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蓓紅 陸桂芳
河邊燒烤、溪邊玩耍、室內(nèi)游泳等活動是孩子們的最愛,每年暑假都有孩子們結伴游泳發(fā)生集體溺水事件,當兒童沉浸在清涼水中時,殊不知危險已然悄悄來臨,一旦我們放松警惕,溺水就會發(fā)生。
溺水了怎么辦
●如果溺水者有呼吸,意識清醒。發(fā)現(xiàn)兒童溺水第一時間撥打120。隨后立刻判斷其生命體征,用力拍打溺水者的肩膀,如果溺水者有反應如發(fā)聲、活動、眨眼或應答,說明溺水者意識清醒,拍打其背部促使氣道液體排出,要做好身體保溫,幫他更換衣服或蓋上毛巾保暖,并觀察是否有其他不適。溺水者如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等待120急救期間,應注意安撫孩子的情緒,減少孩子心里的恐懼。
●如果溺水者已陷入昏迷,應立即撥打120,檢查溺水者是否還有呼吸和脈搏。讓溺水者仰面平躺在結實的平面上,脫掉多余的衣服,使其仰頭抬頦(輕壓額頭提起下巴)開放氣道,同時觀察溺水者的胸腹部,有沒有上下起伏的動作,觀察5~10秒。
●如果溺水者有呼吸有脈搏,應采取側臥位,以利氣道中污物的流出,隨時觀察呼吸情況,保持氣道的通暢。立即為其清理呼吸道及鼻孔中的異物,若溺水者發(fā)生嘔吐,可將其頭部偏向一側,用手指或布除去嘔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等待救援過程中,密切觀察溺水者的呼吸脈搏,必要時行心肺復蘇術。
●如果溺水者神志不清醒,沒有呼吸,這說明可能出現(xiàn)了心跳驟停,應立即清理口鼻異物,進行心肺復蘇。首先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因為溺水所致的心跳驟停屬于窒息性的心跳驟停,對氧氣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之后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如何預防溺水
溺水事件不僅僅發(fā)生在泳池等水源地邊,也常會發(fā)生在家中。嬰幼兒居家溺水屢屢發(fā)生,曾有新聞報道,家長去接電話兒童溺亡在浴缸中……類似事件時刻提醒我們,一定要注意排查居家安全隱患。
●家中有蹣跚學步的幼兒,平時洗手間要關門,馬桶蓋、水桶、水缸要及時蓋上蓋子。
●家長給孩子洗澡后,要及時清空浴盆或浴缸的水。
●外出游泳時注意水域安全,選擇安全的泳池,避免戶外無安全防護措施的水域,并且家長應與游泳中的孩子保持在安全距離內(nèi)。
●游泳前要做好熱身運動,以防肌肉抽搐。
●選擇正規(guī)、有現(xiàn)場救生員的游泳館,時刻提醒兒童不要在泳池中嬉戲打鬧。
●教導孩子不得在沒有成人的看護下私自下水游泳,不得擅自與同學結伴游泳,不要去野外的危險水域玩水;清楚自身的健康狀況,身體不佳不參加游泳,更不去深水區(qū)游泳。
●告誡孩子如遇到小伙伴溺水,不允許自行救援,以免發(fā)生意外,應撥打110或大聲呼救,請周圍的成人幫助救援。
兩個孩子獨自在家,大門被家長反鎖以防止意外,誰知意外卻在家中發(fā)生!妹妹吃核桃噎到氣管,眼看喘不上氣,哥哥急得扒著門呼救,卻沒有人能幫他。
這是去年一部熱播劇中,男主角心中永遠的陰影,也是真實生活中屢見不鮮的悲劇。其實,海姆立克急救法也許能救孩子一命。
由于吞咽異物或氣道異物阻塞等意外而導致窒息,這種情況非常常見且發(fā)生的時間非常短,往往五六分鐘就能致命。杭州市兒童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張彩云表示,學齡前兒童是異物窒息多發(fā)群體,如果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發(fā)生氣道異物堵塞,前三分鐘是黃金搶救時間。
小東西大危險
看似平常的進食,如果疏于警惕,對幼兒來說就是危機四伏。
醫(yī)生介紹,孩子食用一些食物時,家長要特別當心,例如:果凍、堅果、糖果、小顆粒水果(桂圓、櫻桃、葡萄等)、長面條、大塊肉、黏性大的食物(湯圓、年糕)等。
