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四季青鎮(zhèn)新民村,幅員面積15.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323人,地域寬廣,社情復雜。安全宣傳“進農村”活動開展以來,新民村以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為抓手,以構建“平安新民、和諧新民”為目標,不斷拓展安全宣傳深度廣度,筑牢安全防范基礎,暢通安全宣傳渠道,排查防治各類安全隱患,在百姓中營造關心安全生產、參與安全發(fā)展的濃厚氛圍。2020年,新民村榮獲省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qū)稱號,10余年未發(fā)生安全事故,村民安全幸福指數不斷上升。
邀請專家講解應急裝備規(guī)范使用常識
樹大得根實,菜好得葉茂。近年來,新民村堅持安全發(fā)展理念,不斷強化安全組織機構、人員隊伍、制度機制和物資保障建設,讓村民摘掉“貧困帽”,戴上“安全帽”,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提高。
強健組織根底。新民村黨支部結合本村特點,構建由黨支部到屯組、村干部到村民為主體,以其他優(yōu)勢資源為依托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聯(lián)動的工作網絡,保障安全宣傳工作有力有序開展。注重發(fā)揮村民、屯組長和安全生產、綜合減災一體化工作組的作用,建立完善應急預案、災害流程圖、應急處置流程,對可能發(fā)生的危險源和安全隱患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按時上報、有效處理。
宣傳隊伍到底。發(fā)動駐村工作隊和年輕黨員干部、在校學生組成志愿者救援隊,積極向廣大村民宣講消防、交通、農機具、用電等安全知識,以及家庭避震、火災處置、燃氣泄漏等應急內容,實現(xiàn)以志愿者家庭為圓心,半徑100米的志愿服務圈內突發(fā)事件應急救援5分鐘到位,有效織密安全宣傳和救援網絡,夯實村民自救互救的基礎。定期邀請業(yè)務部門、專業(yè)救援隊伍和社會公益力量指導培訓,不斷提高村志愿者的應急處置能力。
經常演練交底。將“興趣濃、看得懂、有收獲”作為工作目標,定期開展火災、溺水、農機事故等應急演練,由村民在演練中扮演“角色”,觀眾現(xiàn)場評判打分、相互“挑刺”,讓村民了解事故成因、掌握處置方法、明白疏散程序,加深對安全常識和應急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激發(fā)村民積極參與、監(jiān)督和支持應急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完善儲備家底。積極協(xié)調社會公益組織,為志愿救援隊配備包括個人防護裝備、應急工具、培訓道具及耗材、風險標識等在內的價值10余萬元的應急物資和裝備,建立完善日常維護保養(yǎng)、出入庫登記等管理制度,有效提高新民村應急救助能力,為村級防災減災工作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為進一步推動“平安新民、和諧新民”理念深入民心,針對村民散居特點,創(chuàng)新打造“一個集中、三個載體”宣傳模式,有效激活安全宣傳“末梢神經”,打通入腦入心的“最后一米”。
集中宣傳“全覆蓋”。將每年農忙時節(jié)、“6·16”安全宣傳咨詢日、“11·9”消防宣傳日、“12·2”交通安全日確定為集中宣傳時段,邀請應急、消防、交警、農機部門工作人員進村入戶,“面對面”“點對點”為村民宣講安全知識。2020年以來,累計開展集中宣傳活動11次,參與人數3300余人次,幫助村民排查整改安全隱患83項,切實解決村民需求,有效提高廣大群眾參與熱情,增強安全宣傳“進農村”實效。
圖文展板“零距離”。把村文化活動室、村委會大院、黨員群眾活動室打造成安全“學習室”,定期召集黨員、干部、群眾學習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政策文件和安全防范措施。在村屯顯著位置設置安全宣傳板、張貼宣傳條幅200余幅,并根據氣候時節(jié)、重點時段及時調整,做到內容常變常新,村民??闯S?。
廣播喇叭“無障礙”。把“村村通”大喇叭作為增強村民安全意識的“大講堂”,及時將三農知識、秸稈禁燒、防火用電、防范極端天氣等方面的信息傳達到每個農戶,同時注意搜集網絡優(yōu)秀安全科普節(jié)目,每日定時播放。大喇叭開通以來,累計播放時長300余個小時,播發(fā)各類安全提示信息700多條。
微信消息“手里握”。村干部將最新預報和天氣提示第一時間推送到各村屯居民微信群,提醒群眾及時采取防范措施,把極端天氣帶來的災害影響減少到最低。2020年,黑龍江省接連遭到三次臺風襲擊,新民村也直接受到影響,但由于微信群的提示警示作用,加上村干部帶領村民采取疏通溝渠、加固房屋、疏散人員等一系列有效舉措,有效降低了臺風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經一失、長一智”。2009年的一場火災給村里造成了大量財產損失。此后,新民村痛定思痛、深刻反思,著力在防范事故的硬措施上想辦法、下功夫、求實效。
防范農機安全事故。新民村共有農機具20余臺套,為有效防范農機安全事故,村委會定期協(xié)調農機監(jiān)理人員為村民開展安全培訓,向村民發(fā)放《農村交通安全知識手冊》《致廣大農機駕駛人朋友們的一封信》《一盔一帶》等宣傳資料,開展“亮尾”農機安全宣傳行動等活動。2021年9月初,組織全村農機、農用車駕駛員參加農機安全網上“夜校”,教育引導村民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努力增強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識,為農民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消除柴草火災隱患。為從根本上解決秸稈入戶帶來的火災隱患,村委會結合當地生產生活特點,于2020年在中國貿促會的幫助下投入67.2萬元,為全村520戶村民建設“防火小藍房”,用來堆放日常村民生活所用的柴草,有效杜絕了因柴草亂堆、亂放所引發(fā)的火災事故。成立村宣傳巡邏隊,加大秸稈禁燒政策宣傳力度,讓秸稈有序進村、整齊碼放、不留隱患,同時不間斷巡查,確保春秋兩季“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股煙,不留一片灰”。
農忙時節(jié)交警部門深入農村開展農機駕駛常識宣傳
降低電路事故風險。針對村民家中用電線路多年未更換、老化、破損、私拉亂接、用電不規(guī)范等隱患,積極協(xié)調電力部門,對全體村民房屋用電線路、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排查,排查中向村民認真講解安全用電常識,并由村委會出資為185戶存在用電隱患問題的房屋進行改造。2020年10月,所有隱患房屋均完成改造并達到電力部門安全標準。
精準服務重點人群。新民村定期聘請醫(yī)療專家為全村老人講授常見病預防培訓知識,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配備緊急“呼叫器”,讓老人在緊急情況下能夠第一時間與家人、村干部取得聯(lián)系,切實保障老人生命健康安全。將全村中小學生、殘疾人、孤寡老人作為安全服務重點人群,村干部、志愿者每月入戶走訪,提示安全注意事項,幫助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