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玲
【摘? ? 要】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同時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教師在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掌握基礎課業(yè)知識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本文針對教師如何利用問題驅動模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小學數學概念,對問題驅動模式下教學方式和原因展開具體論述。
【關鍵詞】問題驅動模式;小學數學;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1-0024-02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oncept Teaching Based on Problem-driven Model
(The Fifth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Fengze District,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HUANG Yaling
【Abstract】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n indispensable position in our production and life. Teacher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independently and master basic subject knowledg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eachers can use the problem-driven model to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concept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discuss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reasons in the problem-driven model.
【Keywords】Problem-driven model;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oncept teaching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課堂中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基礎概念問題的理解,而數學概念是學科概念中較難理解的一部分。同時,小學生對數學概念的學習能力不足,無法獨立理解掌握數學概念?;谥T多原因,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中的基礎概念并提升學生的興趣,問題驅動模式應運而生。
一、問題驅動模式的內容及其產生的原因
(一)問題驅動模式的內容
問題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在專業(yè)領域內的各種問題為學習起點,以問題為核心規(guī)劃學習內容,讓學生圍繞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一種學習方法。問題驅動模式這種方法不像傳統教學方式那樣先學習理論知識再解決問題,而是在教學過程中用相應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其在學習新的課業(yè)知識過程中有思考的過程,進而活躍其思維。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課堂掌控能力和引導能力,在此過程中的教師是問題的提出者、課程的設計者以及結果的評估者。
(二)問題驅動模式產生的具體原因
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這一科目的開端,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是很強。因此,在小學數學中的概念問題教學時,教師不應該一味地將課本中的數學概念填鴨式地灌輸給學生,應通過相關的專業(yè)領域知識對小學數學進行嚴密的教學課程設計,并在這一體系中,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實現對小學數學概念問題的充分理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而我們都知道,由于課時的緊張與教師的教學壓力,傳統的教學模式至今毫無改變。一方面,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足,不能充分理解教材上極具嚴密性的數學概念,這種填鴨式灌輸只會給學生徒增壓力,而問題驅動模式下的數學概念教學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通過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基本概念的含義,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透過教師的問題來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還會在問題驅動下對數學概念及相關問題產生興趣,進而推動對小學數學的進一步學習。另一方面,傳統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不可避免地將教師與學生的主客位置顛倒,教師往往過于依賴教案、課件多媒體等工具來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忽視了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其薄弱之處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局域化引導。而問題驅動模式這一教學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師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
在教學開始時,教師會將一系列與實際應用相關的問題以及研究課題交給學生,學生通常情況下以小組為單位,以解決問題為出發(fā)點,開始自主學習。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當著答疑解惑以及宏觀指導的角色, 而學生則會自主制定學習計劃、尋找資料以及將所學理論應用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這也就是問題驅動在小學數學中產生的原因及其應用在此處的必要性。
二、利用問題驅動模式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具體方式
在已明確使用問題驅動模式來進行小學數學概念的教學后,教師要著手在具體教學方式中對學生進行有體系地引導。在該過程中,教師所需要做的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創(chuàng)立概念相關情景,實行問題驅動模式
在進行一個新的數學概念學習時,教師往往會在課件等相關輔助工具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教學,而問題驅動模式作為一種不同于傳統教學方式的助學手段,解決了學生對枯燥的數學概念知識沒有興趣以及填鴨式灌輸教育的弊端等諸多問題。首先,教師需要在課程進行前,給學生布置與下次數學課程教學相關的預習作業(yè)。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學習技能水平不是很高,不能準確把握預習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應該針對特定的課程知識提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并且讓學生圍繞這幾個問題展開預習;其次,在課堂上的數學概念理解的問題驅動模式的引導也十分重要。一方面就是要結合生活實際,將課本上枯燥難以理解的數學概念轉化為生活實際中的情景再現,既能使學生對概念理解并易于接受,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除法的平均分配概念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創(chuàng)立一個分蘋果的情景,假如教師有10個蘋果,同時要分給A、B、C、D、E五個學生,這時教師就可以提問學生:“如果每個人分得的蘋果數目一樣多,即所謂的平均分配,那么每個學生會分到多少個蘋果?”教師通過這樣的提問方式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問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掌握此類數學概念的水平;最后,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在創(chuàng)立概念問題的相關情景時,教師可以通過實物或多媒體信息技術來更清晰明確地表達問題,使理解能力不強的學生能理解問題的關鍵所在,然后進行對問題的思考探究,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要提前做好完整的問題驅動體系,將所涉及的問題一一備入教案,并且將問題具有層次化地設計出來,運用邏輯來進一步推動問題的形成與提出。教師根據學生理解的具體情況,在必要時刻將問題提出,達到應用問題驅動模式來進行小學數學概念問題教學的目的。
(二)小組合作交流,貫徹問題模式
在教師對學生進行問題驅動式引導教學后,需要總結學生對小學數學概念理解的具體情況,再有針對性地進行下一步的教學指導。而由于學生人數較多,教師無法在課堂上與每位學生一對一交流。此時就需要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在小組內進行合作交流,將所有學生的問題以小組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更容易將學生們的共性問題表現出來,也方便教師針對這一共性問題進行深入教學。此外,這種小組合作交流的問題討論模式不僅能有效解決學生在數學概念上的問題,也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分享交流與合作能力。
(三)提出評價與結果分析,提高教學效果
從教師設計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到學生進行小組內的合作交流,都是問題驅動模式下對數學概念問題的一種輔助教學方式,整個教學體系內還存在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基于小組合作交流的結果與相關問題的解決。教師要對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細致評價,并通過這一結果分析學生的想法,給出相關的建議。與此同時,教師要統一匯總每個小組討論出的共同結論,不是僅僅將學生的小組內交流合作當成一種形式化的內容去對待。理解能力尚不成熟的小學生難以理解抽象化的概念,教師需要運用問題驅動模式的體系來引導學生逐步理解這一抽象概念,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小組討論分析后,教師對于每個小組內的評價與指導建議。此外,教師要通過小組的分析討論來找到每個小組的具體問題,學生小組討論結果必定和正確結果有一定的偏差,教師要分析產生錯誤理解的主要原因,并在這種錯誤的基礎上設計出解決學生概念理解錯誤的方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結語
教師基于問題驅動模式對小學生數學概念的理解教學,不僅要預先理清問題驅動教學和數學概念教學的關系,同時需要及時設計出有層次感的、有邏輯性的并且與生產生活實際相關聯的數學概念問題,并組織學生問題開展交流活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更高效率地展開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工作。教師在完善自我知識體系的同時,能為學生有效率地解決數學概念問題,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做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黃佳韻.基于支架式教學的小學數學幾何概念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楊永灘.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練習的設計[J].新課程,2017(13).
[3]欒鈺.提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8(51).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