選擇食物是一方面,孩子的進食習慣也十分重要。吞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為防止食物闖入氣道,人體氣道入口處有一個自動門———會厭。它在正常呼吸時是敞開的,當吞咽時會立刻關上,封閉氣道的入口,不讓食物進入氣道。然而,在異物嗆進氣道的前一刻,往往伴隨著喘氣或吸氣的動作,比如進食的時候說話、大笑、害怕、哭鬧、受驚或者運動,都會讓會厭無法正常關閉,物體容易掉入氣道。
醫(yī)生提醒,在進食時不要逗孩子或者干擾孩子,不要邊玩邊吃,或者追著孩子喂食,這些都是很危險的行為?!耙驗榧词褂屑议L監(jiān)護及孩子十分配合的情況下,食用果凍孩子依然極有可能會發(fā)生異物堵塞,如果是在進食時去挑逗孩子,哪怕再安全的食物也會存在氣道堵塞的風險?!?/p>
由于嬰幼兒本身會有一些生理性反流發(fā)生,所以在進食時,不要過多或者進食后馬上讓孩子睡覺,應當拍嗝,避免食物反流。
海姆立克急救法或能救孩子一命
兒童在進食時,突然發(fā)生劇烈嗆咳、嘴唇發(fā)紫、聲音發(fā)不出來、手掐脖子等癥狀時,很可能是異物堵塞。此時家長應保持冷靜,馬上進行海姆立克急救。
1歲以下嬰幼兒急救步驟:
●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前胸,用手托住孩子,讓孩子臉朝下趴在你膝蓋上。
●用力拍孩子兩側肩胛骨間5次,如果孩子還沒將異物吐出,把孩子翻正躺在你大腿上。
●仍然是頭低腳高的體位,用食指和中指壓胸骨5次,按壓位置為兩乳頭連線中點往下一指寬處,按壓深度是1.5~2.5cm。
●重復上述動作,注意力度及按壓深度,平均每秒一次,重復壓迫5次為一組,直至異物排出。
1歲以上兒童急救步驟:
●站在孩子背后,兩臂從孩子腋下環(huán)繞抱著腹部。
●一手握拳,一手抱拳,用拳頭抵住肋骨下緣與肚臍之間。
●雙臂用力收緊,快速向里向上按壓孩子胸部。
●持續(xù)幾次擠按,直到孩子吐出異物,氣管堵塞解除。
●注意拳頭不要碰到孩子的胸骨末端或者肋骨。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無反應無呼吸的情況下,或者僅有瀕死嘆息樣呼吸時,應該立即進行心肺復蘇。3分鐘內(nèi)的急救成功,對挽救孩子的生命和避免腦損傷非常關鍵。
孩子發(fā)生異物堵塞時,有些家長非常緊張,會選擇把孩子倒掛起來。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這對氣道堵塞沒有效果,甚至還可能會引起胃部食物反流,進一步堵塞氣道。
在明確兒童堵塞的異物排出、劇烈咳嗽或者開始大聲哭喊時,海姆立克急救法方可停止,但還是要保持觀察,并及時送醫(yī)進一步檢查。如果孩子一直沒有排出異物,進而發(fā)生嘴唇發(fā)紫、昏迷等情況時,要立刻進行心肺復蘇術并送醫(yī)。
暑假,氣溫逐漸升高,由于小朋友皮膚嬌嫩,衣服穿得少,外露部分較多,導致孩子燙燒傷事故也到了高發(fā)期。
2020年7月,上海一名男童,雙腿被開水燙傷,在醫(yī)院治療一周后,父母覺得醫(yī)藥費太貴,轉而求助“江湖醫(yī)生”,孩子最終不幸傷口感染身亡。
2020年7月中旬,山東一名3歲男孩不慎撞上幼兒園旁的一鍋熱油,被燙成特重度燒傷,身上滿是燙起的水泡并掉皮,隨時有生命危險。
2020年8月,福建一名2歲女童打翻開水,全身近半被嚴重燙傷,經(jīng)過檢查孩子大部分都是深Ⅱ度的燙傷,面積達到40%……
類似的新聞屢見不鮮,可見暑假確實是兒童燙傷的高發(fā)期。日常生活中,很多情況都可能造成寶寶燙傷或燒傷:開水、洗澡水、烹飪時濺出來的熱油,乃至冬天時用來取暖的熱水袋。對于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這些隱藏在身邊的安全隱患隨時都可能引發(fā)嚴重的后果,如果家人沒有采取正確的處理方法,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甚至是永久性的損傷。那么,兒童燙傷或燒傷時家長應該怎樣處理呢?
