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衍勝
(山東泰安解放軍第960 醫(yī)院,山東 泰安)
心肺復蘇是臨床常用于恢復心跳驟停患者自主心跳的緊急搶救措施。心肺復蘇可通過胸外按壓的方式幫助患者快速恢復心跳,但在此過程中需要嚴格注意按壓的方式方法,以及對心肺復蘇的效果。目前,急診科內(nèi)仍在使用兩種心肺復蘇模式,分別是徒手式和機械式,徒手心肺復蘇的關鍵在于操作人員的熟練度及對按壓位置和程度的掌握度和準確度,但徒手心肺復蘇耗費時間過長,可能會耽誤患者的搶救時間,而采用心肺復蘇機可解決此類問題[1-3]。本次研究將納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需行心肺復蘇的患者對兩種心肺復蘇方式的效果予以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抽取某院急診科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需行心肺復蘇的患者參與研究調(diào)查,并將其中的100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00例)和對照組(500例)。其中對照組中男301例,女199例,年齡在40~80歲,平均(62.48±7.89)歲;觀察組男274例,女226例,年齡在40~80歲,平均(62.87±8.03)歲。
對照組--徒手心肺復蘇。徒手心肺復蘇的按壓方法是以胸外按壓為主,行按壓時,深度應準確控制在4~6 cm,避免按壓深度過淺或過深。一般,心肺復蘇由男性醫(yī)護人員實行,心肺復蘇速率控制在5 min/次[4]。
觀察組--心肺復蘇機。心肺復蘇機采用機械式的復蘇原理對患者實行心肺復蘇,通常選擇型號薩勃1007 型機實行。待醫(yī)護人員仔細全面了解患者實際情況后再實行心肺復蘇,保證適合的按壓深度。在心肺復蘇期間,還需采用高頻呼吸機對患者實行輔助治療,提高心肺復蘇效果。復蘇期間,將高頻呼吸機的氧氣濃度控制在100%,并確保20 次/min 的呼吸頻率。同時再應用利多卡因、阿托品等藥物做加持,并在復蘇5 min 后,對患者實行碳酸氫鈉治療[5-6]。
參照《最新版2019 心肺復蘇指南》制定標準:①對比兩組的心肺復蘇情況,將臨床效果劃分為顯效、有效、無效,記錄并計算有效相關值。②對比兩組的相關指標--PaO2、SaO2、PaCO2。③對比兩組的自主心跳時間和乳酸值。
利用SPSS 18.0 軟件分析、處理,用t、χ2檢驗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則P<0.05。
觀察組的自主心跳時間短于對照組,乳酸值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乳酸值和自主心跳時間比較()
表1 兩組乳酸值和自主心跳時間比較()
觀察組的心肺復蘇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心肺復蘇效果比較(n,%)
觀察組的PaO2、SaO2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mmHg)
表3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mmHg)
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徒手和心肺復蘇機的方式對需行心肺復蘇的患者實行緊急搶救。徒手心肺復蘇一般需要兩名或兩名以上的男性醫(yī)護人員徒手操作,采用胸外按壓的方式實行,在此期間需不間斷地對患者實行持續(xù)性的按壓,按壓深度和位置需準確,中途不能中斷,一旦按壓中斷或出現(xiàn)位置差異便會直接影響心肺復蘇的質(zhì)量,而且醫(yī)護人員按壓深度的細微差異也會影響到患者的復蘇質(zhì)量,且相較于心肺復蘇機復蘇,徒手復蘇的時間過長,質(zhì)量也參差不齊[7-8]。心肺復蘇機應用胸泵原理,可改善按壓深度和位置的問題,持續(xù)改善血流動力學,提高心輸出量,且較徒手心肺復蘇更具有優(yōu)勢。本次研究采用心肺復蘇機對患者實行心肺復蘇后發(fā)現(xiàn),心肺復蘇機復蘇的效果更好,更能有效縮短患者心跳復蘇時間,這也表明,心肺復蘇機行心肺復蘇后,患者復蘇后的乳酸值也有所下降,患者自主心跳恢復時間更快,更能提升急診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心肺復蘇機對患者行心肺復蘇,較徒手心肺復蘇的效果更高,更能積極改善患者的PaO2等相關指標,有效降低復蘇時間和乳酸值,積極促進心肺復蘇效果,且具有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