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芊 陸怡婷
摘 要:漢字是我國民族文化的象征,而城市空間設計可以體現城市的審美和潮流,將漢字藝術與城市空間設計相相合,可以更好地展示民族優(yōu)秀文化。研究首先對漢字結構、漢字審美與建筑空間的關系進行描述,其次分析漢字在城市空間中的具象、抽象與意象表現形式,最后提出漢字藝術在城市空間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策略。研究挖掘了中國漢字在城市空間設計中的文化內涵,更好地詮釋了漢字在空間設計中的美學意義。
關鍵詞:漢字藝術; 城市空間設計; 漢字美學
中圖分類號:J528?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9-087-002
漢字作為中國源遠流長的一種優(yōu)秀文化,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更迭依舊流傳至今,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價值。漢字主要由象形文字而來,在形象上經歷了由圖形變?yōu)楣P畫的過程。漢字符號相較其他國家文字具有獨特的圖像式美感,更加適合成為建筑空間和建筑立面的裝飾[1]。作為一種裝飾美化的元素,漢字中所具有的框架結構使它靈動而不失嚴謹,工整又不失活潑,既帶有文字傳播信息的功能性,又具有圖案意象的美化性。漢字藝術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形式,更是中華民族文化象征的重要載體[2]。隨著社會的變遷,漢字藝術不僅僅只局限在一種表現形式中,而是逐漸呈現了多元化的形式。在現代平面設計領域中,漢字基本的視覺形態(tài)已難以適應當代審美要求,需要改變它基本的視覺形態(tài),進而更好地探索新的表現方式,并創(chuàng)造漢字新的視覺形態(tài)[3]。
當前,漢字藝術在城市空間設計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元化,新元素的融入使得漢字設計的范圍也愈加廣闊。但如何將漢字巧妙地運用于各個空間的設計中,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漢字本身就是藝術,與之結合的藝術創(chuàng)作既有傳統的內涵,又有新穎的形式;既可以古老,又可以當代;既可以以具體語言去理解,又可以以抽象語言來感知[4]。漢字在空間中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它呈現的意義也各不相同。要使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中精髓部分得以繼承,只有將傳統文化理念灌輸入現代設計思維中,使其更具有東方民族的特點,滿足不同地域的人們對空間環(huán)境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5]。因此,探討漢字藝術在城市空間的表現形式,將漢字藝術展現于建筑空間、城市景觀和室內空間的創(chuàng)新設計中,能為我國漢字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開啟新的途徑。
一、漢字藝術和建筑空間的關系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每個漢字元素都包括漢字的架構和筆畫,漢字書寫的提筆與落筆,以及起承轉合本身帶有獨特的韻律和節(jié)奏感。
1.漢字結構與建筑空間
從漢字結構上來看,漢字以嚴謹的方形格局、左中右的不同組合、橫豎有序的間架,構筑出一個鮮活的造型體系[6]。漢字和建筑的空間結構之間存在許多相通之處,建筑空間在建造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步驟進行,從打地基到堆砌再到細化完善,直至建成。漢字亦然,每一個偏旁和部首都講究疏密、大小、長短之間的韻律感。漢字結構的整體由繁與簡、深與淺、散與集構建而成,可以對空間分割組合設計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現代建筑設計可以借鑒相關的漢字,直接將其字體形狀運用于平面或立面,再加以建筑化創(chuàng)作[7]。例如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外觀設計,它的館體立面是出自繁體的“華”字,并在字體上進行創(chuàng)作與演變,將它的筆畫和結構進行分解和重組,把它分解為縱橫交叉的直線符號,在不改變這個字原本主體框架的情況下,按照空間的構成重新進行優(yōu)化,在立面上形成了具有美感和設計感的“華”字。既可以展現空間的視覺沖擊感,也可以展示濃郁的民族特點。
2.漢字審美與建筑空間
