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萍
去一所小學聽課,講課教師眉清目秀,講的內(nèi)容準確,教風教態(tài)端正,啟發(fā)學生主體作用嫻熟,使用電教手段圖文聲像也貼切??梢粚懓鍟鴧s露了怯,粉筆字一行七扭八歪,缺胳膊少腿,猶如螃蟹爬,美麗的漢字變得面目可憎——美玉添瑕,大呼遺憾!
記得剛上學時,老師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要寫好每個字,那是我們的‘第二張臉!”他們書寫時,一筆一畫,一撇一捺,橫平豎直,工整勻稱,飄逸俊秀,蒼勁有力,美入胸懷,字如其人。老師的漢字板書感覺就是做人的示范、人格的標記。那板書就像一顆顆種子在我們心中扎根發(fā)芽,融入血液,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敬重他們,模仿他們的字體,不能丑化了自己的“第二張臉”啊。
如今教學現(xiàn)代化,多媒體普及更新,其形象生動可帶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大信息量亦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掌握此技能也是時代的需要,這毋庸置疑。但多媒體的運用不代表像一些青年教師誤所認為的板書沒那么必要了,甚至患了“失寫癥”,錯別字百出,一旦拿起筆書寫,腦瓜常?!岸搪贰保幢銓懗鰜硪膊皇悄强∏?、飄逸、工整的顏值了。殊不知,無論科技如何發(fā)達,漢字板書永遠是教師重要的基本功,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技能的必備。
中國的漢字以其龐大的數(shù)量、音節(jié)的簡明、獨特的方塊形體,融音、形、意為一體,魯迅先生給了三條精彩的評價:“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它從誕生之日至今幾千年,從未中斷,每一個漢字都傳達著智慧,記載著歷史,傾訴著情感,凝聚著人心,表達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靈魂、心理、社會習俗、思維方式等價值取向,成為世界最偉大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國家已將語言文字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它不僅是一種書寫形式,而且可拓展人的綜合素質(zhì),弘揚一個民族的文化內(nèi)涵和深厚底蘊。作為中國人,從小學生開始必須自覺地接續(xù)、弘揚,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則是接續(xù)、弘揚帶頭人。
大家熟知的法國作家都德寫過一篇著名小說《最后一課》,寫的是普法戰(zhàn)爭失敗后,一所小學被迫改學德語,老師堅持用法語講了最后一課,表達了法國人的愛國情懷。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則說:“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瓦解她的文化;要瓦解她的文化,首先消滅承載她的語言;要消滅這種語言,首先從她們的學校入手?!?/p>
這從反面亦說明語言文字的重要性。我們要從學校入手,讓孩子們珍愛母語,學好寫好漢字。過去的文化靠它流傳,未來文化也靠它推進,這是學校老師神圣的責任。遺憾的是這些年,人們習慣看電子熒屏,不看紙上文字經(jīng)典,教與學都遠離了文字陶冶,失去了語文的溫暖、語言的靈氣;學校和家長急功近利追分,輕忽了習字;教育部明令的小學每周一節(jié)習字課,非刪即減,有的甚至沒老師教;師范院校也淡化了書寫教育;有大學老師說:“學生一支圓珠筆芯一年也用不完?!?/p>
可喜的是近來這些現(xiàn)象有所改觀,大家開始對“第二張臉”重視起來。此前教育部發(fā)文倡導學校教師書寫好板書,強化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學生以紙質(zhì)作業(yè)為主。各中小學開展對教師習字培訓;北京東城區(qū)控制課堂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不得超課時的30%;華中師大教師們在黑板上、方格間,寫出了一手勻稱工整的鋼筆字,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清華大學每年教職工書法大賽成為傳統(tǒng)賽事;一些單位人才錄用先看其文字書寫如何,它標志著一個人的文化底蘊。
上周去一所小學,看了孩子們的習字作業(yè),寫得格外工整得體,那位女教師柔美而瀟灑的板書,更讓人眼前一亮,筆直心正,秀潤清勁之中,飄逸而不失端莊。下課后我上前稱贊,她略帶羞澀地說:“這是小時爸爸拿個小棍逼著我練成的,他說,中國人寫不好中國字,不能容忍!”這說明:小娃娃時是寫好漢字、修煉“第二張臉”的黃金時期,關鍵是教師的字要寫得好,學生的“第二張臉”就不會丑,因為它帶著老師的情感溫度,向師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