者性別、年齡、體質指數(shù)、收縮壓、舒張壓及空腹血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納入標準:(1)發(fā)病24 h內(nèi)入院者;(2)年齡≥18歲。排除標準:(1)合并心肌梗死、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2)既往有腦出血、顱內(nèi)腫瘤病史者;(3)既往有顱內(nèi)手術史者。本研究獲得廣州市花都區(qū)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參加。
表1 兩組受試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HT診斷標準 采用歐洲協(xié)作性急性卒中研究Ⅱ(ECASSⅡ)標準評估HT發(fā)生情況,以腦梗死后首次顱腦CT/MRI檢查未發(fā)現(xiàn)出血,治療24 h后再次進行顱腦CT/MRI檢查發(fā)現(xiàn)顱內(nèi)出血,即與梗死灶有關的血管分布區(qū)域出現(xiàn)清晰的點狀低/高密度陰影,診斷為HT。
1.3 觀察指標 收集所有受試者一般資料及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其中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質指數(shù)、血壓及空腹血糖;抽取所有受試者空腹靜脈血3 ml,2 000 r/min離心20 min(離心半徑30 cm),留取上清液待檢,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試劑盒購自武漢優(yōu)爾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記錄HT亞組和非HT亞組患者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NIHSS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上肢運動、下肢運動、肢體共濟運動、感覺、語言、構音障礙、忽視11個項目,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1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相對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以評估血清TGF-β1和存活素水平對ACI患者靜脈溶栓后HT風險的預測價值;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與ACI患者NIHSS評分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雙側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受試者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受試者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levels of TGF-β and surviv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受試者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levels of TGF-β and surviv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TGF-β1=轉化生長因子β1
組別 例數(shù) TGF-β1(mmol/L) 存活素(ng/L)對照組 100 30.01±11.10 42.29±17.82觀察組 120 52.20±20.22 65.50±21.10 t值 9.809 8.711 P值 <0.001 <0.001
2.2 HT亞組和非HT亞組患者一般資料、NIHSS評分及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比較 HT亞組和非HT亞組患者性別、年齡、體質指數(shù)、收縮壓、舒張壓及空腹血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T亞組患者NIHSS評分及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高于非HT亞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HT亞組和非HT亞組患者一般資料、NIHSS評分及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NIHSS score,serum levels of TGF-β1 and survivin between HT subgroup and non HT subgroup
2.3 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與ACI患者NIHSS評分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374、0.354,P<0.05)。
2.4 預測價值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預測ACI患者靜脈溶栓后HT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52、0.603,最佳截斷值分別為53.00 mmol/L、65.00 ng/L,靈敏度分別為68.80%、62.00%,特異度分別為64.50%、60.00%,見圖1。
圖1 血清TGF-β1和存活素水平預測ACI患者靜脈溶栓后HT風險的ROC曲線Figure 1 ROC curve for serum levels of TGF-β1 and survivin in predicting the risk of HT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I
對于ACI患者應盡快進行靜脈溶栓治療,但HT是靜脈溶栓治療后的常見并發(fā)癥。HT可能加重腦組織損傷,影響溶栓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而限制了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應用[14]。因此,臨床亟需尋找能有效預測ACI患者靜脈溶栓后HT風險的指標。
研究表明,溶栓后HT的關鍵因素是血-腦脊液屏障破壞[15],血-腦脊液屏障主要是無窗孔的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緊密連接而成,由周細胞、基底膜、星形膠質細胞足突組成。微血管基底膜是連接內(nèi)皮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足突的特殊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其在維持微血管壁結構及功能中起關鍵作用,ACI腦損傷后基底膜被破壞,內(nèi)皮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足突從中分離出來,從而破壞了微血管壁,導致微血管通透性改變,進而增加患者HT和腦水腫發(fā)生風險[16-17]。
TGF-β1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理學功能的細胞因子,其能促進ECM成分的合成及抑制炎癥反應。TGF-β1與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密切相關,其在正常腦組織中很少表達,當腦組織發(fā)生缺血、缺氧或出血時其表達增加,這可能與小膠質細胞的超早期反應有關[18]。本研究結果顯示,HT亞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高于非HT亞組,提示靜脈溶栓后發(fā)生HT的ACI患者TGF-β1表達更高,其機制可能如下:TGF-β1可以刺激成纖維細胞和其他細胞產(chǎn)生ECM和細胞黏附分子,減少降解ECM的酶(如膠原酶、肝素酶和基質降解酶)的產(chǎn)生,進而增加HT的發(fā)生風險。
存活素是最近發(fā)現(xiàn)的凋亡抑制基因之一,可以與微管蛋白相互作用而調節(jié)細胞有絲分裂[19]。存活素可以通過外源性和內(nèi)源性途徑抑制細胞凋亡,既往關于存活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腫瘤細胞凋亡方面,近年研究表明,存活素在ACI患者靜脈溶栓后HT的發(fā)生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為抗凋亡的保護機制,不僅參與了神經(jīng)元凋亡的調節(jié),還參與溶栓后新血管的形成[20-21]。ACI發(fā)生后,短時間內(nèi)可在局部缺血灶及其周圍形成微血管,而微血管的形成又可迅速恢復缺血區(qū)域的血液供應,保護半暗帶神經(jīng)元。本研究結果顯示,HT亞組患者血清存活素水平高于非HT亞組,提示靜脈溶栓后發(fā)生HT的ACI患者存活素表達更高,其機制可能是ACI后存活素介導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生成,進而促進微血管形成。
研究表明,NIHSS評分高的腦梗死患者HT發(fā)生風險升高[22],溶栓前NIHSS評分是ACI患者靜脈溶栓后HT的獨立預測因子[23-24]。本研究結果顯示,HT亞組患者NIHSS評分高于非HT組;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與ACI患者NIHSS評分呈正相關,提示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與ACI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相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預測ACI患者靜脈溶栓后HT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52、0.603,提示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對ACI患者靜脈溶栓后HT風險的預測價值不高。
綜上所述,血清TGF-β1、存活素水平與ACI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呈正相關,但二者對ACI患者靜脈溶栓后HT風險的預測價值不高。
作者貢獻:何淼紅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撰寫論文,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并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徐吉芬、劉志成、姚兵明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分析;賀立新進行結果分析與解釋。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