第一步:冷水沖
家長們要切記,孩子燙傷后,要先用干凈流動的冷水對創(chuàng)面進行沖洗降溫。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可以有效降低燙傷處的溫度,還可以有效減輕燙傷部位的進一步損傷。如果不能及時用冷水沖,那么用冷水泡也是可以的。切忌不要用冰水或冰塊冷敷,會使燙傷部位的血管急劇收縮,加劇皮膚組織損傷,不利于后續(xù)愈合。
第二步:脫衣物
沖洗降溫后,要脫掉或剪開孩子燙傷處的衣物,如果不脫,會加重燙傷處的熱傷害。同時要注意,給孩子脫衣物要格外小心,不能胡亂扯下衣服,尤其是手臂燙傷時,因為扯下衣袖的過程中,衣物對燙傷的表皮產(chǎn)生的摩擦會加重對燙傷皮膚的損害,甚至會將燙傷的表皮拉脫。
第三步:蓋傷口
在完成以上兩個步驟后,要用干凈的布巾把孩子的燙傷處臨時遮蓋,注意燙傷出現(xiàn)的水泡盡量不要弄破。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細菌感染,因為燙傷處如果被感染,嚴重時可致命。
第四步:送醫(yī)院
孩子被燙傷緊急處理后,一定要及時送往正規(guī)醫(yī)院治療,不要尋求“江湖郎中”、偏方,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如何預防兒童燙傷
●對于兒童來說,廚房是危險的地方之一,教育孩子不要獨自進入廚房,并給家里安裝煙霧以及燃氣報警器。
●煤氣不用時,應關掉燃氣開關,以防孩子模仿點火。
●給孩子洗澡時,先放冷水,再放熱水,并用手先試或用溫度計測量水溫。
●改進家中加熱和照明設備,冬天使用電暖氣取暖的,注意遠離孩子或加護欄。
●加強廚房用具(熱水瓶、鍋)和點火用具(打火機)的管理,放在帶鎖的壁櫥里,或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502等瞬間膠水、強腐蝕性的化學藥劑、家用清潔劑之類的化學品,都要存放在孩子觸碰不到的地方,防止化學灼傷。
●一旦發(fā)生燒傷燙傷后,應立即用冷水沖泡,及時就醫(yī),接受正規(guī)治療。
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每年有近兩萬名14歲以下兒童死于交通事故,平均每天就有50多個兒童死亡。暑期,孩子放假了,活動的空間更多了,活動的時間也多了,車禍也防不勝防。
車禍猛于虎,稚嫩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缺乏交通安全意識,對于車速、車距的判斷力較差,明明看到汽車過來,卻以為跑起來就能順利穿過馬路,意外往往由此發(fā)生。
如何預防交通意外
●機動車前排不得乘坐未滿12歲的兒童,未滿12歲者不得騎車上路,未滿16歲者不得騎電動自行車上路。
●家長為孩子做好榜樣,不闖紅燈,不亂穿馬路,通過斑馬線、人行天橋等通道過街,遵守交通信號燈;孩子天生好動,對車速和車距的判斷能力又較弱,所以,家長一定要牽著孩子過街,注意觀察路況,防止發(fā)生意外。
●不在汽車附近玩耍,由于孩子的個頭矮小,且在路邊玩耍時多呈下蹲,俯臥狀態(tài),汽車在側方停車或倒車時,后視鏡及倒車雷達存在盲區(qū),經(jīng)常會“視而不見”,從而釀成悲劇。
●乘車時教育孩子不要將頭、手等探出天窗或窗外;乘車過程中,最好不要給孩子進食,特別是果凍、堅果或棒棒糖等;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在馬路上追逐打鬧。
