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哲如
[摘 要]語文是實踐性課程,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組織學生展開聽說讀寫思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實踐活動要以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在需求和認知規(guī)律為基礎,追求目標的精準、有效的發(fā)展和思維的提升,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發(fā)展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學習活動;目標精準;有效發(fā)展;思維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9-0014-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實踐性,而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仍是語文實踐。這種實踐性,具體體現(xiàn)為聽說讀寫思等語文學習活動。但是,有些教師將一些基本的教學流程視為語文實踐活動,導致學生的實踐活動過于表面化、隨意化,根本沒有設計感。語文實踐活動是指在課堂上,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參加的一種主體學習活動。它以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在需求和認知規(guī)律為基礎,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發(fā)展能力為目的,以課堂為中心并通過課內外互動互補、有序有效來開展學習。這樣的活動要求教師認真設計,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把握語言運用的規(guī)律,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一、學習活動設計追求目標精準
任何一項教學活動的設計都需要以清晰的目標為指引。清晰的教學目標來自合宜的教學內容選擇。對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教什么不僅來自課前教師的認真?zhèn)湔n,而且受課堂上教學生成的影響。這樣的教,就不是把教師對文本的解讀灌輸給學生,而是視學生的學習需求來確定。換而言之,學習活動的設計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設計能夠統(tǒng)領課堂教學內容的主問題,關注語文要素的訓練目標,聚焦教學重點,以學生的學習活動來推進課堂教學進程,使學的活動充分展開。
如,五年級上冊的《將相和》這篇課文,雖然安排在提高閱讀速度策略單元,其學習目標是“盡量連詞成句地讀”,但學習速讀并不是教學的唯一目標,這從課后練習設計的4道題目就可以看得出來。課后練習第1、第2題是訓練提高閱讀速度的能力,第3、第4題屬于常規(guī)的閱讀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點關注提高閱讀速度的學習實踐活動,又要顧及普通學習實踐活動,使二者有效整合在提高閱讀能力的整體目標上。因此,在《將相和》的課堂教學中,學習實踐活動的設計,就要追求目標的精準。
(一)突出重點目標
本課的重點目標顯然是在提高閱讀速度上,具體的活動有計時通讀課文和盡量連詞成句地讀兩個方面。計時通讀課文在上面《搭石》的教學中已經進行訓練,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盡量連詞成句地讀。教學時,首先,教師在提高閱讀速度的要求下提出這一目標,但不做進一步解釋;等學生完成通讀并比較計時的結果后,教師詢問閱讀速度比較快與比較慢的兩種學生有沒有運用連詞成句地讀的方法。其次,教師再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學習實踐活動。這一學習活動可用課后練習第2題為范本,讓學生先完成相關內容。其三,教師先用課件依次比較快地呈現(xiàn)課文的其他語段,讓學生記下自己一眼看到的內容;再通過課件回放來比一比誰一眼看到的內容更多、記得更準確。最后,讓學生自主選擇課文內容,進行連詞成句閱讀的訓練,并交流自己連詞成句讀的體會與做法。
(二)細分教學目標
練習第3 題要求學生以“完璧歸趙—澠池會面—負荊請罪”為序,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整體把握,一般是在初讀后完成的。本課教學時,可以與通讀計時放在一起進行,這樣能保證學生在提高閱讀速度時不是隨便掃一眼就算讀過,而是需要看到文字的具體內容,并在大腦里進行理解,為后續(xù)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準備。換而言之,快速閱讀是有目的的閱讀,并不是一味求快而沒有具體的目標要求。練習第4題要求學生用具體的事例說說對藺相如、廉頗的印象。這是對文章內容的具體把握。這一學習活動應出現(xiàn)在深入學習課文、品味語言和人物之后,學生通過說出課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印象為目標來反饋深入學習的結果,從而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這也是學生學習這一歷史故事從中汲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內化活動,與課文精彩的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形成“和為貴”的獨特人文精神的積淀。
以上教學雖然是依據課后練習進行的活動設計,但因為有清晰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顯得扎實有效。
二、學習活動設計追求有效發(fā)展
很長的一段時間,低效甚至無效的閱讀教學為人所詬病。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劇本,是閱讀教學提效的關鍵所在。而設計學習活動追求有效性,自然是破解閱讀教學低效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活動目標確定之后,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仔細考量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活動方法的選擇,努力讓學生投入進來,這樣才能達成活動的目標要求。