從審美觀來看,很多漢字都與建筑有很大的關聯,甚至有些漢字是從建筑結構演變而來的,所以漢字與建筑空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建筑與文字都遵循對稱、疏密、和諧等構成形式[8],而這些構成形式可以決定空間的美與丑。漢字是一種以文字符號為題材的造型藝術,其點、線條、造型本身就具有美感[9]。如果說漢字一開始是處于一個二維的空間,和建筑相結合之后,將會變成一個三維的空間。漢字在由二維轉變成三維的過程中被賦予了空間屬性,同時也被賦予了審美屬性。在漢字立體化后,呈現出多種形式的審美表現,如通過變換字體的實體空間,創(chuàng)造出相應的虛空間,并通過虛實對比在空間的分布之中形成富有節(jié)奏的韻律感。在建筑空間的設計中,漢字空間化要從結構、色彩、光感和材質中進行協調與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將漢字和空間巧妙融合在一起。
二、漢字藝術的空間表現形式
漢字的設計在傳統意義上都被定位為二維空間,而當代的漢字空間設計將漢字完美地融入三維空間之中,讓文字實現時間和空間上質的飛躍,實現由古板到活潑,由枯燥到生動的變化,并彰顯漢字的獨特魅力。
1.空間中的漢字具象化
將具象的漢字多維空間元素應用在現代設計中,是漢字設計創(chuàng)意的一個有效途徑[10]。漢字設計既要符合漢字原本的信息傳遞的功能,又要貼切現代空間設計中的審美。漢字具象化就是保留漢字原本的模樣,讓人們一目了然感受漢字在空間中帶來的魅力,這是一種有邏輯有主題內涵的形式。漢字的具象化轉化空間是建筑的實空間,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巧妙運用漢字所具備的信息傳遞屬性,在圖案上進行修飾和藝術化的處理,讓觀者能夠在視覺上清晰易懂,在審美上得到滿足。例如可以設計漢字形狀的座椅,將座椅擺成圖案進行裝飾,讓所處空間的人能夠和具象化的漢字形態(tài)進行更多的互動,漢字不再局限于平面之中,也不再是毫無生命活力的一個象征符號;或者用一些材料在空間中形成漢字的形狀,通常運用于旅游景點、商場等,既可以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又能傳遞信息;或者將漢字做成鏤空的花墻,通過立面空間的光影折射,與整個環(huán)境交相輝映。
2.空間中的漢字抽象化
對漢字設計而言,在建筑空間中的運用是多種多樣的,將漢字抽象化處理就是其中之一。漢字字形的抽象美主要表現為線條美感,這種線條美因跳脫了固有的造型而呈現出抽象美[11]。漢字在空間中的抽象化就是用抽象的線條、圖案和符號等進行變形,結合漢字本來的意義,然后再根據圖案進行美化和變換,既保留漢字原本所要傳達的信息,又能讓人從中品味出視覺美。漢字由形象到抽象到空間領悟,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不斷在升華[12]。書法作為漢字表現的一種獨特形式,能夠更好地舉例論證漢字的抽象化處理。如甲骨文這種象形文字圖案奇形怪狀,但是在某些方面看來顯得生動形象。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的設計中,就巧妙地將漢字進行了抽象化處理,以漢字“冬”字為靈感來源,運用書法形態(tài)將運動員的造型、冰雪滑道和賽場等空間融于漢字之中。其實漢字在空間中的融合是一種形式,空間在漢字中的表達也是漢字藝術在空間設計的一種另類的形式。而在空間設計中,將漢字抽象化之后形成的象形文字更具獨特的時代魅力。
3.空間中的漢字意象化
漢字在空間設計中是藝術和美感的傳達,需要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在遵循合理性的原則上大膽創(chuàng)新,追求個性化和獨特性。城市或景觀的精神象征和環(huán)境氛圍往往是通過象征符號去獲取這種信息[13]。漢字恰好可以作為傳播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象征符號,它不僅僅象征著一個城市,而且所代表的是民族乃至整個國家。從空間的多向性來看,漢字的意象性可以使得漢字的情感表達多向度展開,從而使?jié)h字的情感表達最具空間性[14]。通過漢字的意象化,傳遞了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可以在設計過程中通過材質的不同紋理、光線的明暗關系、色彩的濃淡程度等進行巧妙的結合,更好地體現出具有中華傳統文化視覺感染力的空間畫面。例如“路”的主題設計,可以利用道路的可開闊可狹窄,或筆直或蜿蜒的特點,通過筆畫線條的疏密、粗細和長短來強調縱橫交錯的意境。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把具有視覺效果的漢字進行靈活的變通,展現出它的意象空間,使?jié)h字由“形”向“意”轉化。
三、漢字藝術在城市空間設計的運用
經過多年的傳承和發(fā)展,漢字在形狀上逐漸由圖形轉變?yōu)楣P畫,由象形變成了一種象征。漢字藝術在城市空間的設計運用形式多樣,主要包括建筑空間、城市景觀和室內空間三種形式。
1.漢字藝術與建筑空間設計
建筑空間在建筑中擁有顯著的特點,當建筑空間注入漢字元素,就增添了一種人文情懷。世博會的中國館,就將漢字巧妙地設計和修飾,將漢字轉變成不同形態(tài),彰顯了我國漢字文化的獨特性。設計師在設計中國館的時候,將外輪廓設計成一頂帽子的形狀,讓“東方之冠”屹立于世界各國人的眼中。中國館的“斗冠”形狀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的魅力,而地區(qū)館的設計靈活地使用了許多漢字的表現技巧。地區(qū)館運用“疊篆文字”的形式,讓整個建筑增添了靈氣。在最外側的環(huán)廊立面上,用疊篆文字印出中國傳統朝代的名稱和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讓人們能夠在欣賞建筑的過程中感受漢字所帶來的文化氛圍和領略漢字藝術。