●開車時,要鎖住車門,開啟“自動起鎖”或“兒童鎖”裝置。無論時間長短,都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車內(nèi),以防孩子窒息。
●13歲以下的兒童均應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所有的嬰兒和1歲內(nèi)的幼兒要使用臉向后的兒童安全座椅;2歲以上或他們的體重、身高已達到標準的幼兒,就可以選擇臉向前的座椅。
兒童觸電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意外傷害,兒童因觸電而死亡的人數(shù)占兒童意外死亡總人數(shù)的11%左右。特別是暑期天氣炎熱,孩子們待在家里的時間增多了,觸電的風險也增加了。一些調皮的孩子喜歡玩弄電器,用物品甚至手指捅電插座,如果家中有開關老化、電線裸露等情況,或是孩子無意中接觸到不安全的電器設備,孩子極有可能觸電。那么,萬一孩子發(fā)生觸電情況,我們又該如何正確的急救呢?家長們又該提前做好哪些防護措施?
孩子觸電了怎么辦
如發(fā)現(xiàn)孩子觸電,立即撥打120,保持鎮(zhèn)定,不要驚慌失措,在確保自己人身安全的情況下,先迅速切斷電源,關閉電閘,切記一定不要用手直接去接觸觸電者,可以借助不導電物,如木棒、竹竿等,將觸電者身上的電源撥開,未切斷電源前切忌用自己的手直接去拉觸電者,避免自身觸電。如果在特別潮濕的地方,不要貿(mào)然沖進去,一定要穿上絕緣類的衣物再去救人。
檢查觸電者,若發(fā)現(xiàn)觸電者沒有呼吸或心跳停止時,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心肺復蘇要保證觸電者在安全地帶的條件下,解開觸電者上衣或領口,打開氣道,保持呼吸暢通。實施胸部按壓、人工呼吸,反復交替,直至醫(yī)護人員到來。局部電灼傷者應轉送就近醫(yī)院搶救治療。
如何預防孩子觸電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監(jiān)護人,平時應注意加強對孩子的監(jiān)管和安全教育,多教孩子電力安全方面的知識,增強孩子的安全用電常識。不要讓兒童隨意觸摸電源開關,尤其是插座。打火機、電熱器、充電手機等不要放在兒童能接觸到的地方。
●教育孩子不能用濕手觸摸電線、插頭等用電設備,必須在關閉電源的情況下才能移動家電,不要用手指及其他物品去撥弄開關和電源插孔。
●不要在戶外配電設施附近玩耍,不攀爬變壓器臺墩;不要在高壓線下的魚塘邊釣魚,更不要在高壓線附近放風箏;不要走進廣場的噴泉中嬉水。
●凡是金屬制品都是導電體,千萬不要用金屬工具直接與電源接觸,不要在電線上面搭掛、晾曬衣物,以免發(fā)生危險。選購電子玩具時,要注意辨明生產(chǎn)廠家,特別注意電子玩具的安全性,這樣可以大幅降低兒童觸電概率。
●兒童房間內(nèi)的電器不易過多,應避免使用落地電器,防止兒童絆倒后發(fā)生觸電事故。盡快更換家中的老化電線、破損的電線等。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人身安全應時刻牢記在心,孩子的平安長大是我們共同的心愿。因此,家長平時一定要多教育、多引導,讓孩子對于各種安全隱患有所了解和預知,普及安全教育知識;在陪伴孩子時,做好全方位的防護。不僥幸,不大意,才能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