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芬
[摘要] 家校共育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筆者從實踐中總結了“懂、啟、信、賞”四字要訣,四字聯(lián)手,激活家長教子欲望,實現(xiàn)家校共育深度融合,構建和營造一個系統(tǒng)的、生態(tài)的育人環(huán)境,實現(xiàn)家校共育的真正實踐意義。
[關鍵詞] 家校共育;新生態(tài);懂;啟;信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不言而喻。筆者對多所學校的班主任和家長做了調查,突顯問題如下:家校共育缺少系統(tǒng)方法指導;家長普遍認為“共育”只是“輔育”罷了,家庭在配合學校完成教育任務。由此可見,雖然“家校共育”的理念多有提倡,但如何系統(tǒng)優(yōu)化,提高共育成效,仍是需要深入探究的課題。
筆者在班主任一線工作20多年,在家校共育構建上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和探索,總結為以下四字要訣:
一、“懂”為情感基礎
家校之間有良好的合作關系,首先是與家長構建親善友好的關系,具體落實在一個“懂”字上。
1.懂家長的需求。與人合作必須先了解對方的需求,滿足需求方能使合作愉快進行。為什么我們踐行的“共育”,家長們只認為是“輔育”?因為傳統(tǒng)的家校合作模式大多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而已,忽略了家長的內在需求。家校合作,我們只有站在家長的立場,進行換位思考,共情家長的感受,方能使家校關系從傳統(tǒng)的“從屬”型走向新的“平等”型。
2.懂家長的心理。家校合作實際是一門“讀心”的藝術,班主任要善于觀察家長,讀懂家長心聲。如不同成績階層家長的心態(tài)不一樣,一般來說,優(yōu)秀生的家長自信,后進生的家長帶有自卑;不同區(qū)域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要求不一樣,鄉(xiāng)村的家長崇尚“教養(yǎng)式”,希望老師對孩子管教嚴一些,而城區(qū)的家長崇尚“開放式”,希望老師跟孩子們多講民主。家長自身個性、條件、閱歷等都存在差異,所以與家長打交道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異地選擇合作的方式和內容,方能彼此認可。
3.讓家長懂班級的工作思路。班級作為雙方合作的主要陣地,班主任作為主要經(jīng)營者,要在家長面前坦誠“亮劍”,帶著家長了解校園生活,消除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陌生感,激發(fā)共同參與教育的熱情。家校合作要以共同的發(fā)展愿景為引領,要形成以“班級建設帶動學生發(fā)展”為核心的共同價值目標,承擔共同的職責使命。接手新班第一次家長會,筆者做了精美的PPT,向家長宣講了自己在班主任崗位20多年的體會和思考,向家長介紹了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目的就是讓家長明白班級建設的思路,對班級建設樹立信心。同時也讓家長明白達成這個目標,自己應該承擔的義務——支持、合作、助力,以此激發(fā)共育的意識。
4.讓家長懂老師的育人態(tài)度。多年的班主任經(jīng)驗表明,當家長看到老師對工作用心、對孩子關心,就會發(fā)自真心、全心全意地參與班級的事情。筆者主要通過“兩招”與家長鏈接情感。第一招“拍”,有意識地捕捉班級生活的鏡頭,發(fā)微信群、釘釘班級圈,既能讓家長了解班級日常,也會增加他們對班主任的親信度;第二招“寫”,借用本班公眾號,用文字記錄與孩子相處的點滴,其中有一欄為“私人訂制”——專門為某個孩子創(chuàng)作,家長看了后反饋:“老師,我家孩子養(yǎng)這么大從來沒發(fā)現(xiàn)還有這樣的優(yōu)點,你真有心?!碑敿议L相信你,相互建立友善關系的時候,自然為以后緊密的合作、有效的共育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啟”為提升支點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每個家長都會愛孩子。家校合作的紐帶是孩子,家校合作的主要內容應該致力于啟發(fā)家長愛子有道,從而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質。