2.漢字藝術與城市景觀設計
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將漢字進行立體和形象化處理,可以實現由平面到立體,由二維到三維的轉變。在城市景觀之中,植物造景與漢字藝術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梢酝ㄟ^對植物的外形進行修飾來和環(huán)境進行巧妙的融合,比如將植物修剪成符合環(huán)境的字形,從而達到符合景觀主題的效果。城景中的小品也可以與漢字相結合,比如城市中水景觀設計,古代文人墨客有吟詩作賦的雅事,眾人分坐在流水的兩旁并于最開始處放置羽觴,酒杯沿著水流往下,這便是“曲水流觴”。而“曲水流觴”的特征就是吸收了漢字“水”的特征,綿延不絕,涓涓不息。
3.漢字藝術與室內空間設計
漢字所代表的是一種符號,它可以進行美化裝飾,也可以表達美和詩意。在室內空間中,漢字運用的范圍也較為廣泛,它可以運用于客廳、書房、臥室、背景墻等空間。在不同的室內空間環(huán)境,漢字的表現形式也需要跟環(huán)境相適應。只有漢字與整個環(huán)境相適應與融合,才能更好地體現整個空間的價值。例如在學習的教室里通常都會在墻上掛一些名人名言,傳達出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而在藝術氣氛較為濃郁的環(huán)境中,漢字可以從顏色、形狀、光影和虛實等方面進行設計,更能使整個空間環(huán)境變得靈動,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我們在使用漢字元素對室內空間環(huán)境進行設計時,對于空間氛圍的主題不同,漢字元素的風格也要進行巧妙的改變。
漢字經歷了多個時期的演變一直流傳至今,它內在的文化內涵并沒有隨著時間和歷史而消逝,其生命力反而在時間的積淀下變得越來越茂盛,而漢字藝術帶來的美感也被廣泛地運用在城市空間之中。漢字藝術和建筑空間密不可分,它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面對這種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設計師應該充分運用于設計中,將文化進行延續(xù)和傳承。
基金項目:該文系南京林業(yè)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城市戶外廣告媒介景觀的形態(tài)演進與設計策略:基于JCDecaux的案例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2010298129Y。指導老師:謝加封
參考文獻:
[1]徐潤玲.現代建筑空間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再創(chuàng)造[J]漢字文化,2021(04):151-152
[2]黃瑞,王曉瑋.漢字藝術在城市商業(yè)空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0(03):82-84
[3]李禎.淺談漢字設計在空間中的應用[J]商,2012(17):195+154
[4]劉思琦.漢字在公共藝術中的應用研究[J]設計,2018(24):118-119
[5]涂華林.試論建筑與室內設計中的漢字美學應用[J]臺聲·新視角,2005(07):214-215
[6]李擎昊.空間在漢字意境傳達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藝術,2016(03):140-141
[7]王冬梅.現代建筑設計中漢字藝術的符號化構想[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04):88-89
[8]王豐,吳玲玲.漢字書法藝術與建筑景觀設計中的空間轉換[J]藝術教育,2016(01):240
[9]王凱.漢字書法藝術在城市景觀中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8):338
[10]楊海云.漢字在展示空間中的多維表述[J]現代裝飾(理論),2014(07):108-109
[11]周月麟,曹宋艷.漢字字形的演變路徑與美學特征探索[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1,2(01):34-36
[12]周博洋,馬本和.空間環(huán)境中漢字符號解構研究[J]大眾文藝,2013(02):94
[13]張玉能.漢字的意象性與情感表達的模糊性和空間性[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6,36(02):33-39
[14]梁可.淺析漢字元素在建筑空間主題氛圍營造中的應用[J]漢字文化,2019(08):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