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菊
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非常重視語文學科基礎性、工具性、綜合性特征的細化落實,“作文單元”是統(tǒng)編教材編印的一大創(chuàng)新舉措,較好地突破了傳統(tǒng)語文教材在讀寫知識點和訓練點上的零散狀態(tài)和“兩張皮”現(xiàn)象,科學合理地設計了語文讀寫融合的訓練體系,追求以讀促寫的規(guī)律式作文訓練。本文以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精讀課文——《夏天里的成長》為例,探討 “讀寫結合”策略,以期立足單元整體和學生主體,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解讀清晰,習題引路,依文入境
1.單元整合,解碼作文要素
作文單元重視知識和技能的梯度強化,從閱讀出發(fā)螺旋上升。比如,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以“圍繞中心意思寫”為主題,明確提出了兩個語文要素:一、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寫的;二、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思想。前者指向閱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習“圍繞中心寫”的方法,明確“揭示中心句”和多方面、多事例表現(xiàn)作文技巧。后者指向寫作,明確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具體做法,要求寫有用的、典型的、新穎的、具體的事例,確保素材為中心服務。
2.元素引路,巧用助寫資源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在作文單元圍繞單元作文設計了多個助寫板塊,像課后習題、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等都是助力寫作的教學元素,也形成了指向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行之有效的助寫系統(tǒng)。教師要利用精讀課文的教學,巧妙使用“課后習題”助寫資源,適時穿插滲透在“交流平臺”中總結到的方法,盤活教學資源。比如,課文《夏天里的成長》在“課后習題”“閱讀能力大提升”中設計了兩道題,具體指向文本的寫作思路和結構,讓學生清晰地捕捉到本文的教學路徑。
3.把握重點,切準融合基點
《夏天里的成長》是梁容若寫的說理性散文,能被選編入教材中,可見其具有較高的價值。六年級學生讀通課文沒有問題,但是感悟“把握時間,盡量用力地生長”這樣的道理就有難度了。教師要把握這個重難點,找準融合基點,感悟作者在簡潔樸素、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中揭示主旨的寫法,從而有效地鏈接單元作文。
二、優(yōu)選策略,問題引路,循文入情
(一) 雙向對話,重點突出
1.與作者對話,從文眼尋求突破
散文最重要的是探尋作者表達的中心意思,因此,教學哲理散文要抓住文眼或關鍵句,以便用“最短的距離”走進作者的心靈?!断奶炖锏某砷L》首尾照應,以中心句和拓展句形式形成完整的結構,也體現(xiàn)了說理的天衣無縫,從“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到“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自然形成了閉環(huán)的說理結構。因此,教學《夏天里的成長》時,需要從文眼求突破,和作者對話,最終明確要抓緊時間抓住機會努力生長的道理。
2.與文本對話,提高寫作能力
《夏天里的成長》作為作文單元的開篇,有著鮮明而突出的文本特色,課文選用多種植物、動物、山脈、河流等事物的生長變化以及人的成長等自然現(xiàn)象,言簡意賅地表現(xiàn)了中心意思,并揭示點題句,進而提醒告誡人們要抓住機會,抓緊時間,自我成長。因此,研讀文本時,要和文本對話,抓住事物的生長變化,運用多種手段進行語言訓練,如仿寫、仿說、看圖說話等形式,強化表達技能訓練。在教學中,要始終與作者的情感同頻共振,與文本相互交融,保持與文本之間的親密關系。
(二)以問導學,融合貫通
1.課前預習,抓住重點
統(tǒng)編教材小學作文單元設計“精讀課文”環(huán)節(jié),側重于指導學生感悟文本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掌握作者的寫作技巧,以不斷提高寫作能力。比如,教學《夏天里的成長》,教者對字詞部分可以簡單帶過,不必大費周章,重點在于指導學生進行課文預知,讓學生明確節(jié)點。教師可以設計一份預習清單,印刷后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自學文本,強化知識體驗和問題生發(fā)。通過梳理,可以清晰地捕捉到夏天里植物、動物、事物、人物的成長情況,結合生活體驗理清作者的寫法,并嘗試解決清單問題。最終,學生會把文章的重點集中到主旨理解和寫法指導上,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2.有效追問,破解難點
為了讓學生更全面地掌握寫作方法,教師可從學生的問題入手,有策略、有導向地破解閱讀的重點和難點。可以抓住預習環(huán)節(jié)中生發(fā)的重點問題,通過適時適度的追問和質(zhì)疑,指導學生拓寬閱讀的空間和思考的角度?!断奶炖锏某砷L》一文用中心句領起全文,圍繞中心句從多個不同層面進行表述,為中心句提供元素支撐;描述的幾個方面幾乎用了相同的寫法,而且從自然界到人類,遞進式推進。這種寫法就是寫作單元需要突破的閱讀難點,基于此,教師要設計問題,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思考,植物在什么季節(jié)生長?動物在什么季節(jié)成長?這些和中心句有什么關系?人從小學生到中學生到大學生,又是怎樣成長的呢?教師利用問題逐層追問,指導學生從理解內(nèi)容的淺表性思維逐漸向關注細膩表達的深層次思維過渡。然后出示結尾,讓學生聯(lián)系中心句,結合板書,再次回歸課文,總結寫法技巧。這樣一來,學生既掌握了寫作技巧,又豐富了閱讀體驗。
三、精準練筆,讀寫結合,依法入文
“精讀課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掌握作者的寫作技巧,教師要注意搭建寫作支架,指導學生解鎖作者的寫作密碼,不斷提升寫作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將讀寫結合起來,讓閱讀和寫作互相促進。依據(jù)《夏天里的成長》的文章結構,教師可以借助課后習題,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練筆作業(yè),實現(xiàn)讀寫遷移:用多媒體展示中心句——“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讓學生選擇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口頭練習;投影出示小練筆“太陽是個奇妙的魔術師”,讓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和投影動畫進行描寫,并要求最后一小節(jié)必須首尾呼應,在范文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寫作訓練。
總之,作文單元的“精讀課文”教學要落實語文要素,銜接各個部分,最終指向作文教學。教師要取舍有道,搭建支架,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從而達到“讀寫融合,言意共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