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敏,武彩霞,李 瓊
(1.臨沂市蘭山區(qū)人民醫(yī)院 山東臨沂276000;2.山東醫(yī)學高等??茖W校;3.臨沂市人民醫(yī)院)
隨著人們不良飲食習慣的增加,消化道疾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胃腸鏡檢查是診斷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重要方法,通過胃腸鏡檢查可以更直觀地發(fā)現(xiàn)胃部及腸道病灶,同時通過活檢獲取病理標本。然而,作為一種侵入性手術操作,胃腸鏡檢查患者術前多存在心理恐懼。有研究對200例胃腸鏡檢查患者進行調(diào)查,結果顯示,超過90%的患者無法忍受胃腸鏡檢查引起的惡心、嘔吐等不適感受,造成胃腸鏡檢查的不適體驗感增加,嚴重降低患者對檢查的滿意度和配合度。另有研究調(diào)查了75例首次接受胃腸鏡檢查的患者,結果顯示,超過65%的患者表示不愿意再次接受胃腸鏡檢查,超過20%的患者對胃腸鏡檢查有恐懼感。因此,如何降低胃腸鏡檢查患者不適感受,改善心理狀態(tài),成為目前學術界研究的熱點,還有研究指出良好的心態(tài)是檢查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1]。AIDET溝通模式即A:問候;I:自我介紹;D:過程;E:解釋;T:感謝,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溝通模式。多項研究顯示,AIDET溝通模式可以提高護士與患者間的溝通效率[2]。2019年3月1日~2020年3月31日,我們對100例門診胃腸鏡檢查患者采用AIDET溝通模式進行干預,經(jīng)精心護理,效果滿意?,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同期我院接受門診胃腸鏡檢查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jīng)門診醫(yī)囑確診需接受胃腸鏡檢查;患者意識清醒,病情穩(wěn)定;患者臨床資料完整;胃腸鏡檢查中未中斷檢查;全程能與護士良好配合;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障礙、懷孕、哺乳和局部麻醉劑過敏患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00例。研究組男45例、女55例,年齡29~86(48.52±16.38)歲,受教育程度:大專以下41例,大專及以上58例。對照組男40例、女60例;年齡30~85(47.28±17.21)歲;受教育程度:大專以下44例,大專及以上5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溝通方式。胃腸鏡檢查前,向患者介紹檢查步驟、麻醉藥物和檢查前采取的預防措施。檢查期間,安排1名護士負責溝通。
1.2.2 研究組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用AIDET溝通模式。①問候:患者入門診胃腸鏡檢查室后,護士用溫和的語言給予問候。②自我介紹:向患者作自我介紹,包括門診胃腸鏡室的工作環(huán)境和醫(yī)生信息,檢查需要花費的時間等。自我介紹時注意傾聽,檢查并確認患者的主訴信息。③過程:a.術前收集患者相關病史和精神狀態(tài),預約登記,綜合評價患者病情,分析是否有胃腸鏡檢查禁忌證、心肺功能、麻醉耐受性,與醫(yī)生共同制定檢查計劃。告知患者胃鏡檢查的作用和安全性,及時回答患者的疑問。明確胃鏡麻醉對患者的安全性,提醒患者檢查時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提前為患者做好心理準備,要求患者家屬全程陪同,給患者檢查信心。進入檢查室后,再次與患者溝通,消除患者對胃腸內(nèi)窺鏡儀器的恐懼,耐心細致地溝通,指導正確的配合方法。告訴患者取側臥位,通過談話分散其注意力。護士積極配合醫(yī)生引導患者咬牙墊,在平靜狀態(tài)下通過鼻導管吸氧。b.胃腸鏡檢查期間,責任護士密切監(jiān)測患者情況,觀察患者呼吸、脈搏、心率和膚色。當患者感到緊張和焦慮時,告訴患者深呼吸,放松。當患者血壓下降,心率突然升高時,通知醫(yī)生停止進鏡,讓患者調(diào)整呼吸,抬起下巴,清理口腔和鼻腔分泌物,以防誤吸。插入胃鏡后,若發(fā)現(xiàn)患者誤吸,立即停止檢查,并告訴患者用力咳嗽。④解釋:檢查完成后,指導患者清洗口腔內(nèi)分泌物,告知患者臥床休息,詢問患者是否有腹脹、咽痛、心悸等不良反應。⑤感謝:醫(yī)護人員感謝患者在胃腸鏡檢查過程中的耐心配合和,溝通過程中讓患者體會到愉悅、安靜及舒適的環(huán)境。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滿意度與焦慮情緒:胃腸鏡檢查結束后向患者發(fā)放自制調(diào)查問卷,詢問患者對檢查的護理滿意度,滿分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60~90分為一般滿意,<60分為不滿意?;颊呓箲]情緒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和漢密頓抑郁量表進行評價。②胃腸鏡檢查配合程度:根據(jù)患者胃腸鏡檢查配合情況分為非常配合、一般配合、不太配合。③不良反應:包括腹脹、咽痛、心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對胃腸鏡檢查滿意度、焦慮情緒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胃腸鏡檢查滿意度、焦慮情緒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患者對胃腸鏡檢查的配合程度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胃腸鏡檢查的配合程度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胃腸鏡檢查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胃腸鏡檢查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例(%)]
胃腸鏡檢查是臨床診斷和治療胃腸道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重要手段。胃腸鏡檢查具有操作簡單、用時短、分辨率高、清晰度高、鏡像直觀、能清晰判斷患者的病變并在顯微鏡下提取病變組織等特點,同時,胃腸鏡檢查可作為輔助工具用于清除胃或食管中的異物。因此,胃腸鏡檢查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被廣泛應用。然而胃腸鏡檢查屬于侵入性操作,易造成患者產(chǎn)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良好的溝通模式有助于減輕患者心理不適,提高其滿意度和配合度[3]。
AIDET溝通模式是全新的護理理念,包括問候、自我介紹、解釋和感謝等過程,目前廣泛應用于醫(yī)患溝通[4]。本研究將我院同期接受胃腸鏡檢查的患者進行分組,分別采用普通溝通模式和AIDET溝通模式,比較兩組在不同溝通模式下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配合程度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AIDET溝通模式可提高門診胃腸鏡患者的滿意度,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可能與AIDET溝通模式秉承“以人為本”的護理宗旨,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理念有關有關。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胃腸鏡檢查的配合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與AIDET溝通模式中護士與患者溝通交流更頻繁,且認真傾聽患者訴說,消除了其顧慮等負性情緒、建立了信任關系有關[5-6]。研究組患者胃腸鏡檢查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可能為AIDET溝通模式提高了治療護理效率、滿意度及護患雙方的配合度,避免了醫(yī)患糾紛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對胃腸鏡檢查術患者采用AIDET溝通模式,可提高門診患者耐受度及護理滿意度,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提高護理服務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