1.啟發(fā)教育智慧。教育的智慧在哪里?就是懂得學習。“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幫助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最好方法是家長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成長。家校合作就是啟發(fā)家長明白這個道理,努力做一個會學習的成長型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革除傳統(tǒng)的無意識教育狀態(tài),樹立起科學施教的新觀念。只有當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越來越高的時候,家校之間多元平等的合作才會越來越協(xié)調,才能更好地攜手助力孩子成長。
2.啟動教育支持。先有認識上的更新,再有行動上的支持??v然很多家長明白學習促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因為周圍沒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缺乏學習資源,導致學習動力不強。家校合作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為家長搭建平臺,讓學習實踐真實發(fā)生。
基于此目的,學習活動的設計和安排,既要兼顧全體家長,又要考慮個別需求;學習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一定是多種樣態(tài)的。學習活動不在于熱熱鬧鬧顯擺給別人看,而在于實實在在做給自己用,符合班情,誠于自己。
(1)班級講堂,基于理念學習的全面支持。講堂內容豐富,有專家講課、優(yōu)秀家長經(jīng)驗匯報、收看家庭教育視頻、閱讀親子書籍等。班主任除了做好前期落實工作外,還要引領家長開展“二度學習”,把別人的觀點思想內化成自己的教育理解。如專家講課后會繼續(xù)組織家長開展討論,把講座內容與家育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發(fā)揮日常的指導作用。
(2)主題沙龍,基于話題探討的分類支持。根據(jù)部分家庭對某個話題的需要開展小范圍的學習活動,一月一期,每期報名不超過12位,話題源于家長們的困惑,如二胎教育、親子閱讀、青春期溝通等,活動地點設在教室或有格調的茶室,營造輕松自由的交流氛圍,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彼此智慧互參、經(jīng)驗互鑒,找到教育新思路。
3.聯(lián)合家訪,基于問題解決的個別支持。每個班總有個別孩子問題較為突出,家庭教育存在困難較多,要給予這樣的家庭特別的幫助。筆者班里嘗試開展“聯(lián)合家訪”活動,邀請個別家長與我同行家訪,實地學習他人經(jīng)驗,讓家長身臨其境感受優(yōu)秀家庭的教育氛圍,學到優(yōu)秀家長日常育兒的經(jīng)驗做法,這比在學校里聽經(jīng)驗匯報更有說服力,效果更好。
三、“信”為心理期盼
家校合作的深度發(fā)展是讓家長找到班集體的歸屬感,感覺到自己就是班級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過程雙方的角色和關系都要進化,家長從一個旁觀配合者發(fā)展成參與建設者,家校關系從先前的“親”字,發(fā)展為根植希望的“信”字。
1.信群體,共享班級成長之力。學生、老師、家長經(jīng)由班級為媒介聯(lián)系在一起,共享的前提是改變“你、我”意識,增強“我們”意識,置身于團隊中共同打造屬于“我們的班級”。筆者班級有兩句口號:“班級是我家,建設靠大家?!薄皟?yōu)秀的你建設優(yōu)秀的班集體,優(yōu)秀的班集體孕育更加優(yōu)秀的你?!睂W生、老師、家長形成一個緊密的共同體,共生共長,找到歸屬,成就“自我實現(xiàn)”。
2.信集體,共議班級成長之事。信任會產生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夠激發(fā)一個人內在的潛能。家長若是相信班級發(fā)展很美好,對班級的未來充滿信心,同樣會讓他們在合作中渾身充滿正能量,努力盡到自己的一份職責。班級家校共議致力于三個維度——共議班級制度、共議班本課程、共議班級活動。
