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迪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蓬勃發(fā)展,過度消費、超前消費、盲從消費和虛假消費等異化消費現象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呈現出蔓延態(tài)勢,深入分析大學生的異化消費現象的表現和成因并提出相應的克服途徑不僅是正確培育大學生的需要,也將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消費異化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在分析、推動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指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將商品視作本質需要的一種反映并因自身原因和外界因素等影響而產生的非正常的消費行為。隨著消費主義思潮在我國大學生群體范圍內的傳播和不利影響的出現,對大學生異化消費問題進行剖析、分析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念、尋找其異化消費行為的成因、分析克服的舉措既有當前亟待解決的必要性因素,也有推動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影響。
一、大學生異化消費的表現
異化消費主要是指消費主義思潮在青年大學生實際消費過程中的一種體現,當前大學生群體中的異化消費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消費主體的異化。在消費過程中,大學生屬于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沒有固定、穩(wěn)定的收入,價值觀尚處于形成的關鍵階段,在面對紛繁復雜的消費產品和充滿誘惑的營銷推廣時往往難以做出理性、正確的選擇,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經驗。尤其是在當前這種消費主義思潮起伏、網絡購物便捷的外部環(huán)境之下,缺乏人生經驗和價值觀念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很容易就會陷入消費異化的困境并難以克服。而長期處于一種異化了的消費情形之下,也將加劇大學生消費觀、價值觀的異化,大學生將慢慢由現實的、有消費需求的人變成被消費品所支配的工具從而喪失其主體性,在此情形之下,大學生的需求將被異化為一種“虛假需要”而非“真實需要”。
第二,消費客體的異化。在消費過程中,消費客體也會因為各方面因素而發(fā)生異化并進而轉向其本身的對立面或消費主體的對立面。消費客體發(fā)生的異化主要是指消費品在大學生的消費過程中因消費者而背離了消費客體最初的功能或者因消費品自身的異化而導致的消費異化,即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購買了某種商品,卻由于大學生的錯誤使用或該商品與其自身應有的的特質不相符而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甚至對其產生負面作用的現象。例如,大學生由于客觀需要而購買了一部手機,原以為可以輔助學習和社交,但卻為其中游戲所吸引并沉迷,導致時間都于玩游戲反而忽視了最應做好的學業(yè),這便是消費客體的異化的一個具體體現,而由于消費客體的異化導致的商品價格虛高、誘惑性增強、腐蝕性加大等問題和現象也層出不窮。
第三,消費行為的異化。就消費客體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的角度而言,主要是通過消費行為實現的。消費行為本身的含義和存在的意義在于滿足消費主體的需要,但異化了的消費行為卻背離了消費行為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損害了消費主體、消費客體以及消費環(huán)境。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的“我買故我在”的現象導致其過度消費、超前消費、盲從消費、虛假消費等異化消費行為泛濫,不僅會導致財物的浪費和資源的損耗,還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隨之而來的對整個社會的危害也不容小覷。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營銷廣告的泡沫充斥、網購APP的興盛、網紅種草所帶來的全民網購熱潮也應當引起足夠的關注和警惕,大學生作為網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瘋狂剁手”的路上一去不返,諸如“別人沒有的我要有、別人有的我更要有、限量的要買、打折的要買、流行的要買、小眾的也要買”的現象屢見不鮮,由此引發(fā)的實體經濟的萎縮和虛擬經濟的泡沫化增長也是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一大隱患。
第四,消費環(huán)境的異化。消費環(huán)境的異化主要是指消費環(huán)境由本應利于消費主體進行消費活動的狀態(tài)異化為不利于、甚至對消費主體產生不良影響的消費環(huán)境,一般來說,消費環(huán)境包括自然因素造成的異化與人為因素造成的異化。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的特點和性質等會使得媒體、生產者、銷售者等以利益為出發(fā)點由本該正確引導大學生科學消費,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等做法異化為通過不合理的、帶有誤導性的廣告、營銷等手段引導大學生進行異化消費行為,這便是消費環(huán)境異化的一種體現。
二、大學生異化消費的成因
大學生群體中異化消費的興起,既有市場經濟主體營銷策略的誘惑,也有不合理消費觀的內在沖動,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市場經濟主體營銷策略的誘使。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和經濟市場的迅速繁榮,越來越多品類齊全、質優(yōu)價廉的產品涌入人們的生活,各種營銷策略和營銷手段也隨之而來,這對人們就商品的了解和選擇產生了深刻影響,長期處于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大學生的消費觀也必然會受到營銷因素的影響,由之產生跟風購買、盲目選擇的行為,這對大學生的異化消費現象的產生有著一定的催化作用。經濟市場的蓬勃發(fā)展使得社會范圍內的生產、消費勢頭持續(xù)升溫,繁復多樣又個性彰顯的消費品逐步得到了人們的認同,隨之產生的不良的消費文化的渲染和社會消費環(huán)境的變質異化都為大學生異化消費現象的產生埋下了伏筆。
其次,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和勞動方式的發(fā)展。隨著機器大生產帶來的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和勞動方式的發(fā)展演變,整個人類社會的生產效率得到極大提高,消費品的成本逐步下降,大量相對過去而言物美價廉的商品迅速出現在市場之中,而大學生群體作為消費能力較低的群體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消費機會,再加上網購熱潮的席卷,日趨頻繁的消費無疑將推動大學生消費的無節(jié)制和物質需求感的增強,并進而滋生大學生的異化消費現象。而在這種現代化的過程中產生的攀比心理、物質需求、就業(yè)壓力和焦慮情緒等也側面使得大學生將釋放途徑轉移到物質消費當中去并進而形成異化消費行為。
再次,不合理消費觀的內在沖動。隨著西方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拜物主義等不合理的價值觀念的滲透,大學生由于自身消費觀構建的不完善和正確消費意識的缺失極易為這種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所影響,并由此使得思想和實踐等方面深受其害。這種不合理的價值觀念使得大學生將對物質的需要和滿足視為快樂和幸福的源泉,進而使其不斷追求物質的滿足而忽略精神上的前行,把消費客體的數量和質量視為自身生活水平和身份地位的標志,并為之支付遠超自身負擔能力的金額。而另一方面各種廣告和消費理念的傳輸也使得價值觀念尚未發(fā)育成熟的大學生更加難以抵御這種引誘并將之視為一種新潮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進而形成盲從消費、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等異化消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