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盈
摘要:識字、寫字是閱讀及作文的基礎。小學階段,要認識3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如何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形成獨立識字的能力?黃亢美老師給我們指明了方法:教師在識字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方法。在平常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漢字的構字理據(jù),即字理??梢哉f解析字理是識字教學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識字方法。
一、象形字,借助簡筆畫、圖片學習。
象形字,是由實物圖演變來的。因此,對于象形字,在教學時最好的方法就是畫簡筆畫或借助現(xiàn)成的圖片進行教學。如學“山”字時,可用簡筆畫勾勒出山的形狀,學“川”字時,可在黑板上畫出流水的形狀。這樣,學生不但記住了字形,而且理解了字義。但教師在畫圖時應注意,圖畫要體現(xiàn)特定情境下的典型意義,表現(xiàn)出漢字形成的過程,如教學“燕”字時,不能隨便畫一只橫飛的燕子,因為“燕”是由一只向上飛翔的燕子形狀演變而來的。只有讓學生從漢字與圖畫中找到共同之處,才能讓孩子感悟到漢字的演變過程,更好地理解漢字的意義。
二、會意字,采用分解、組合的方法學習。
除象形字外,漢字中還有許多會意字,如“休”“塵”“尖”“伐”“刪”等。在學習這些字時,不能簡單地分析結構,記字音、字形,應該先分解該字組合的部件,了解各自的基本含義和功能作用,然后再合起來,理解該字的意義。例如學習“伐”字時,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伐”由“人”“戈”組成,像用“戈”加在“人”的頸上而被擊殺的樣子。“伐”的本義是砍殺、砍伐,引申為攻打、聲討。學習“刪”字,引導學生分析“刪”由“冊”“刀”組成,冊是竹簡,所書寫的字有誤就用到消去重寫。本義是刪改、刪節(jié)。這樣,學生不但記住了字形而且能透徹地了解字義,還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漢字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時,就不再是一個個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畫。
三、形聲字,掌握偏旁學習。
漢字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聲字,掌握了常用的、組字率較高的象形字以及用它做形旁時用于表義的特點,學生便能識記大量的形聲字。例如學了“衣”字并知道了它是斜襟的“衣”形,與衣服有關,那么當學到用“衣”作偏旁的“袖”“褲”“襪”“襯”“衫”“襟”等字時,學生就能自覺地用“衣”去析解它們的形義,也不會將“衣”寫成“示”。而學了“示”,知道了“示”像人跪于桌前祭拜形,與求神拜佛作祈禱之類有關,當學到“神”“?!薄凹馈薄白妗钡茸謺r就會用“示”去解析它們,也不會將“示”錯寫為“衣”。學了肉之后,知道了“肉”作偏旁時變寫為“月”,讀作月肉旁,與肉體有關,那么當學到“脾”“肚”“腸”“膽”“胳”“胃”等字時就會和人的身體聯(lián)系起來理解。
學生掌握了一些常見的偏旁部首的含義,就能形成識字能力。如“辨”“辯”“辮”“瓣”四個字,均為形聲字,“辡”是聲旁,“刀”“言”“纟”“瓜”分別為形旁?!氨妗弊譃榈蹲中?,用刀把物件剖開就能分辨其內(nèi)質(zhì);“辯”為言字心,辯論當然用語言;“辮”字為絞絲心,辮子如交織的絲繩;“瓣”瓜字心,本指瓜類的籽或瓜果中可切分的片狀物。學生根據(jù)它們的形旁便能將四字區(qū)別。
50年代,印度總理尼赫魯曾對他女兒說:“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你要好好學習,我說的這個國家就是中國?!睗h字如詩似畫,我們只有讓學生學會析解漢字,那么學生在學習漢字時才會像在欣賞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閱讀一首首優(yōu)美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