(1)共議班級制度。班級中重要的制度都經(jīng)家校商討后執(zhí)行。一般的做法是,先由班主任和學生代表起草制度方案,然后班委和家委會審核修改,最后公布于班級群,家長們一致通過后班內開始執(zhí)行。這樣的制度有什么好處呢?改變了學校一言堂的狀態(tài),家校雙方集思廣益,察納雅言,后續(xù)執(zhí)行也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利于制度落實奏效。
(2)共議班本課程。筆者在班級中致力打造了一門親子課程——爸媽小課堂,借力廣泛的家長資源來豐富孩子的生活實踐。這門課程由班主任和家委會聯(lián)合啟動,校內課程以邀請家長來上課為主,校外課程以家庭為單位組織戶外親子活動為主。課程的設計、安排、落實,家長們是主體,班主任做好協(xié)助工作,發(fā)揮家長參與積極性。以這門課程為依托,帶動家校共同研究,共同做事,幫助家長“自我實現(xiàn)”,進一步體驗到合作共育的意義和價值。
(3)共議班級活動。班級開展的活動,筆者都會在班級群里報備家長事先了解,包括活動的目的意義、活動的簡單過程、活動的準備延續(xù)等,家長們有所了解才會共同為活動保駕護航,提升活動品質。疫情期間,筆者組織線上班級活動,由于第一次在網(wǎng)絡平臺嘗試,面臨很多的未知問題,所以從策劃到內容選定到環(huán)節(jié)設置,都是和家長一步步商討斟酌、群策群力完成的。線上活動一共開展了五期,取得了較好的反響,每一期展現(xiàn)的成果,都是家校通力合作的結晶。
四、“賞”為持續(xù)動力
卡內基曾說:“掌聲可以使一只腳的鴨子變成兩只腳?!边@足以說明贊賞的力量。家校合作是一項長期工程,是一個由淺入深互動中生發(fā)的過程,如何一如既往保持合作的熱情,保鮮雙方的友好關系?欣賞家長是一帖潤滑劑,交流中不吝表達對家長的贊美,不吝表達家長的努力和進步,鼓勵家長前行,而且不斷前行。
1.賞,給予積極斷言。積極斷言贈送給人的是希望、憧憬,暗示一切會越來越好,它能產生向上的行為動力,激發(fā)人潛在的能力和能量。
班主任要主動營造一個積極斷言的環(huán)境,與家長交流多傳遞正面的聲音,輸送正向的育兒能量,發(fā)揮積極斷言的激勵效應,讓家長覺得自己行,自家的孩子也會越來越行。班主任和家長一起找尋孩子的閃光點,更要學會捕捉家長身上的閃光點,即使是小事也要把它放大,用贊美的語言進行表達。感謝信、微信群發(fā)布感謝辭等,都會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誠意和參與的快樂。
2.賞,指引前行方向??滟澕议L,筆者把握兩個要點:其一,把贊賞指向家長的行為過程,強化育兒好做法;其二,把贊賞引向期望的方向,點亮家長前行燈塔,夸贊家庭閱讀氛圍濃厚,夸贊家長注重孩子習慣培養(yǎng)等。多以欣賞的語言交流,家長的育兒節(jié)奏自然會跟上。
筆者班里還踐行一種形式,家長欣賞家長,家長引領家長。每學期班級舉行一至兩次家長經(jīng)驗交流會,除了家長代表發(fā)言之外,還有一個互動環(huán)節(jié)“說說別人家的家長”,夸一夸你眼里優(yōu)秀的家長及欣賞他的具體做法。家長夸自己優(yōu)點不好意思,但是在特定的氛圍中夸贊別人顯得很過癮。不管是被人夸,還是夸別人,抑或聽別人夸,在這樣一個情境中,所有家長都是在相互欣賞中學習,明晰更好的育兒方法,也讓家長們體會到了家校共育的成就感,自己的點滴努力、點滴進步都被大家認可,還能帶給別人啟發(fā),則會更加堅定前行的方向。
“懂、啟、信、賞”四字互為聯(lián)系,互為依托,互相促進,構建起家校合作的一個共生系統(tǒng)?!岸弊质腔A,如同潤滑劑,建設好家校情感關系;“啟”字是關鍵,如同孵化劑,提升家長的教育品質;“信”字是保障,如同黏合劑,增強家長的集體歸屬感;“賞”字是動力,如同催化劑,激勵家長不斷前行。
“四字”聯(lián)手,激活家長教子欲望,實現(xiàn)家校共育的深度融合、智慧協(xié)作,打造平等、共生的家校育人新生態(tài),形成家校共育有力的教育場,實現(xiàn)孩子、家長、老師諸因子在班集體生態(tài)圈中的共生共長!
[參考文獻]
[1]魏智淵.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M].廣西:漓江出版社,2014:393.
[2]王懷玉.小學家校溝通的藝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8:222.
[3]馬忠虎編著.家校合作[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俞 芬?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qū)江口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