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勝
2017年10月,我積極響應黨和政府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的號召,主動申請到云南昭通市支教,掛任昭通市實驗中學副校長。完成支教一年后,我覺得很多管理措施需要鞏固及繼續(xù)推行,于是克服種種困難,申請繼續(xù)支教一年。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我任廣東中山市駐云南昭通支教隊隊長,獲“有突出貢獻的援昭扶貧協作人才”“2018年云南省扶貧攻堅先進工作者”“2019年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兩年多的教育幫扶經歷讓我有了很多收獲和思考。
一、全方位多角度助力學校發(fā)展
1.?建章立制,學校管理走向縱深。在昭通市實驗中學,我被安排分管學校教育科研、后勤等工作。通過仔細觀察、深入課堂、參與座談、組織調研、認真思考、主動融入,并結合實際情況,我在依法管理、科學管理、科學分析、精細化管理和生本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得到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認可后,我牽頭制定和完善了《昭通市實驗中學教科研經費管理辦法》《昭通市實驗中學學本課堂標準》《昭通市實驗中學物資和服務采購管理辦法》等十多項學校管理系列規(guī)章制度并推動實施。我還建議學校完善各項工作及各崗位評價辦法,提出教師捆綁評價的方法,得到學校領導認同并逐步推進。科學的評價體系促進了教師間團結協作、和諧共處、資源共享、互相幫助,極大豐富了學校管理的廣度和深度。
2.?搭建橋梁,多途徑提升教師素質。兩年來,我組織了“中山僑中名師、名班主任走進實中”生本課堂同課異構活動、“廣東省王世勛名師工作室赴昭通開展送教、獻愛心”活動、中山僑中科組長走進實驗中學活動、昭通市中小學定向越野教練員裁判員培訓班等。先后組織4批昭通市實驗中學領導、骨干老師到中山市華僑中學、中山市紀念中學等校參觀交流;同期組織昭通市永善縣溪洛渡高中、溪洛渡三中30多位教師到中山市華僑中學、中山市紀念中學培訓參觀。兩地領導干部、教師交流探討了學校文化建設、德育工作理念、世界公民教育、學生社團建設、特長生和優(yōu)生培養(yǎng)、教育教學評價、年級管理、科組建設、校本課程開發(fā)、教科研工作、高三備考、高效課堂打造、教師培訓、學本課堂、后勤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尋找適合昭通市中學發(fā)展的方法并積極推進,收到了滿意的效果。我們一直在為打造“帶不走”的強大師資隊伍而努力。
3.?用活資源,努力建設書香校園。分管后勤工作期間,我協助學校修成大型的學生自助式書吧。在書吧,學生自主管理,師生自由借閱和上網查看資料,閱讀氛圍濃厚,閱讀文化彰顯。我指導完成學校水體公園的建設,雜草叢生的一塊校園荒地變成了美麗的水體公園。提議學校建造了青春舞臺,讓學生課余時間在舞臺上展示自己的才藝、開展各種豐富的文體活動等,努力讓校園成為育人的樂園、花園、家園。
4.?組建社團,積極實施百團計劃。面向未來,昭通市實驗中學將建設100個以上的學生社團。先行的機器人、田徑隊、籃球隊、足球隊、排球隊、民樂隊、電聲樂隊、中國象棋隊、國際象棋隊、街舞隊、學生郵局等30多個社團陸續(xù)成立并積極開展活動,得到了前來調研的共青團云南省委、國家郵政總局局長等領導的肯定。
5.?多方奔走,有效開展愛心幫扶活動。為優(yōu)化昭通學校的育人環(huán)境、解決貧困學生的生活問題,我四處奔走、廣泛發(fā)動,組織中山市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進行愛心捐贈。林先生、彭先生、杜先生等捐建了昭通市實驗中學地理園、生物園,并對校內植物進行掛牌。中山市華僑中學師生捐贈了圖書一批。熱心人士捐贈了紅十字會社團教學培訓用的人體模型一批。中山市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創(chuàng)業(yè)協會捐贈了機器人設備三套。中山客商會、中山民族發(fā)展促進會、中山市華僑中學師生、中山服裝協會捐贈了御寒衣物。我還把募捐幫扶活動擴展到昭通的其他學校。中山市華僑中學師生為昭陽區(qū)永豐中學捐贈了衣服。聯系中山“壹心公益基金”到永善縣開展了“一對一”幫扶,并為永善縣團結鄉(xiāng)捐贈了校服一批。王世勛名師工作室給邊遠山區(qū)大山包車路學校送跨欄、籃球等教具。中山市客家經濟文化促進會給大關翠華中心校捐贈了御寒衣服,給永善縣第三中學捐贈了地理園、生物園設備。王世勛名師工作室、北京云智尚學信息有限公司、廣東省嘉應學院校友會、中山市煌盛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分別捐贈了地理園、生物園設備給昭通市綏江一中。
二、教育幫扶效果
經過學校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昭通市實驗中學教育教學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2018年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在全市教學水平評價中位居第一名。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96%,一本人數、一本率、本科人數、本科率仍保持進步勢頭,在云南省昭通市繼續(xù)領先。
2018年12月,在云南省第十四屆學生運動會中,昭通市實驗中學首次代表昭通市參加比賽,并獲得2金、2銀、3銅,及省男子團體第一、女子團體第五、團體總分第四的好成績。2019年4月代表昭通市參加云南省中學生機器人大賽,分獲三個三等獎,實現昭通人工智能教育歷史性的突破。初中部翟梓吟同學在2019年云南省舉行的“我為祖國點贊”主題讀書活動成果展示中,獲得二等獎。2018年12月學校書吧被云南省教育廳授予“2018年云南省最美校園書屋”稱號,2019年2月學校被昭通市教體局評為“昭通市書香校園”。
而今,昭通市實驗中學德育工作扎實穩(wěn)健,教研活動蔚然成風,學校學習氛圍濃厚,學校設施設備、校園環(huán)境、教育教學質量、學校文化、后勤服務一流,前來學校參觀交流的各類學校絡繹不絕,該校已在昭通市發(fā)揮了帶頭、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
三、思考
1.?深度落實黨對教育扶貧的全面領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講話精神為實踐指引,思想認識到位是做好教育扶貧工作的基礎,“要加大內生動力培育力度”“注重提高貧困地區(qū)和貧困群眾自我發(fā)展能力”“通過多種形式,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是更精準高效地完成教育幫扶使命的指導思想。
2.?緊緊依靠兩地組織。廣東省第六扶貧協作組、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我的原工作單位中山市華僑中學高度重視昭通教育的發(fā)展,領導帶頭,盡心盡力開展幫扶服務。昭通市教育和體育局、昭通市實驗中學積極配合,有針對性實施各種改革,使受幫扶學校發(fā)展不斷上臺階。
3.?精準施策助力發(fā)展。積極思考、認真觀察、主動融入、用好資源,為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獻計出力;以制度促規(guī)范,不論是分管學校教科研還是后勤工作,都是以制度先行,通過建章立制把工作做得規(guī)范、高效;以教研強師資,依托各種渠道,從加強培訓、開展課題研究入手,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以環(huán)境擴內涵,不但關注優(yōu)美安全校園、完善教學設備等育人硬環(huán)境的建設,而且注重制度、文化、管理等軟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深挖學校內涵發(fā)展之路;以愛心凝力量,廣集資源,組織社會各界力量推動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這些愛心,也會激發(fā)教師工作熱情和學生學習積極性,凝聚成改變當地面貌的決心和行動。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