如,教學一年級下冊《要下雨了》一文,學習活動的設計要根據語文要素的學習目標,在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下工夫。教學伊始,教師就明確地告訴學生本篇課文的教學要開展三個學習活動。第一個學習活動是“認識‘珠、朵等12個生字,學習新的偏旁‘身;會寫‘亮、多等7個字”。這項活動學生經常做,既要注意發(fā)揮良好學習習慣的作用,又要防止學生犯先入為主的錯誤。在學生拼讀、合作認讀、重點學習等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發(fā)揮組織、引導作用,尤其要關注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的有效參與,使識字、寫字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第二個學習活動是句子的學習。教師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讀好問句和感嘆句?!苯處熛茸寣W生在課文中找出問句和感嘆句,懂得這兩種句子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標識——問號和感嘆號;然后依次進行下面的學習活動。首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讀讀問句,感受與讀句號結尾的句子有沒有不同;其次,教師進行范讀,學生認真聽,注意問句的讀法與陳述句讀法的不同;其三,學生說說讀問句的特別之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其四,學生練習讀問句,努力讀出問話的意味來——想弄明白原因是什么;最后,比賽讀,看誰的朗讀更符合課文中小白兔問小燕子和小魚的情形。學習讀感嘆句的活動程序與學習問句基本相同,只是感嘆句發(fā)出的對象不同,在表達的意義上有所區(qū)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角色,讀出不同的感情來,使他們認識到感嘆句表達不同的感情。有的感嘆句表達自己的一種狀態(tài),如“正忙著捉蟲子呢!”有的感嘆句表達對他人的關心,如“你快回家吧!”在讀這些感嘆句時,可讓學生加上一些動作,使學習活動更有趣味性,真正有效果。第三個學習活動是分角色朗讀課文。雖然這只是一項讀的活動,但直指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習。在分角色朗讀課文中,要讓學生把在第二個學習活動中訓練的讀好問句和感嘆句與讀好一般的句子結合在一起,形成“小舞臺”的氛圍。學習活動不能停留在一人讀一個或幾個句子上,而要不同角色之間的對話流暢清楚,準確地表達情感。這樣,使分角色朗讀成為學生對課文學習成果的呈現(xiàn)。
這樣的學習活動,教師從學情出發(fā),充分觀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通過三個學習活動,學生把學習識字與寫字、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完整清晰的學習鏈,使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和訓練得到有效落實。
三、學習活動設計追求思維提升
學生的學習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的大腦動起來,展開思維活動。為此,教師在設計語文學習活動時,要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形象的、開放性的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努力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產生持續(xù)不斷的學習動力,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
如,四年級上冊的《麻雀》一文,是習作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承擔的教學任務不是深入地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而是要掌握課文把事情寫清楚的表達方法。課后練習第1題要求學生“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教學時,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讀讀課文,再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答案,教學就與普通的精讀課文的理解沒有區(qū)別了。如何使閱讀教學指向表達方法的理解呢?教師要設計有認知沖突的問題,使學生投入學習活動中,進行深入思考。首先,在理解事件的起因時,教師順學而導,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在學生提出“我認為故事的起因是一陣風猛烈地搖撼著樹,小麻雀從樹上掉了下來”后,教師回應:“這是一種觀點,有什么不同意見嗎?”于是,有的學生提出“我覺得起因應該是獵狗嗅到了小麻雀,想吃小麻雀”。教師繼續(xù)回應:“這是第二種觀點。還有不同意見嗎?”有一個學生說:“我認為故事的起因是‘我打獵歸來,獵狗發(fā)現(xiàn)了小麻雀。”其次,教師讓學生進行選擇:“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三種意見。你們同意哪一種呢?”當多數(shù)學生表示同意第二種意見時,教師及時追問原因,并引導學生往深處思考。有的學生認為:“小麻雀從樹上掉下來,如果獵狗沒有發(fā)現(xiàn)它的話,就不會有后來的事情了?!庇械膶W生說:“獵狗發(fā)現(xiàn)了小麻雀,如果獵狗對這樣的小動物不感興趣的話,就不會有后來的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故事?!弊詈?,教師總結:“同學們說得真好!判斷一個情節(jié)是否是事情的起因,我們要看它有沒有延展性,能不能推動故事繼續(xù)向前發(fā)展。所以說,獵狗想吃小麻雀,這才是故事的起因?!边@樣的學習實踐活動是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后,從多項材料中選擇能夠證明自己觀點的材料,通過分析推理來驗證自己的觀點,使學生弄清楚了事件的起因到底是什么,經歷思維活動的整個過程。
總而言之,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設計的學習實踐活動要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以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思維能力的提升為追求目標,調動學生充分參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