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蘅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云山小學 廣東 廣州 510000
小學科學課程里,探究活動性質的內容占比較多,不斷更新的技術手段為教學提供了許多便利學習的工具,同時也突破學習空間和時間限制,實現(xiàn)有效掌握科學知識。以“認識植物”知識點為研究主題,用“形色”APP并結合網絡學習空間能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有效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傳統(tǒng)教學里,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實物、甚至實地觀察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但滿足不了學生的興趣和思維的發(fā)展。如在課下遇到不認識或不確定的植物時候,不能當場有效解決疑問,學生就會忘記或者對問題失去興趣。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學生普遍具備基本信息技術素養(yǎng),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學習空間和教學軟件,彌補現(xiàn)實教學上的不足。其中“形色”APP經過前期的調查和實踐應用,是認識植物中準確率比較高的一款APP,能滿足大部分人群對常見植物認識的需要。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下稱《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與人合作,參與到科學小組中共同研究,解決問題。而網絡學習空間可以使學生突破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和同伴進行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實現(xiàn)師生多元化評價。我校借助Aischool平臺,搭建了網絡學習空間,實現(xiàn)全校師生人人都有賬號。我校也有平板實驗班和智慧教室,上課學生每人有平板電腦供學習。
“形色”APP在網絡暢通的前提下,對植物進行拍照,幾秒之內可識別出并提供相關資料?;诰W絡學習空間下,結合形色APP可以有效地進行探究學習。
學生掌握使用方法后,課前可對身邊常見植物識別。以三年級《大樹和小草》為例,要求學生認識常見的植物,了解陸生生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1.對植物進行拍照識別,建立初概念。以小組活動的形式認識校園中常見的植物。學生可先通過對照課本以及自己生活經驗對植物進行初步辨認,同伴交流,再用“形色”APP對植物進行拍照識別。小組討論確定植物名稱后,畫出簡圖進行簡單的記錄。對收集信息處理后,再發(fā)回教師在網絡空間發(fā)布的主題,教師隨時在內進行查看指導,同伴也能相互點評。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建立對校園常見植物的初步概念,并掌握簡單的記錄方法。
2.同伴相互考核,在學習空間內評比。課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用任務單形式先找出要辨認的植物,與同伴相互指認,再用形色APP驗證。對考核結果上傳到網絡學習空間,評比誰認識的植物多。這樣能很好地達成學生對自然現(xiàn)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的科學態(tài)度目標。
1.檢驗預習情況,重溫觀察植物方法。課始可從網絡學習空間調取課前觀察記錄、任務單。重溫并梳理觀察植物的方法,分享預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以及收獲。
2.課堂實踐探究下,形色APP輔助與網絡學習空間反饋交流。課前對校園常見植物已有初步認知,選擇在課堂上易于展示的幾種植物實物進行觀察。由于課堂上時間的限制,可以進行分組選擇不同植物進行學習。
學生主要通過運用感官與簡易工具對植物進行觀察、記錄并畫出植物。在此基礎上再借助形色APP或網絡空間的資源再深入了解植物的習性等不能通過直接觀察獲得的信息。這個過程也是考驗學生對信息搜集和處理的能力。
小組的現(xiàn)場觀察記錄單更可實時通過個人的平板設備拍照上傳到網絡學習空間進行分享,同時通過查看其他小組的記錄單,尤其不同于自己小組觀察的植物,對信息篩選與整理。在課堂上不一定能讓每個組的實驗報告可以展示,課后在網絡學習空間繼續(xù)分享交流學習成果,彌補傳統(tǒng)課堂對學生當場生成資源時效性的不足。
3.網絡空間下展示學習成果。小組通過網絡空間展示記錄單匯報學習成果,結合形色APP與網絡學習空間的資源,共同總結出不同植物的共同特征與不同點,達成教學目標。
學生經歷了通過實踐和互動交流對科學結論進行驗證的過程,掌握科學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了科學思維。
“形色”APP在課后繼續(xù)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學生基于熟練運用“形色”APP的學習狀態(tài),從主觀能動性上有意愿用熟悉的工具進行知識的學習。例如:歸納一類植物(如陸生植物)的特征,還可以在課后根據(jù)不同年段課程目標要求,繼續(xù)利用“形色”APP認識不同類別植物(如水生植物)。
學生還能將學習效能影響到身邊的人,例如:學生在與家人、朋友外出旅游中,自主進行植物的辨認,再運用“形色”APP進行驗證學習,并把辨析到的植物知識分享給家長、身邊的人,而家長作為受益者,也能將這種學習效能傳遞,從而把學習過程形成一個閉環(huán)。作為學習者,在科學課堂上能夠持續(xù)激發(fā)興趣的事物,就能促進他們將興趣內化為對科學課堂學習的動機,進而發(fā)展為持續(xù)主動地學習過程。
“形色”APP用簡單快捷的方法識別植物及了解其特征等信息,在基于網絡學習空間下,實時把資源進行整合,讓科學課堂的學習不局限于時間,不拘泥于空間,讓學生由被動獲取知識變主動學習。相信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基于新的信息技術手段的科學課堂將會帶來更多的幫助和變革。